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消化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患者消化疾病的80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成药物组和干预组.药物组对症用药,干预组对症用药治疗同药物组外,还对其进行了康复护理.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其中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据估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溃疡病.其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加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讨论了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特点和主要体征、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治疗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方法,并建议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坚持自我保健与护理过程中,还要遵守基本饮食原则,消除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有度、不要过饱过饥,要避免刺激性食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成效,探讨健康教育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 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健康教育组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诊疗模式;健康教育组52例,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诊疗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评估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并且在对于消化性溃疡认知、自我保健与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了患者对健康保健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效果.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后,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痊愈52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有效率95.0%.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全部疗程.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疗效好、耐药性低.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手把手内镜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患者日益增强的医疗保护意识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内镜训练模式.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在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应用的意义、模块、功能评价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一动物模拟内镜操作一真正患者”的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运用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采用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58例治愈,治愈率为96%,2例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转上级医院行了胃癌根治术.结论 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是基层医院切实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卓敏 《海南医学》2006,17(6):137-137,56
中风病是临床多见疾病,中风病治疗的重点除了急性期挽救患者生命,更重要的是重建患者后遗症期的生活质量.中风后消化功能失调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很多经典的中风病生活质量测评都将消化功能相关症状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的安全性、可行性、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需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用静脉复合麻醉后插镜治疗者为A组,随机选取100例需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常规插镜治疗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麻醉下进行镜下治疗痛苦少,依从性高,未发生不良反应,效果理想,而B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论 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刨治疗安全、有效、实用,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对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新近开展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胃镜组、肠镜组、胃肠镜组的内镜诊疗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离科时间.结果 8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7例,包括呼吸抑制1例、呛咳3例、躁动1例、体动2例,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1例,术后并发眩晕、恶心、呕吐1例,未发生与麻醉及内镜诊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舒适医学模式,它解除了传统消化内镜检查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非手术治疗方法 的可行性.方法 对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抑酸等药物以及相应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临床治愈后随访时间8年,溃疡24例未复发,12例复发,其中复发的9例再规律服药后溃疡愈合,另3例因溃疡大出血行手术治疗. 结论 消化性溃疡穿孔保守治疗方法 ,对于临床治疗特别是不适应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00例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统计发现,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复发27例,73例未复发,复发率为27%.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未维持用药等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药物、饮食、季节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1例.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和全面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和DU.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根据检查结果与诊断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发病时比较痛苦,而且溃疡严重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53例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不同的消化溃疡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全部病例症状缓解,治愈出院.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中,实施入院指导、服药指导、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加强饮食护理、精神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很易复发的常见病,复发率高达40~70%.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建立全新的护理观念,通过服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消化性溃疡患者,从而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根治率.方法 通过饮食、用药、病情观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对1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在内科治疗的同时,以服药指导、消毒、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临床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为11.84%.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是多因素所致,因胃腔内侵袭因子与胃黏膜保护、修复因子间失衡引起.侵袭因子中以幽门螺杆菌(HP)及胃酸最为重要.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HP阳性率达90%~95%,胃溃疡(GU)患者则为70%~90%,根除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治疗上的里程碑式的创新.现将近年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生物、新方法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护理经验.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溃疡患者50例,不同的病例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全部病例症状缓解,治愈出院.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护理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与社会和心理作用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发病因素遗传、地区、种族、生活环境以及消化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等有关,并且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等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相关.甲氰咪呱自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无并发症的胃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溃疡术后复发亦适用.  相似文献   

20.
李娜  梁智斌  王文娟  黄莉  江永强  乔炜 《医学综述》2013,(20):3801-3802,3805
目的 探讨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西安市521医院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485例患者,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感染的39.1%;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与疾病类型、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室环境、医务人员手污染、遵循消毒隔离制度、医疗设备、住院时间、营养、情绪及合并其他疾病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程无关(P〉0.05).医务人员手污染、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室环境、糖尿病是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手污染、侵袭性操作、病房环境、合并糖尿病是引起消化病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