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讨论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单独的舌咽神经的损害伴单侧感觉丧失是最不常见的(如神经瘤).双侧感觉丧失伴颏反射受损的情况,实际上只在有其他低位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受累时才见到,也可能在低位脑干受损(延髓空洞症,Arnold-Chiar畸形)时出现.  相似文献   

2.
舌咽、迷走和副神经分别是第Ⅸ~Ⅺ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经由颈静脉孔出颅)、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后2对神经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包绕后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正常生理情况下,舌咽、迷走/副神经都经颈静脉孔出颅,但在出颅处都有由硬脑膜内层环绕而成的硬膜隔分开舌咽  相似文献   

3.
郭建东 《中外医疗》2011,30(35):55-55
目的观察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走行、比邻及其主干与舌表面和舌中线的关系,为舌部手术提供安全范围。方法观察(1)舌动脉的起源、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走行;(2)舌动脉和舌下神经与各解剖标志点的距离;(3)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解剖关系。结论 (1)在舌根呈"V"形区域内操作较为安全;(2)舌根温控射频减容治疗时控制深度、角度,可确保操作安全;(3)在舌根区域后部,舌动脉靠舌中线较近;舌根区域前部,舌下神经距离舌中线较近。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系统的断层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及其分支、属支解剖比较复杂,存在一定变异。临床上,门静脉异常多继发于肝脏病变而形成门静脉高压、癌栓及血栓等。断层影像(US、CT、MRI)检查可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异常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影像学信息。本文结合断层解剖基础,综述了近几年门静脉系统断层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展,以及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解剖、病理基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副神经脊髓根起于脊髓节段的情况,在解剖学教材中只作简单的概述。本文主要对副神经脊髓根起于脊髓节段的部位及上行进行较全面观察及统计,旨在提供较完整、可靠的副神经脊髓根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下颈椎后结构的临床解剖及影像学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量国人下颈椎后结构的相关径线及角度,为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设计及施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5套正常成人颈椎干燥骨标本以及100套X线片和CT片进行测量,包括椎弓根宽度,高度、长度、投影点位置、与椎体的夹角,侧块宽度,高度、厚度,后壁中心点与横突孔的距离和夹角、上关节突的倾角等。结果:S示本测量与影像学测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影像学测量的颈椎椎弓根平均宽度5.13-6.13mm,与椎体矢状面夹角34.  相似文献   

7.
选用43具青年尸体,蛛网膜下腔注入铸型造影剂,低温冷冻,以椎间盘为中心制作断层标本,同时选取4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超声、CT及MR扫描图像分析.发现同组中不同椎间盘水平测量数据的大小不同;解剖学与影像学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CT、实时超声、MRI等高分辨率影像仪器的出现,影像断层解剖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笔者对腹膜腔及腹膜形成结构的解剖关系加以阐述,希望能对影像分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脾的断面解剖及在影像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套成年男性脾部连续矢状面标本上,脾棵区位于胃脾韧带后层与脾肾韧带后层之间,宽宽平均3.5cm、长度平均4.1cm,可分为脾门部和脾肾部;70%的胰民脾门相贴;胃脾隐窝和脾肾隐窝与左肝上后间隙相通;83.3%和90%的脾静脉分别位于胰体后上方与胰尾上方;副脾在脾门处的出现率为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典型性脑膜瘤CT、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4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和矢状窦,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平均径线多≥5cm;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和信号,注入造影剂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水肿;硬膜尾征及病变于DWI上多呈高及稍高信号。结论当发生于常见部位的脑膜瘤并具有一定的CT、MRI表现时,应考虑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肺炎(Chlamydia pneuoniae pneumonia,CPP)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89例经体外扩增DNA的PCR技术证实的CPP,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平片或/和CT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结果:CPP的影像表现:间质浸润型48例(53.9%);实质浸润型20例(22.5%);混合型12例(13.5%),无影像改变9例(10.1%),其中,伴有胸膜反应7例(7.95),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16例(18.0%);结论:支原体肺炎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间质浸润型或/和实质浸润型并存,确诊依靠实验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表现。方法:5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MPP,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平片或/和CT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结果: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影21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518例为含气支气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等。肺纹理增粗、模糊并网状影11例。47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影像表现。3例影像正常。结论:MPP的影像表现多样性,需结合血清学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74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结果74例中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12例:听神经瘤和转移瘤各10例:髓母细胞脑瘤8例:血管母细胞脑瘤7例:室管膜瘤、结核瘤和蛛网膜囊肿各3例:动脉瘤2例:三又神经瘤、胆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动静脉畸形各l例。幕下占位性病变中脑内病变44例,脑外病变30例。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髓母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为幕下常见的占位性病变,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8%、69%:MRI为95%、89%。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和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副神经节瘤均为无功能性良性肿瘤,分布在中轴线附近。颈静脉球瘤轮廓不规则并伴颅底骨质破坏;其他几例副神经节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锐利。3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平扫呈中等密度;颈静脉球瘤和颈动脉体瘤在MRI的T1W1呈等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所有肿瘤在增强扫描中均有中等度到明显强化,中央囊变区不强化。颈静脉球瘤和颈动脉体瘤的瘤体内尚可见许多扭曲的流空血管。结论绝大多数副神经节瘤具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特定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据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观测了51侧成人下肢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从吻合点至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前、中1/3交点之间的长度为14.93±5.28cm,在小腿后部下1/3段中份测得腓肠神经的横径为3.52±0.90mm。腓肠神经在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上,位于前1/3者占35%,位于中1/3者占65%,腓肠神经距外踝尖距离为22.92±5.41mm。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神经加在一起,长度为37.49±6.34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X线、CT及MRI的临床表现,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对多发性脊髓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性脊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脊髓瘤,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多发性骨髓瘤X线、CT及MRI的临床表现。结果 24例联合X线、CT及MRI三种方式检查的患者其诊断正确率为100%,而X线诊断的正确率要低于CT及MRI的诊断正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两者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CT及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综合评估,而CT及MRI对病变组织及肿块的敏感性高于X线,可以作为X线的补充,X线、CT及MRI综合利用,共同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支转位修复腋神经与肌皮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50侧成人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的起点、入肌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肌皮神经分支及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主干无损伤分离长度为44.6±1.7 mm,有2~4个分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与腋神经前支、肌皮神经分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起点与肱二头肌支起点在同一平面.结论 臂丛上干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19.
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32个成人肘关节标本,测量肘管弓状韧带的长、宽和肘管中段的平均深度以及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结果:①肘管弓状韧带长为(13.3±3.6)mm,宽为(8.4±1.9)mm,肘管中段的平均深度为(4.8±1.3)mm;②尺神经在肘管内的横径为(4.5±1.1)mm;③肘部尺神经血供主要为尺侧上副动脉.结论:肘关节屈曲时肘管解剖形态的变化是产生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9例均行MSCT平扫,3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9例面神经鞘瘤分别涉及内听道段1例、迷路段3例、膝状神经节5例、鼓室段6例、乳突段4例、腮腺段2例。CT表现:8例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和/或骨质破坏,5例鼓室内软组织块影,4例听小骨外移和/或破坏,4例乳突区软组织块影伴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2例茎乳孔扩大,2例腮腺内软组织肿块。MRI表现:6例肿瘤均表现为结节状或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偏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中等至明显强化,信号均为不均匀。结论一个肿瘤常涉及多个面神经节段,CT对显示肿瘤区骨质改变较佳,MRI可很好地显示面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和内部结构特征,两者结合有助于面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