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简便,快速及无害化的非核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与枝素TRAP相比较,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检测了293细胞,并检测了经RNase和加热处理的阴性对照标本和QGY7701、SMMC-7721 2株人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肺癌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端粒酶能否作为肺癌诊断的一具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4例人肺癌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各34份,28个相应淋巴结)的端粒酶活性。另有肺囊肿、肺炎性假瘤各3例作为对照。结果 88.3%(30/34)的肺癌癌组织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全部阴性。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人肿瘤标志物,改良的银染TRAP法成本低,污染少,有  相似文献   

3.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对100例切除肺癌标本,分别取癌中央组织,癌旁1cm,远癌组织3块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同时送病理检查。结果: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央部位的阳性检出率为100%,癌旁1cm为84%,远癌组织为85,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端粒酶活性水平分别为:鳞癌28例0.122,腺癌68例0.125,小细胞癌4例0.127,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端粒重复旬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表达率,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PCR-TRAP法对36例头颈部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定性分析发现3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有88.89%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有13.89%的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为2.78%。肿瘤组织与其对照的组织间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对30例磷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肿瘤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其阳性表达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分子诊断的新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8.
大鼠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鼠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意义。采用TRAP结合液闪计数法定量测定了成年SD大鼠大肠粘膜,肺脏,肝脏,睾丸及附睾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这些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其中睾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最高。说明大鼠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并可能与人类正常组织中的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用TRAP法检测 2 9例肺癌组织、2 7例癌旁组织和 35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③结果  2 9例肺癌组织中 2 1例 (72 .4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2 7例癌旁组织中 6例 (2 2 .2 % )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35例正常组织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4.0 13、3.937,P <0 .0 1、0 .0 5 )。④结论 端粒酶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其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判定肿瘤复发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片段扩增法对50例鼻咽癌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鼻咽癌慢性炎症,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均为100%,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7.5%。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对10例正常膀胱组织、6例膀胱炎症组织、45 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1例膀胱炎症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膀胱癌嘀 酶活性阳性率86.2%,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7%。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分期级呈正相关,认为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浸润发展密切相关,癌旁组织端粒酶活化提示肿瘤微浸润可能。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TE)活性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PCA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TE活性,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TE活性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BPH)组织。PCA组织中TE活性水平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CA患者的前列有朱穿刺活检组织中的TE活性显著高于BPH者,且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提示TE可能成为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分子瘤标,并可能与PCA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扩增端粒酶产物,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将扩增产物结合于微孔板,并与荧光素(FITC)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标抗荧光素抗体结合面显色。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25例(89.3%),而肿瘤边缘组织检出14例(50.0%),正常对照组织检出10例(35.7%)。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肿瘤远端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可能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RAP-微孔板杂交法是检测端粒酶活性灵敏而特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涎腺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技术穿刺手术切除新鲜的 6 5例涎腺肿块组织 ,取FNA标本涂片 ,苏木精 -曙红 (HE)染色 ,作细胞学检查 ;残留于注射器内细胞用PBS液冲洗离心后 ,取沉淀物用银染 -TRAP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肿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17例FNA标本涎腺肿块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 ,其中 14例 (82 % )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阳性。 13例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或不能确诊 ,有 7例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阳性 ,随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而 6例端粒酶活性检测为阴性标本有 5例最后组织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 35例细胞学诊断为良性或取材不满意的FNA标本 ,有 4例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而病理学检查有 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 :FNA标本端粒酶检测诊断效率 (89.2 % )优于细胞学检查 (6 6 .2 % ) (U =3.15 >2 .5 8,P <0 .0 1) ,端粒酶活性检测是对FNA细胞学检查存在假阴性的补充检查并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 ,特别是细胞学检查不能确诊的恶性肿瘤FNA标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胃癌端粒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PI和SPF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精浆端粒酶活性(TA)在不同类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精浆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浓度之间及精液中精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与30例生育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其精浆TA进行检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其精浆T、FSH、LH浓度进行检测;按WHO规定的方法,定量分析精液中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a+b级精子活力百分率、精液中白细胞数量。结果不育症组精浆TA和T浓度均明显低于生育组(P均<0.01);不育症组精浆FSH和LH浓度均明显高于生育组(P均<0.05)。在不育症组中,随着精液中精子数量的递减,TA水平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精浆中TA与T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236,P<0.01),与FSH和LH浓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精子活力、活率正常组精浆TA均高于不良组(P<0.01);WBC精液组精浆TA高于非WBC精液组(P<0.05)。结论精浆TA水平与精子数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与精子发育密切相关的睾酮浓度有协同促进作用,端粒酶在人类生殖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精浆TA水平对于进一步了解、预防和治疗某些病理状态下所致的生殖能力低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将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与白色念珠菌混合培养,每隔一小时用吖啶橙染色,在荧光 显微镜下计数显红、橙、黄和绿等各色荧光的白色念珠菌数。结果提示,为了减少黄色与橙色荧光菌所造成的计数误差,最好在培养 5小时后观察结果,有利于判断白色念珠菌的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