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已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人体血压、电解质、血容量、心血管结构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RAS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AngⅡ只有在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就是通过阻滞了AngⅡ受体才使得AngⅡ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降压,对心脑血管及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构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ng Ⅱ主要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选择性Ⅰ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ARB)从不同水平抑制RAS.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AT1、AT2受体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心肌局部Ang Ⅱ受体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脏间质重构的关系,并观察ACEI、ARB对AngⅡ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脏间质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CHF)时交感神经持续激活,可促进心力衰竭恶化,另心衰时β受体密度下调,对心衰并不利。β受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快速心律失常,减少猝死,改善预后。近来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了CHF患者长期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受体1型(ATt)自身抗体与AngⅡ在高血压脑卒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正常人(各281例)血浆中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肾素活性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高血压脑卒中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45.6%)显著高于对照组(9.3%,χ^2=93.6,P&;lt;0.01);高血压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浆AugⅡ分别为(62.00&;#177;58.58)pmol/L和(42.70&;#177;28.65)pmol/L(t=4.962,P&;lt;0.01),肾素活性分别为(0.64&;#177;0.61)ng/(mL&;#183;h)和(0.46&;#177;0.44)ng/(mL&;#183;h)(t=4.027,P&;lt;0.01),均有显著差异。按脑卒中类型及脑卒中发病时间分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AngⅡ及肾素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AngⅡ水平较高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ngⅡ较低者。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ngⅡ肾素可能参与高血压脑卒中的进展,AngⅡ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损伤可能是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1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应禁用β受体阻滞剂鉴于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被认为可加重其心功能不全。事实上对于这种病人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小剂量强心剂基础上,谨慎地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有益处的。其原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长期心脏负荷加重及心肌供血不足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发生变化,首先通过压力感受器等反射作用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其次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也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6.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随着对心衰发生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模式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逐渐成为继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衰之后的第4类重要药物。1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理1.1β-受体上调作用慢性心衰(CHF)时常伴β-受体密度下调,重度心衰时β-1受体密度下调60%-70%。β-受体阻滞剂可使β-受体密度增加,恢复β-受体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继雁  邵忠  张运 《临床荟萃》1999,14(8):378-37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系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发挥作用。至今RAS的各种阻滞剂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研究中,第一类是熟知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第二类是即将推向临床的竞争性AngⅡ受体的拮抗剂,第三类是正在研究中的选择性肾素抑制剂。新型的AngⅡ受体拮抗剂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作用,理论上讲,这类药物更特异、更有效地阻断RAS,因而对它们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依那普利(10mg,1/d)、治疗组30例接受缬沙坦(80mg,1/d)治疗,8周后测心率、血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并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降压、治疗CHF的作用,均能明显降低ALD水平,轻度升高PRA,但依那普利组使AngⅡ下降,缬沙坦组使AngⅡ升高,分析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AngⅡ受体有关。结论:缬沙坦能降低血压,改善PRA、AngⅡ、ALD水平,更好地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酶活性(PAA)系统,保护靶器官,是治疗CHF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柴军土  孙汉泽 《浙江临床医学》2005,7(2):188-188,191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心脏和血管重构的一个主要原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不同机理拮抗RAS发挥其逆转心脏和血管重构及防治CHF的疗效.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1]:AngⅡ受体拮抗剂联用ACEI治疗CHF,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并提高生存率,但国内报道较少.作者观察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0例CHF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混合物与β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β1-AS-ODN)单次注射对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脏β受体mRNA、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用SD大鼠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β1-AS-ODN组,β1-IN-ODN组,2K1C组,假手术组,SD组。于术后第4周经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脂质体/β1-ODN的混合物(摩尔比2.0),注射剂量为0.5mg·kg^-1,Tail-cuff法检测血压,半定量RT-PCR测定β1mRN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受体密度,Western blot测定蛋白水平。数据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两两比较用Newman-Keuls法。结果与2K1C组相比,β1-AS-ODN可使血压下降维持4周(P〈0.05),可以使血压最大下降39mmHg;β1-AS-ODN组与高血压组β1受体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β1受体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2K1C组比较,注射后第2、7、30天反义组的β1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29.5%、35.5%、20.4%(P〈0.01,P〈0.01,P〈0.05);三组陧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β1受体为靶基因的反义基因治疗降压效果显著,β1反义寡核苷酸在转录后发挥作用抑制目的基因表达;β1反义寡核苷酸的降压效果与其特异性地和心脏β1受体结合相关,而与β2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慢性心力衰竭(CHF)时交感神经持续激活,可促进心力衰竭恶化,另心衰时β受体密度下诃,对心衰并不利。β受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必奋性下降,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快速心律失常,减少猝死,改善预后。近来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了CHF患长期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对患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降,导致对变力性和变时性刺激的反应缺乏。β受体阻滞剂作用可使β_1受体上调,因而使衰竭的心脏得到更多的β受体介导性正性肌力作用的支持。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给予一定量β受体阻滞剂是有益的。为此,我们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配合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心率增快的CHF(以下简称快心率性CHF)50例(以下称观察组),并和单纯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的52例(以下称对照组),作比较,试图对受体调整在CHF中应用作一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是一种兼具α1受体阻滞作用的血管扩张药,对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卡维地洛治疗CHF,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密切关系。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你交感活性,能阻断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并能逆转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塑,长期治疗心衰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下降,β受体阻滞剂可使β_1受体上调,使衰竭的心脏得到更多的β受体介导性正性肌力作用的支持。为此,我们采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配合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心率增快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快心率性 CHF)50例(以下称观察组),并和单纯用传统疗法的52例(以下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抗高血压药钙拮抗剂、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5 3例高血压病Ⅰ级、Ⅱ级患者 ,随机接受尼群地平或倍他乐克治疗 12周 ,治疗前后分别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尼群地平组治疗后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显著降低 ,而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尼群地平有拮抗血小板功能作用 ,倍他乐克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钙拮抗剂、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高血压病Ⅰ级、Ⅱ级患者,随机接受尼群地平或倍他乐克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尼群地平组治疗后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显著降低,而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表达率无显著变化.结论尼群地平有拮抗血小板功能作用,倍他乐克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losanan)是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药。主要选择性抑制AngⅡ受体,减弱AngⅡ的加压作用,同时可抑制AngⅡ的促去甲紧上腺素释放,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具有降压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氯沙坦(科素亚,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10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两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随机检测265例受试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CHF组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5.7%(86/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8/77)(P〈0.01);CHF组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9.5%(93/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9/77)(P〈0.01);心功能Ⅱ~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Ⅳ级;CHF组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高达56.1%的患者同时具有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多种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中,可能与心力衰竭时心肌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有关;β1和M2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心力衰竭和/或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的程度在疾病的早、中期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20.
颜平  施海明 《临床荟萃》2005,20(7):409-411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和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是许多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较早时候,研究者发现与心脏功能和心力衰竭特别相关的是β1、β2受体,而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肠道和肺组织,促进脂解反应和能量分解,与心脏关系不大.而1996年以后研究者发现并报道,在心脏β3受体兴奋表现为直接的负性肌力作用,特别在心力衰竭时,这种作用更明显,这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有重要关系.心力衰竭的早期,β1、β2受体阻滞剂可抵消β3受体的负性肌力作用.当β3受体调节途径失衡时,非特异性β受体和(或)β3受体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或许更有利,此类药物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有广阔前景.笔者就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