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Ⅳ型肢原(C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57例T2DM患者分为3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健康查体者为NC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2、TGF-β1、CⅣ。结果 血清MMP-2在A组、B组和C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01),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TGF-β1浓度A组、B组及C组均较NC组明显升高(P〈0.001),C组较A组升高明显(P〈0.001)。血清CⅣ浓度B组、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C组又较B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血清MMP-2、TGF-β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68例)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组,76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对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MG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DM组和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高于DM组(P〈0.05),各组血清Scr和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CysC与β2-MG升高明显,且比血清Scr、BUN上升出现的时间早,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测定对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Be.phropathy,DN)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l例,UAER〈30mg/24h)、临床早期DN组(B组,39例,30mg/24h≤UAER〈300mg/24h)及临床DN组(c组,38例,UAER≥300mg/24h)。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40例为对照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UAER及血清Lp(a)。各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各组分别比较UAER和Lp(a)间的直线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p(a)升高(A组与D组比P〈0.05,B、C组与D组比P〈0.01),且随DN之肾脏病变进展(UAER增加)而递增(B组与A组比P〈0.01,C组与B组比P〈0.05)。A组与B组血清Lp(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A组r=0.356,P〈0.05;B组r=0.438,P〈0.01)。结论血清Lp(a)水平与DN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诊断早期DN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sCIMOL和HbAlc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sCD40L和HbAle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sCD40L和HbAle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HbA1c与UAER相关(r=0.56,P〈0.05)。结论:DN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升高,且与HbAle水平呈正相关,sCD40L、HbA1c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ADPN)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将1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N(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测定血清HCY及ADPN水平。结果:SDM、EDN和CDN3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NC组(P〈0.05);EDN和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SDM组(P〈0.05);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EDN组(P〈0.05);NC、SDM、EDN和CDN4组受试者血清HCY、ADPN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HCY=0.49,PHCY〈0.05;rADPN=0.56,PADPN〈0.05)。结论:血清HCY、ADPN与T2DN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5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和治疗组(31例)(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B组口服厄贝沙坦和银杏叶提取物片,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脂(P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Ⅳ-C及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P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TGF-β1、Ⅳ-C水平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TGF-β1与2型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为DN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把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3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分别检测DM、DN组的尿中的TGF—β1、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β2-M)。结果 DN组的TGF—β1水平高于DM组和NC组,DM组的TGF—β1水平高于NC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结论 DN患者TGF—β1的水平与UAER和β2-M相关,可以作为DN的早期的监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冬虫夏苹制荆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分别采取应用冬虫夏草治疗前和治疗后12及24周时的静脉血和24小时尿,测定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量,并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做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治疗前血清TGF—β1、Ⅳ型胶原及尿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DN组经治疗12、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清TGF—β1、Ⅳ型胶原及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冬虫夏草在临床上可降低耱尿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及24小时尿蛋白量,其机制可能由于冬虫夏苹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CTGF表达,抑制胶原分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ADM、TGF-β1在各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分别检测糖尿病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DM、TGF-β1水平。结果:①糖尿病组血ADM、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②微量蛋白尿组血ADM、TGF-β1较正常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血ADM、TGF-β1较微量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③血ADM、TGF-β1与UAER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①血ADM、TGF-β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血ADM即升高,血ADM可能成为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糖尿病肾病(DN)病人、36例无肾脏疾病的糖尿病(DM)病人,采用终点法检测UAER.酶法来检测GFR。结果 DN组UAER显著高于DM无肾病组(P〈0.01)。GFR显著低于DM无肾病组(P〈0.01)。DN组UAER和GFR之间呈负相关(r=-0.76),DM无肾病组UAER厦GFR(r=0.59)亦呈负相关。结论 UAER和GFR是早期DN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中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早期DN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予以控制饮食、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0.6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NO水平,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观察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硫辛酸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6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依据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20例,B纽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R〈300mg/24h)22例,c组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mg/24h)21例。D组为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共21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D组)比较,A、B、C组的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DM组中,Resistin与Homa—IR、UAER、LDL-C、HbA1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cr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与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单纯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各30例)空腹TGF—β1、TNF—α水平,30例健康献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或P〈0.01),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单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F—β1、TNF—α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TGF—β1、TNF—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中C反应蛋白(CRY)的检测在预防和诊治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抗原抗体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CRP浓度,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划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9例、微量蛋白尿组30例、临床蛋白尿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2例.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其CRP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病程(r=0.618,P〈0.01)、UAER(r=0.601,P〈0.01)、甘油三酯(TG)(r=0.405,P〈0.05)、肌酐(Cr)(r=0.324,P〈0.05)呈显著正关系.结论CRP与糖尿病肾病有关且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洛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20mg。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组UAER和Scr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P〈0.01);治疗组CR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CRP下降不明显(P〉0.05)。而且对3组中血脂正常的DN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结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因降低CRP的抗炎效应而减轻DN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该作用不依赖于其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从而探求新的经济、有效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方法。方法93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UAER〈20μg/min,n=35),微量白蛋白尿组(MAU,UAER20-200μg/min,n=31)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UAER〉200μg/min,n=27)。35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亦低于NC组(P〈0.05),叶酸和维生索B12水平在NAU组和MAU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UAER与叶酸(r=-0.321,P〈0.01)及维生素B12水平(r=-0.210,P〈0.01)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UAER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NAU期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开始下降,且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性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病情轻重。糖尿病肾病早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延缓DN进展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