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医院急诊分诊使用的5级预检分诊系统的发展过程、分诊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在急诊医疗护理服务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急诊医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急诊医疗服务需求的扩展已超越了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预检分诊需要判断出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救治,哪些患者病情并不危急,从而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分检不足或过度分检,合理有效的利用急诊医疗资源,预检分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1〕。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预检体系或评分标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对其病情分级评估并实施急诊护理管理,通过成立预检分级分诊护理小组,统计护理人员与医师对患者病情级别的诊断结果,比较预检护士与医师诊断差异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前后护理人员及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以医师对患者病情分级评估结果为参照,护士进行急诊预检分级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4.84%,Kappa值为0.913;实施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后护士与医师对急诊护理管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级标准可高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急诊护理管理的发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82-2584
急诊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而预检分诊作为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预检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根据其病情的紧急程度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近年来,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大大超出了急诊室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急诊室拥挤现象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医疗界所重视。而预检可以判断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救治,  相似文献   

4.
正急诊预检是指在患者到达急诊科时予以快速分类的过程[1]。医院急诊是急诊医疗服务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医疗活动的第一线,承担24 h各类伤病员的紧急救治任务。近几年,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在全世界急诊拥挤现象日趋严重,预检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2]。国外急诊预检均采用病情分级的方式来决定患者就诊的优先权。我国虽然了解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人口众多、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危胸痛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快速变化甚至死亡,预检分诊可对患者进行快速病情评估并判定其优先级,是急性胸痛患者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该文阐述急性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评估方法和工具,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展望,旨在为急诊预检分诊胸痛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成人急诊四级五类预检分诊标准的分级可靠性。方法对1 13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描述急诊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分级、去向情况分布;通过预检护士与专家小组的分诊病情级别进行比对,计算kappa值,对四级五类预检分诊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构成:Ⅰ级患者占1.2%,Ⅱ级占3.4%,Ⅲ级占11.3%,Ⅳa级占68.3%,Ⅳb级占15.8%;Ⅰ级住院率为92.3%(1例急诊抢救无效死亡),Ⅱ级100%,Ⅲ级42.2%,Ⅳa级10.5%,Ⅳb级为0;预检护士与专家小组分诊级别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44。结论四级五类预检分诊标准具有很高的评定者间一致性,能够有效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健康问题,导致医院急诊人数不断上升,急诊室的工作负荷明显增加[1].以往一直采用"分科就诊"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在保持有序急诊的同时兼顾急诊患者病情多样性的特点,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可靠、敏感性高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本文就此综述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卫生部2011年版《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为基础,自2017年1月开始应用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于急诊分诊工作,以2016年4月至6月与2017年4月至6月系统使用前后各150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挂号时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分诊准确率明显提高,分诊挂号时长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智能化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信息系统不仅可提高分诊准确率,而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总急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践效果。方法建立与设计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并分析系统分诊的准确性,调查病人的满意度,比较使用前后的处置时间。结果使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后急诊分诊合格率由87.25%提高到95.84%(P0.01),1级病危病人的分诊合格率达到99.00%,缩短了病人预检评估时间,减少了创伤、胸痛、脑卒中绿色通道病人急诊处置时间(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完整准确地保留病人的基本信息,自动进行病情评估、病情分级,实现与其他诊室、科室之间的资源共享;极大减少了护理统计工作量,提高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危、急、重症病人在急诊科的处置时间,是医院全新的现代护理工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急诊预检分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11月急诊就诊病人19 635例,在病人急诊就诊时预检护士均应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安排急诊病人就诊,对病情危重者做出相应的急诊处置,统计不同评分病人预后(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死亡)情况。[结果]不同评分(0分~10分、11分~19分、≥20分)病人好转回家、急诊留观、入住专科病房、ICU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20分病人入住ICU及病死率明显增高,评分为11分~19分时病人急诊留观率及入住专科病房率最高,评分为0分~10分的病人好转回家率最高。[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将急诊病人病情量化,为急诊预检分诊病人病情评估提供了依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检分诊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急诊患者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全程持续监测,提高工作和管理功效,联合计算机中心设计急诊预检电子分诊标签。通过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预检中的临床应用,确保所有的急诊患者均经过预检护士的评估,并改变手工登记生命体征的传统方法,实现电子化标签打印,缩短了急诊患者预检登记时间,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急诊病人的特点是病人多,病种复杂,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这就决定了急诊工作要忙而不乱、快而准。特别是预检分诊处,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质量,如果在预检分诊处能准确地把病人分诊到各个相应的科室,就会减少病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的意义和国际预检系统,结合心脏专科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实施过程包括落实好急诊科护士准入制度,明确分诊护士职责.认为切实做好心脏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危重症心血管患者、医院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工作中的现状及进展。具体内容包括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问题、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以及急诊预检分诊的展望。认为急诊预检分诊现况堪忧,制度不尽完善,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规范执行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工作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急诊预检分诊及预警评估工具的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于2019年7月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80名急诊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分诊护士中,97.50%认为其首要任务是按病情分诊预检出危重症和潜在危重症,应尽快安排就诊和抢救;93.75%认为在急诊预检分诊时有必要参考预警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8.
蔡晓红 《上海护理》2013,13(3):25-27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12月,我院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就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流程,并与2011年就急诊患者作对比.结果 2012年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分诊时间及平均急诊时间等方面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迅速、准确,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分诊时间及急诊时间,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急诊预检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合理地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科、分区,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1]。随着医院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急诊科也逐步普及应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但目前国内急诊预检分诊仍以手工记录为主,难以有序整理,导致效率低、出错率高,影响急诊预检的效率和质量[2]。同时,现代分诊强调再次评估的概念,即初次分诊完成后,在一定时间内或患者出现症状改变后要重新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五级预检分类系统在三级医院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五级预检分类系统完成的预检患者资料按5个预检级别自然分组,通过调查死亡率、抢救率、入院率等指标与预检级别的关系,来评估五级预检分类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选用2011-05-01-2012-09-30的13602例样本,经统计学处理,抢救率、入院率、死亡率等指标与预检级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五级预检分类系统与相关标准一致,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可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