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中国传统白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无论是白酒风格质量还是传统酒文化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都丰富了消费者的享受。笔者认为:白酒是文化的载体,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有损健康”是正确的;窖龄越长,发酵产酒质量越好;“酒龄酒”只是企业产品的质量标识和经营决策,而非完全骗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我们应宽容和耐心对待激烈竞争中的白酒业。(孙悟)  相似文献   

2.
汪歆  王唤明 《酿酒科技》2006,(3):108-110
白酒“赢销旺季”的方法有:巧促销,抢占市场终端;创新渠道,深度分销;实施创新战略;进行内部营销等。白酒企业要“赢销旺季”,关键在于创新,从产品、促销、渠道和企业内部等方面实施创新战略,进行精耕市场、深度分销、优化渠道、抢占终端。通过促销活动和终端促销不断提升产品的影响力,有效赢取白酒旺季市场的畅销。(孙悟)  相似文献   

3.
"振兴苏酒"--"双沟"激发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苏酒汇报会”日前在南京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和企业领导对振兴苏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①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②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③坚持用实绩选人用人和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治企理念;④调整市场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人才队伍;⑤坚持“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远”的创新精神;⑥实施品质取胜、体制取胜、品牌取胜;⑦认真、扎实做好终端市场,有效宣传和务实服务,树立苏酒品牌形象。(孙悟)  相似文献   

4.
熊小毛 《酿酒科技》2007,(1):108-111
白酒是我国民族传统产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白酒工业经过“十五”时期的改革和调整,在体制、机制、产品等创新方面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十一五”时期国家应因势利导,加快建立白酒产业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在白酒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制订节能技术经济政策,开发提高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应用、生物工程、固态蒸馏、贮存、勾兑调味、低度酒的生产和分析检测等技术;限制和淘汰过度包装、规模以下白酒企业的发展、散装白酒的生产和销售等;加强政府对白酒产业的发展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白酒市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白酒行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的集中度等。(孙悟)  相似文献   

5.
钟杰  李笑天  瞿进 《酿酒》2003,30(2):9-11
全国数量众多的地方中小型白酒企业,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销售特征,其产品就地销售。因历史原因,当地消费者对其产品有一定的忠诚度,它们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都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但面对白酒税制调整和行业整和、创新的风起云涌,其自身的管理水平、质量保证体系、营销策略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现实要求相比差距甚大。它们的生存、发展步履艰难。出路何在?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杨志琴 《酿酒科技》2003,(1):26-27,29
白酒产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目前已进入整合期。现在的产业状况仍然是国有与民营、大集团与小作坊同生共存,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向规范经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白酒由分散到垄断是必然趋势,但需晓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历史长河中,小可以变大,大可能缩小;弱可能变强,强亦会削弱,就看如何把握。白酒是传统产业,已有5000年历史,敞开国门后,西方文化会影响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亦必将影响西方文化,因此,白酒必将“长寿”无疑。面对新的竞争态势,双轮集团实施了“人才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三大调整”战略,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洞察能力和预见能力”,二者决定了企业的决策水平,是白酒产业高层次竞争的关键要素。(一平)  相似文献   

7.
卢玉东 《中国酒》2013,(10):39-39
现今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着痛苦地调整,白酒企业出现了普遍的战略迷失,可谓乱局重重,但必将英雄辈出。 在天恩金茅(北京)营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宝明看来,“负面影响只是短期的,只要保证酒品品质和企业发展的战略得当,中国白酒业一定会持续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8.
王海平  来安贵  赵德义 《酿酒科技》2006,(9):104-105,107
芝麻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十大香型之一,也是建国后自主创新的两大香型白酒之一。其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芝麻香型白酒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确立基础、站稳脚跟;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生产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其产品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潮流。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发展将促进芝麻香型白酒新一轮的发展,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白酒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孙悟)  相似文献   

9.
黄大川 《酿酒科技》2001,(3):102-103,105
湖南省白酒产量在20世纪80-90年代居全国中上水平,近10万吨,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酒企业亏损面加大,整体势力下降,产量不足全国5%的份额,“湘泉”发展虽较快,但仅“独秀一枝”,白酒业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1)投资少,(2)观念落后,(3)产品单一,(4)经营不善,调整产品结构的有效途径;(1)围绕市场做工作,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控制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品牌化,功能化,系列化,包装规格大,中,小相结合,价格高,中,低齐全,(2)树立“市场质量观”,“发展观”,“品牌观”,(3)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发展优质型白酒和营养保型白酒;(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好人才,(5)搞好资本运营,(6)再建集团企业,实现“东西合壁”,搞活白酒行业。(一平)  相似文献   

10.
白酒品牌生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灿 《中国酒》2007,(2):76-7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白酒行业,建设品牌,争创名牌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全国38000家的白酒企业,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钟爱的并不多,“茅五剑”等品牌为消费者持续追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地塑了该产品的品牌文化,而正是品牌文化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柳 《酿酒科技》2004,(2):115-116
中国酒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较之落后;市场是企业生存的空间、经济发展的沃土。中国酒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发展,从而达到行业内部的合理进化,促进整个行业的合理化发展。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变协调中发展,同理,中国酒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流也应该在酒业的竞-合-竞的互变中,即“竞合”中实现真正整体上的前进性发展,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酒业也必将遵循和沿着竞争-竞合-多赢的市场竞争层次路径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白酒行业酒品同质化趋势这一现实着手,提出了重振白酒产业的差异化战略,并对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专家口感与消费者口感差异角度,论述了专家应以个性化酒体设计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认为个性化酒体设计既应体现在企业独特的内在品质上,又应体现在区域特定消费习惯上,专家应以市场需求为轴心,转变质量观念,顺应潮流,潜心攻关。  相似文献   

13.
马勇 《酿酒科技》2003,(6):122-123
2003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企业的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均较去年同比有所增加,其运行态势稳中趋好,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白酒工业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其固定资产投资占较大比重,这将进一步增加发展后劲,对新增经济效益拉动影响很大。当前,中国白酒工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应坚持强化各方面工作:1.加强科学研究工作。2.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3.重视企业和品牌的文化建设。4.坚持先进科学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方式。(陶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皮革业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促进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能让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升级。为精准分析中国皮革业循环经济发展,从企业层微观循环、区域层中观循环和社会层宏观循环3个角度,分析了皮革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并将循环经济层次架构分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通过分析评价皮革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运行成效,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五粮液集团的成功令白酒业瞩目,她实施的品牌战略和市场运作策略值得同行学习。1.产品结构调整和品牌扩张策略不断提升了五粮液品牌价值,先胜一筹抢先占稳了市场。2.在价格策略和整体形象的塑造上采取温和、低调的“润物细无声”的策略赢得了消费者。3、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把品牌重点转入保健酒领域,避免了同一品牌家族的竞争,并使之成为业绩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贵州白酒工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茅台为代表的贵州白酒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2003年产量15.04万吨,销售收入33.13亿元,实现利税18.2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贵州白酒注重醇、香、味的协调,以固态法酿造为主,酒质稳定。但是,除茅台酒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外,其他名优酒存在着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市场萎缩的状况。要振兴黔酒,需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贵州绿色生态、地域环境、传统工艺的优势,实施茅台品牌带动战略,建立新的营销理念,以诚信为本,靠质量取胜。(丹妮)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中国白酒香型的确定及其不同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进行了详细叙述;针对白酒市场口味的变化,提出生产企业的应对措施;指出了香型融合是白酒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卷烟上水平”既是烟草行业新时期下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是推动行业改革继续深化的手段。在新时期下,以“卷烟上水平”来统领行业的各项工作,可以推动行业的改革发展继续向纵深推进,逐步培育出“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实现做强做大中国烟草的目标。“532、461”品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得工商双方可以共享品牌利益,从而推动真正的工商协同营销。本文以此为主要的切入点,论述了商业系统在卷烟品牌培育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品牌的社会属性、品牌忠诚度等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彭作权 《酿酒科技》2004,(5):122-123
当四川白酒存在危机和问题时,特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权威、专家、企业负责人等,为川酒“会诊”,共同为四川白酒的发展出谋划策。川酒“小而全”问题较严重,酒业资源需好好整合;酒类科研、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四川酒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一定要重视应用技术基础的研究,基础研究对于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具有关联性的重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点。并应加强人才、品牌的培养。(丹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