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_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_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_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_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ADPN)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将1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N(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测定血清HCY及ADPN水平。结果:SDM、EDN和CDN3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NC组(P〈0.05);EDN和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SDM组(P〈0.05);CDN组血清HCY、ADPN水平高于EDN组(P〈0.05);NC、SDM、EDN和CDN4组受试者血清HCY、ADPN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HCY=0.49,PHCY〈0.05;rADPN=0.56,PADPN〈0.05)。结论:血清HCY、ADPN与T2DN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细胞体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M组各检测值正常,均无明显变化(P>0.05),EDN组和CDN组MCV、MPV增大,MCHC降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N组较EDN组MCV、MPV增大更为明显(P<0.01),而Hb、HCT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CV、MPV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64、0.482,P<0.01)。结论:DN患者MCV、MPV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2DN)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血清脂蛋白(a)和hs-CRP水平在早期诊断T2DN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5例(UAER<30 mg/24 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0例(UAER为30~300 mg/24 h)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17例(UAER>300 mg/24h),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脂蛋白(a)、hs-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脂蛋白(a)、hs-CRP与UAE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TC、TG、脂蛋白(a)、hs-CRP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患者不同组间比较,随着HbA1c、UAER的增加,脂蛋白(a)、hs-CRP水平呈递增改变(P<0.01)。脂蛋白(a)和hs-CRP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5;r=0.782,P<0.01),脂蛋白(a)与hs-CRP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3,P<0.05)。结论脂代谢紊乱是T2DN的危险因素,血清脂蛋白(a)和hs-CRP水平在T2DN早期即发生改变,与T2DN的分期相关。同时检测血清脂蛋白(a)和hs-CRP对T2DN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中SDF-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74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NC组)外周血中SDF-1水平、内皮祖细胞(EPC)数量、EPC表面SDF-1的受体CXCR4表达率.DM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单纯DM组(SDM组)、早期DN组(EDN组)、临床DN组(CDN组).结果 SDF-1水平和EPC数量NC组、SDM组、EDN组、CDN组依次下降(P<0.05或0.01);CXCR4表达率SDM组较另3组升高(P<0.05或0.01),CDN组较其它组降低(P<0.05或0.01);2型DM患者SDF-1与HBA1c、病程、收缩期血压负相关(r=-0.398、-0.257、-0.241,P<0.05或0.01),SDF-1与EPC正相关(r=0.278,P<0.05);UAER与SDF-1、EPC负相关(r=-0.263、-0.248,P<0.05),UAER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为HBA1c、收缩压、SDF-1、EPC和病程.结论 2型DM患者外周血中SDF-1/CXCR4轴的变化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2例,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中血D-D、血清Cys C,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四组血清D-D、Cys C、UA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DN组和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均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又显著高于EDN组(P<0.01)。采用直线回归分析D-D、Cys C与UAER的关系,结果D-D、Cys C与UAER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和0.786。结论血浆D-D、血清Cys C水平随着DN的发展而逐渐升高,两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307-309
目的观察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按照Mogense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n=36)、早期DN(EDN)组(n=38)、临床DN(CDN)组(n=42)和DN终末期(ESDN)组(n=41),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5组受试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清1,25-(OH)_2D_3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DM组患者UAER、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DN组、CDN组和ESDN组患者UAE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组(P<0.05),EDN组、CDN组和ESDN组患者GFR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M组(P<0.05);CDN组和ESDN组患者UAER显著高于EDN组(P<0.05),但CDN组与ESDN组患者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N组患者GFR显著低于EDN组和CDN组(P<0.05),但EDN组与CDN组患者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EDN组、CDN组和ESDN组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DN组、CDN组和ESDN组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5),CDN组和ESDN组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低于EDN组(P<0.05),ESDN组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低于CDN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GFR呈正相关(r=0.389,P<0.001),与UAER呈负相关(r=-0.450,P<0.001)。结论 DN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显著降低,检测血清1,25-(OH)_2D_3水平可能对早期发现DN及其病情判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指标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各阶段的关系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T2DM患者15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5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组(EDN组)5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组(CDN组)40例,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确定为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中FFA、Hcy、Cys-C等指标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N组、EDN组血清中FFA、Hcy、Cys C水平均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中FFA、Hcy、Cys C水平CDN组>EDN组>SDM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FFA、Hcy、Cys 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18,0.417,0.36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FFA、Hcy、Cys 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有关,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燕  杨静 《中外医疗》2010,29(8):42-43
山西地区患者,血清adiponectin水平,糖尿病肾病(DN)组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白蛋白尿组血清adipon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显著升高。Adiponectin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与腰臀比呈负相关。DN大量白蛋白尿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apM1)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89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85例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 an探针技术进行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及2型糖尿病组女性的血清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apM1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SNP45在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肥胖组以及单纯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糖尿病人群中多见(P〈0.05),糖尿病组中携带TG′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HDL-C及HOMA-I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糖尿病人群中G等位基因多见,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血清脂联素低水平提示apM1基因SNP45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所选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B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C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对各组脂联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和C组脂联素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最低(P〈0.01);脂联素与C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和正常对照46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抵抗素、胰岛素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腰/臀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性(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脂联素水平减低,脂联素水平在糖尿病超重组低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ISI正相关。而抵抗素水平在糖尿病超重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体重和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水平与BMI、腰围、空腹胰岛素、血压呈正相关,在对照组,与ISI、HOMA-IR、HOMA-β相关。结论脂联素、抵抗素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关键词]脂联素;抵抗素;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及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组8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及胱抑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随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血清脂联素及胱抑素水平逐渐增高(P〈0.05),且血清脂联素与胱抑素呈正相关关系(r=0.652,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的升高预示肾功能的减退,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诊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年龄、性别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检测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98±1.34)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06) mg/L(P<0.01),观察组的FPG、FINS、HOMA-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FPG、FINS、HOMA-R、HDL-C、TC、TG(均P<0.05)呈负相关.Partial相关分析消除BMI因素影响显示,观察组的脂联素水平只与FPG、FINS、HOMA-R(均P<0.05)呈负相关;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与FPG、FINS、HOMA-R(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脂联素参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80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患者和144例对照组(Con组)人群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并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结果: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Con组(P<0.05),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原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析:SNP45在T2DM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提示G等位基因在糖尿患者人群中多见(P<0.05),糖尿病组中携带TG GG型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的患者(P<0.05).结论:糖尿患者群中G等位基因多见,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提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万莉  许颖  吴民泸  陈曼 《四川医学》2011,32(6):928-930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极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白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糖尿病肾病(DN)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7例DN病人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UPQ)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5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62例),同期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C)]、炎症因子[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醇(SOD) 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分析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病人SCr、BUN、GFR、Cys-C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SCr、BUN、Cys-C依次逐渐升高,而GFR依次逐渐降低(P < 0.01);各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水平依次逐渐升高(P < 0.01);各组病人血清MDA、T-AOC、SOD、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MDA、AOP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而血清T-AOC、SOD水平依次逐渐降低(P < 0.01);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呈明显的相关性关系(P < 0.05)。结论DN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在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各阶段的变化,明确NGAL能否成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方向的一种新型敏感指标.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 h-1)、微量蛋白尿组(30 mg· 24 h-1<UAER <300mg·24h-1)、大量蛋白尿组(UAER> 300 mg·24.h-1).测定血、尿NGAL水平及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GFR)各肾功能指标,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NGAL、尿N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NGAL、尿NGAL、血肌酐、胱抑素C与对照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FR则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尿NGAL与血肌酐、胱抑素C、UAER呈显著性正相关,与GFR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血和尿NGAL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伤的病情高度平行,与肾功能指标高度相关,血、尿NGAL可以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