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技术是依靠MD膜驱剂分子在油藏体系的各种界面上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单层MD膜释放热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型技术。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MD-1膜驱剂在石英砂上的静电吸附特性,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D-1膜驱剂在石英砂上的吸附主要由静电作用引起的,其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大。动力学计算表明,pH值越高,石英砂表面所带负电越多,对MD-1膜驱剂吸附的活化能越低,吸附MD-1膜驱剂的速度越快;热力学计算表明,MD-1膜驱剂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越高,石英砂表面所带负电越多,石英砂与MD-1膜驱剂间的静电引力越大,MD-1膜驱剂在石英砂上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越大,吸附放热越多。  相似文献   

2.
张敏华 《中国石油》2009,(14):81-81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首次在不停产、带有压力的输油管道上实施“带压封堵”工艺新技术,获得成功。这样既增强了稀油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了管道输送畅通原油的安全系数,又满足4座集中掺稀站和稠油掺稀单井正常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稠油化学官能团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以及沥青质,胶质的表面膜膜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膜面积损失曲线,考察了水相PH值,扩展溶剂芳香度等因素对π-A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各组分都能在空气/水表面形成二维不溶性表面膜,其中酸性分和沥青质的膜压较高;扩展溶剂芳香度增大,酸性分和两性分的膜压明显增大;PH值对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沥青质π-A曲线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增强碱性条件,有利于各组分膜压的提高,;膜面积损失曲线表明,酸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最稳定,沥青质,两性分形成的单分子膜较稳定,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酸性分或沥青质是稠油中成膜的主要界面活性组分,它们对水包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贡献较大,油相高芳香度,水相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含有离心泵和螺杆泵某复杂原油长输管道的工艺计算模型,通过改变稠油的掺柴(稀)比和出站温度,计算该管道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输送能力,探究该管道系统混输稠油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输送混合油黏度降低,管道的输送能力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对于一定产量的稀原油和稠油,管线的最大输量对应着一个最佳的掺柴比;混合原油的出站温度对管道输送能力的影响不是单调的,随着出站温度的增大,管道的输送能力可能会出现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变化趋势;高黏混合稠油处于层流状态时输送更节能。总之,稠油的掺柴(稀)比越大,出站温度越高,该管线输送稠油混合油的能力不一定就越大,而是在不同工况下,在一个最佳掺柴比、掺稀比和最佳的出站温度条件下,输送能力最大。这一结论对于掺稀稠油管道输送工艺的节能降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亲油岩石壁面残余油膜的微观驱替机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亲油岩石孔壁上2类残余油膜为例,从理论上研究了粘弹性驱油剂驱替油膜的微观机理。根据对壁面油膜组成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采用变参数修正的宾汉模型描述其流变性;考虑油/水相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和力学平衡关系,建立了驱替壁面油膜的数学模型。对这类界面化学与力学耦合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简化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驱替条件下,分散油膜的驱替效率与驱油剂的流变性、油水界面张力、驱替速度、油膜厚度、孔隙尺度及油膜存在方式等因素有关。在同等原油性质条件下,油膜越薄,越难被驱替;界面张力越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大,驱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油膜的驱替。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对乳状液及液膜的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康万利  岳湘安 《石油学报》1997,18(4):122-125
通过静态法及离心法研究了聚合物(HPAM)对O/W型及W/O型两种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滴法探讨了聚合物影响乳状液及其液膜稳定性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显着地增加O/W型乳状液及水膜的稳定性,对W/O型乳状液及油膜稳定性影响不大;聚合物与吸附剂膜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程度因界面上吸附剂不同而异.由于聚合物为水溶性高分子,能够在连续水相一侧形成粘性膜及增大空间阻力,所以它可以增加水膜强度从而减小水膜排液速度及破裂速度.聚合物水解度越高,这种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稠油长输管道配套技术包括纯稠油长输工艺、稠油与稀油混合输送工艺,干线管道结构、防腐保温结构、稠油泵、稠稀原油合工艺和在线静态混合器。该套技术已应用于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的纯稠油管道和稠稀混合油管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中的指标,输油成本接近或等于普遍原油,年节约费用135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的原油性质比较复杂,有性质较好的稀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含蜡量较高的高凝油。目前,又在试采特粘稠油,三次采油的采出液也已进入原油生产系统。为此,研制系列破乳剂,适应油田不断变化的原油性质及增产工艺,已成为油田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辽河油田设计院进行了大量的合成、复配、试验等一系列工作,研究了破乳效果、原油的性质。脱水参数等的关系,找到了适应于各种原油的破乳剂类型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稀油,大多数破乳剂可达到较高的脱水速度和脱水量,较适宜的破乳剂为SP型和部分BE型,它们能同时满足脱…  相似文献   

9.
MD-1膜驱剂溶液的性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技术是依靠MD膜驱剂在油藏体系的各种界面上单分子层静电吸附释放热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型技术。考察了MD-1膜驱剂溶液的电导率、粘度和其在原油中的分配。结果表明,MD-1膜驱剂属表面非活性物质,其水溶液不存在“胶束”状态;MD-1膜驱剂的加入不增加驱替流体的粘度,不改变油-水流度比,膜驱油机理与聚合物驱不同。随着MD-1膜驱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其相应油-水分配系数明显降低,MD-1膜驱剂质量浓度小于200mg/1时.其相应油-水分配系数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而浓度大于200mg/1时,油-水分配系数一般小于0.1;相同条件下,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MD-1膜驱剂在油、水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越高。MD-1膜驱剂的油-水分配系数远小于1,说明其在油相中的溶解量很小。  相似文献   

10.
月海油田月东稠油油藏输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东稠油油藏属于滩海稠油区块,附近没有稀油来源,采取常规稠油掺稀油输送方式存在一定的难度,借鉴以往生产实践,可采用加热或乳化降粘输送。本文在室内流变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月东稠油油藏原油外输管线沿程压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优选方案,从而为该区稠油外输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膜反应器在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无机膜反应器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操作条件、膜材料、反应器组合方式等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苯乙烯-丙烯酸酯(简称苯-丙核壳型)乳液的组成与结构对成膜过程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苯-丙核壳型乳液。通过DSC、TEM 等手段确证了复合乳液的核壳形态结构,考察了单体加料顺序、单体组成等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核壳型乳液可根据聚合物的相容性来调节两相的均匀分散性,该形态结构可为涂膜提供优越的透明度、光泽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0万t/a聚丙烯(PP)装置生产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牌号为T38 F)存在加工尺寸稳定性较差、频繁破膜、成膜速度低、雾度高等质量问题的原因,还结合装置特点优化并调整了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等规度高、等规度分布不均匀是造成T 38 F树脂存在相关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调整一、二环氢气浓度,一、二环淤浆密度,降低m(三乙基铝)/m(给电子体)等措施后,T 38 F的加工性能获得改善,生产厚度大于12μm的BOPP薄膜时线速度可超过400 m/min且无破膜现象,制成BOPP薄膜的厚度偏差稳定在0.8%~1.2%,雾度由1.5%~2.0%降低到0.8%~1.2%。  相似文献   

14.
聚碳级双酚A新型精制设备与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碳级双酚A生产中微量苯酚的脱除过程,开发了新型降膜蒸发气提设备与工艺,提出了工业放大的设计模型。小型中试的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降膜蒸发气提装置结构简单,液膜分布均匀,容易实现高真空操作,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和色度。惰性气体的引入,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降膜蒸发气提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有明显优势,对聚碳级双酚A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降膜蒸发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膜蒸发器作为一种高效蒸发设备应用于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主要进行液体的蒸发提浓。本文详细介绍该设备的性能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并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等值渗流阻力原理推导了凝析油膜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气体稳定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存在油膜情况下的气井产能计算公式,并将之运用到实际井的生产资料上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凝析液析出后附着在孔隙表面上形成油膜,油膜的厚度不同对气井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此项研究对正确认识凝析气井的产能变化提供了依据,也对正确指导凝析气井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测定孤岛原油及其酸碱四组分表面膜膜压随水相破乳剂浓度的变化,考察了4种不同结构的破乳剂对原油及其酸碱四组分表面膜膜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对原油及其酸碱四组分的表面膜膜压降低程度与其结构和浓度有关。支链型破乳剂AE8025可以显著降低原油及其酸碱四组分的表面膜膜压,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表面膜膜压逐渐降低;其降低酸性分、碱性分和两性分表面膜膜压的程度大于对中性分的。与直链型破乳剂相比,支链型破乳剂降低孤岛原油及其酸碱组分表面膜膜压的能力更强,说明支链型破乳剂对原油及其组分乳状液中界面活性物质的顶替作用更强,破乳效果更优;当破乳剂浓度相同时,破乳剂对原油酸性分表面膜膜压的影响远大于其它3种组分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分子沉积膜驱油剂的驱油效率。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段塞尺寸(宏观和微观条件下)、膜剂浓度和阳离子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膜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膜剂驱油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岩心渗透率和温度对膜剂驱油效率影响较小,段塞尺寸、吸附时间和膜剂阳离子度对驱油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较高的膜剂浓度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当膜剂质量浓度为1 500 mg/L、膜剂阳离子度大于24%、膜剂注入体积约为1 PV、吸附时间12 h以上时,可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论述流延膜用树脂QLLF20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指标,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国内外同类树脂进行了对比。QLLF20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8~2.2 g/(10 min),密度为0.918~0.922 g/cm3。薄膜的透光率不小于92.6%、雾度不大于2.0%。加工应用表明,QLLF20树脂适用于流延膜的生产,满足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膜蒸馏法对含甲醇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制中空纤维膜蒸馏组件对油田联合站含甲醇污水进行膜蒸馏处理研究,考虑了影响甲醇通量的因素,如料液温度、浓度、流速以及载液流速等,找到了最佳的工作条件。在料液温度45℃,载液温度20℃,两侧流速为11.5mL/min的条件下,膜通量约为0.45×10~(-3)kg/(m~2·h)。质量浓度高达10mg/mL的甲醇水溶液经处理后可降至0.03mg/m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