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8—12/2008—03外科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3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2(平均48.2)岁,体重46-62(平均54.4)kg。术前均经超声波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中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中央型27例、上腔型2例、下腔型3例,均为左向右分流,均有不同程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0例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返流,2例有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8例,Ⅳ级2例,心电图均显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完全右束支阻滞3例,不完全右束支阻滞13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房颤4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5—03~2006—05用Amplatzer封堵器行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依照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护理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16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46例发生心律失常,分析其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大龄、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直径≥2.0cm及合并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危险因素。结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相关。  相似文献   

4.
1993-02~2006-03我们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47例,全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2000年新型Amplatzer封堵气器问世,它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安全性亦越来越引起关注,现将我院2004—12/2007—05完成的10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6例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精心护理,仅1例术后2h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波  伍广伟  覃晓波 《临床荟萃》2007,22(23):1702-1703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主要累及右心。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ASD,具有创伤性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近年来治疗心脏畸形的热门新技术。心律失常是心导管术常见的并发症[1],虽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我院近4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AS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封堵术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证实为单纯继发孔ASD,成功行经皮导管穿刺ASD封堵术患者49例,男17例,女32例,年龄2~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9.
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心包缺如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5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 a.入院前2周曾经晕厥1次.查体:P 92次/min,BP 140/95 mm Hg,心界略向左侧扩张,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柔和吹风样杂音,P2亢进.胸片示心胸比例0.55,心脏呈二尖瓣型,心尖向左上翘,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中部可见回声缺失约24mm,左向右分流,右房室增大,肺动脉高压(轻-中度).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必须要在超声导引下进行.ASD合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超声导引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现将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12月超声导引介入治疗ASD合并严重心律失常5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女,9岁.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测缺损口10/6 mm,听诊:胸骨左缘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术中行经导管左窒造影,测缺损口13 mm,选用16 mm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顺利.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封堵术后7 d,阵发性头晕伴意识不清5 h,ECG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自主心律.经药物治疗几日后复查EC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房间隔缺损 (ASD)并发症为心包填塞、脑出血、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呕吐 ,本文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术中、术后病人加强心电监护 ,生命体征观察 ,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8月住进我院行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患者共2 6 2例 ,其中男 93例 ,女 16 9例 ,年龄 1~ 73岁。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5例 ,二尖瓣狭窄 2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多孔房间隔缺损 10例。 1例为外科修补术后再缺损 ,1例合并石骨症、贫血。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例接受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后护理,并进行护理回顾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治疗成功率100%,术后护理方法得当,并发症少。结论对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器治疗ASD患者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可使患者减小创伤,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4例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  刘梅芳  支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52-2652
目的总结分析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4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在ICU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术后监护下,恢复良好,24 h后转入心外科病房。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ICU的有效护理,严密观察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彤 《现代护理》2006,12(7):620-621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的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ASD。  相似文献   

17.
我院心脏外科于2006-07-2009-07采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效果满意,护理配合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56岁,体重17~81 kg。术前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为11~35mm,缺损边缘距房间隔顶端和三尖瓣瓣膜的距离约4~12mm,心脏各瓣膜启闭正常,根据经胸心脏超声了解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及其边缘情况,选择合适大小封堵伞。1.2术中配合1.2.1巡回护士配合1.2.1.1体位安置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左侧卧位,垫高右胸部45°,右上肢外展、屈曲悬吊于麻醉架上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方法:系统回顾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ASD的有效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术前充分准备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精心的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19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20-72(43±14.9)岁。经临床症状、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ASA合并Ⅱ孔型ASD,瘤体均凸向右房。测量瘤底直径15-29(21.7±3.9)mm,ASD直径3-28(13.1±6.6)mm。其中单孔型ASD患者14例,2孔型ASD患者2例,多孔型ASD患者3例。空间距离小于7mm1例,大于7mm4例。结果:19例患者中18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2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封堵器直径14-34(22.1±6.9)mm,所有患者均植入一个封堵器。术后即刻TTE检查穿隔血流消失,ASD完全闭合率为100%。术后1-12个月随访,患者右心房和右心室恢复正常大小17例,2例右房室缩小,无封堵器移位和其他并发症。结论:ASA合并继发孔型ASD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