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提出,实质上来讲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一种针对全球化压迫,传统文化与地区特色逐渐丧失的思考.它提出地域建筑探索过程是与全球化现代化融合的过程,同时批判性地域主义本身的批判性体现出对地域的探索应当是不断发展的.文章在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国内对地域性建筑探索的基础上,对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性的理解,探讨了其在当下对于地域建筑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相似文献   

4.
杨林  庞弘 《华中建筑》2009,27(5):10-12
解决现代建筑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压力以及复兴本土建筑文化,使得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具有双重含义。该文试图通过研究其与现代建筑、传统、乡土、技术等四方面的关系,并对恰当的建筑实例进行剖析,来解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5.
周浩  沈康  叶敏 《城市住宅》2022,29(3):170-172
批判性地域主义是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代名词,其建筑思想受到哲学家海德格尔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通过追溯当时弗兰姆普敦所处的社会背景,探究弗兰姆普敦当时的生活环境,分析弗兰姆普敦形成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体系及将批判性地域主义观和建构文化之间建立联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建筑的文化价值认同分析(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明  张姿 《时代建筑》2009,(3):18-23
基于对现状的深层梳理,文章将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价值认同的分析与文化价值取向的三个层面--传统价值认同、地域价值认同、创新价值认同--相联系,以确认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并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做出及时回应与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7.
范燕群 《山西建筑》2006,32(18):11-12
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与地域主义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地域性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与思想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与本土建筑的相关实践提供了一个辩证思考的视角。而集市作为中国传统的生活交往空间,在延续地域文化的同时也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主要枢纽。同时,集市空间作为既有空间正面临着更新与转型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与思想可以从文化性与创新性的角度给集市空间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历史背景、元素定义,及其哲学特征属性,并进一步列举建筑师安藤忠雄和隈研吾的代表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学理念,来证明批判性地域主义如何在实际建筑中通过技术手段、结构材料等得以展现。在之后几十年的世界建筑发展进程中,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新兴建筑技术手段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未来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剑 《建筑与文化》2009,(12):100-10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建筑师在对广泛的西方建筑理论的参照和批判性把握中,力图重新解读传统建筑和地域文化资源,在建筑的意与匠两方面做出一系列本土化应对策略。本文从传统建筑空间特征、适宜技术、传统园林及社会现实四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求新突破和建立新秩序的反思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的是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本土建材等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天台博物馆的剖析,深入解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其存在的意义,挖掘批判性地域主义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的积极指导作用。然后对天台博物馆的创作理念、地域性要素的运用以及创作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总结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策略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溯性地介绍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历史脉络,通过对19世纪的风景造园运动、芒福德等对国际主义的批判及与传统地域主义的决裂、1981年批判性地域主义第一次被提出这三个阶段的介绍,在时间维度上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从萌芽到探索再到正名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建筑思维,笔者探究了批判性主义与当代其它建筑理论的关系,即作为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其与其它地域主义的共性与区别。最后,以对巴格斯瓦德教堂的空间分析为例,解读了弗兰姆普顿所定义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六要素,从而从本质上了解了区分和识别批判性地域主义作品的特征,也就从建造手法层面上明确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大规模建设浪潮中,国内建筑界迫切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地区主义"就被当作地域主义的修正和完善,取代"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理论工具。与此同时,植根于岭南建筑学派的何镜堂院士,也在地域化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下建筑发展形势的"两观三性"设计思想,创造性地把地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有机整合,以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统筹规划,形成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设计理论。该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探讨适合国内建筑发展需求的地域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罗凯  许砚梅 《门窗》2013,(1):114+119
本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的理论进行了相关阐述,并结合张雷的诗人住宅对批判性地域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炼出对当今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弗兰姆普敦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其背景,分析了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潮对台湾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并分为本地地域手法,混血地域手法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福建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近年来传统土楼建筑逐渐衰败.本文分析了其根本原因,同时通过实例论证了现代建筑传承土楼文化的可行性,提出要批判性地吸收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民居和工业建筑,原本是两个距离非常遥远的建筑类型,但在特殊的区位条件下,这样的距离因为文化的联系而彼此相近。在浙江永嘉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设计实践中,永嘉县楠溪江流域50多个村落的民居建筑影子,构成了这个工业建筑存在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研究,将中国传统民居的构成要素,经过与工业建筑的适配、现代设计手法的转化,批判性的反思工业建筑对于建筑学的贡献。该文以建筑设计的地域化隐喻—地域化转化作为主要手段,用图解的形式剖析了工业建筑和文化的关系,使得项目成为具有良好在地文化秉性的文化型工业建筑,为工业建筑深入的在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理传统建筑的木作体系、布局形式作为切入点,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展示大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分析大理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提炼当地匠人遵从传统的技艺手段将大理建筑的基本法则与空间秩序所呈现出来的过程。本文在传承大理传统建筑特色文化的同时,并为之后在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下的仿古建筑设计做出相较完备的认知铺垫。  相似文献   

19.
浅析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与性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地域性文化设计趋势 ,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建筑的性格作了论述 ,提出了对建筑性格和地域文化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窦淼 《中州建设》2013,(17):53-54
针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地域性文化设计趋势,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建筑的性格作了论述,提出了对南阳城区建筑性格和地域文化精神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