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吡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吡肟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33例、总有效率96.2%,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25例、总有效率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有4例(占7.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5例(占9.6%),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用头孢吡肟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比单独使用头孢吡肟效果更好,临床用药安全,经严格控制使用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头孢吡肟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泌尿道细菌染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131例,其中国产盐酸头孢吡肟组66例,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65例。两药剂量均为每日2.0g,q12h,静滴,疗程7~14d。结果国产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3.1%和41.9%,有效率分别为90.6%和80.7%;治疗泌尿系感染痊愈率分别为85.3%和81.8%,有效率分别为94.1%和100.0%,细菌清除率国产盐酸头孢吡肟组91.8%;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100.0%。国产和进口盐酸头孢吡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和6.2%。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盐酸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与进口头孢吡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0.43%,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两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或<60岁)、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指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无效)、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或<10d)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孢吡肟致肾衰竭患者抗生素脑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18例因不同部位的感染应用头孢吡肟治疗,而出现抗生素相关脑病,经及时停药,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肾衰竭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经1~2次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神经、精神症状消失,且无复发.结论 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治疗时,较易出现抗生素脑病,应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孢吡肟控制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VAP患者应用头孢吡肟10~14d,采用细菌培养鉴定,T淋巴细胞测定法。结果 头孢吡肟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为81.25%,CD3,CD4明显上升。结论 头孢吡肟在控制VAP细菌感染、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减少真菌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应用头孢吡肟,对照组应用头孢噻肟,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97.5%,高于对照组的37.5%和85.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吡肟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茵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 2 1例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率达 34 .7% (42例 )。粒细胞缺乏组 (粒缺组 ) 78.6 % ,非粒细胞缺乏组 (非粒缺组 )2 1 .5 % (P <0 .0 1 ) ;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粒缺组 4例 ,非粒缺组 2例 (P <0 .0 5)。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 ,医院感染率逐渐增加。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达 41 2 %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达 32 .4 %。结论 粒细胞缺乏是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提高功能完善的粒细胞数是防治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头孢吡肟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晚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和头孢吡肟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头孢吡肟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恢复时间、血清PCT及LTB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经两周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46.67%(χ~2=19.611,P<0.001);试验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78.33%高于对照组41.67%,试验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降钙素原恢复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LTB4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吡肟联合替加环素可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恢复时间,降低患者血清PCT及LTB4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对阴沟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了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5种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对3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检测.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数据处理使用WHONET-5.5软件.结果:19株非ESBLs产酶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0%;由于ESBLs的作用,本组产ESBLs阴沟肠杆菌11例,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6.6%.结论:ESBLs是造成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主要原因,该药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以耐药机制检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证实头孢吡肟的抗菌作用。方法 利用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与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肝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总体上比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强,尽管头孢吡对染色体介导的Ⅰ类头孢菌素的诱导作用弱并能耐受其水解,以致耐头孢他啶的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仍敏感,但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出现,使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达27.9%。3种非发酵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也不比其他广谱头孢菌素更高,甚至在钢绿假单孢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头孢吡肟比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更高。结论 对头孢吡肟而言,除非采取了有力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ESBL和多重耐药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扩散,使用头孢吡肟治疗严重感染的住院患者并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治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未缓解者肛周感染24例,感染率28.57%;血液病类型中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肛周感染5例,占20.8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肛周感染8例,占17.78%;年龄因素中>50岁患者肛周感染14例,占14.43%;粒细胞绝对值<0.5肛周感染7例,占6.86%,化疗效果、血液病类型、年龄、粒细胞绝对值是并发肛周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治疗组15例,治愈平均17.5d,发热平均7.5d.保守治疗组13例,治愈平均28.6d,发热平均1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肛周感染与年龄、化疗、粒细胞绝对值、血液病类型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及时采取手术切开引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4月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465例,对其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耐药性监测并统计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5例严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创面感染最为常见,共发生310例占66.67%,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4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84.95%,其次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26株多药耐药菌株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最为常见,耐药率42.31%,其次是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19.23%。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创面感染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可以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巴唑坦联合除头孢吡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马斯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分析5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24例应用头孢吡肟1.0加入5%GS 100ml静滴,bid,28例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加入5%GS 100ml静滴,bid,7~12d为1个疗程。结果 头孢吡肟的临床有效率81.9%,治愈率77.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效率84.2%,治愈率80.8%。结论 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头孢吡肟可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收集1998年以来的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筛选出的文献用RevMan 4.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两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2.70%、96.48%、95.77%和58.72%、90.64%、95.21%,综合OR值为1.20(95%CI为0.81~1.78,P=0.37)、2.75(95%CI为1.21~6.26,P=0.02)和1.14(95%CI为0.46~2.78,P=0.78),两组痊愈率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头孢吡肟与进口头孢吡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相似,甚至国产头孢吡肟的疗效要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确诊8例、拟诊28例、疑似6例,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菌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高白细胞;治疗后确诊组8例病死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拟诊组28例病死11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疑似组6例中病死、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各2例,总病死率为40.48%。结论血液病合并IFD病死率高,在治疗IFD的同时,应用G-CSF对于血液病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者,及早配合抗真菌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马斯平)治疗儿童呼吸道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临床研究方法,50例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血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常规作咽拭子和痰培养以及血培养+药敏试验。记录药物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50例儿童中痊愈44例,占88%,显效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8%,无效1例,无复发病例。所有50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吡肟(马斯平)治疗儿童呼吸道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对合并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氟康唑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加G-CSF(2.5~5μg/kg)和不加GCSF两组。结果 氟康唑加G-CSF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62.8%(P〈0.05),中性粒细胞恢复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可提高其抗菌疗效,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蜡样芽孢杆菌是革兰阳性需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并可长期存在于医院环境中~([1-2])。蜡样芽孢杆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如食物中毒、局部感染、菌血症等。尽管血标本中芽孢杆菌的分离经常考虑为污染,但蜡样芽孢杆菌对于血液病患者往往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甚至可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即颅内感染,病死率高达42%~([3-4])。我国恶性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由该菌引起的菌血症并伴发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并不常见,目前尚无报道。本文对某院一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合并蜡样芽孢杆菌菌血症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174例儿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4%;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为45.4%,其次是口腔、血液、皮肤和肠道等;细菌感染为86.8%,真菌感染为13.2%;对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革兰阴性球菌(G 球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其他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医院感染致死率为44.4%。结论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作好基础护理、加强肠道消毒、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头孢吡肟与氧氟沙星治疗老人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的老年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9例,治疗给予氧氟沙星,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49例,治疗给予头孢吡肟,即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老年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且B组患者的用药后的出现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头孢吡肟比氧氟沙星能更好的治疗老人支气管肺炎,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老人支气管肺炎用药应该优先考虑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