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合作居住的源起以及德国老龄化背景出发,从住区分布、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介绍了德国合作居住下多代居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以多特蒙德市为例,从建筑学的角度解读了四个多代居社区的规划和设计特点,阐述了其所具备的邻里特性及所激发的社会学效应。客观评价了德国合作居住型多代居的积极意义,讨论了其对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营建以及重塑邻里关系的启示作用,提出应基于国情,合理采用其成功经验,建设适用于我国的多代居或老年社区。  相似文献   

2.
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作为解释性框架洞察社会空间的主体结构和权利关系,适用于老旧小区更新的治理机制分析,结合徐州市单位社区案例,探索了老旧小区治理过程存在的共有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单位社区主要面临社会职能移交缓慢、行动主体定位不明、社区资源有限、居民参与信心不足和意志差异化等现实困境,导致行动者网络存在失灵与解构风险。据此,建议在结构层次转换行动逻辑、匹配主体权责、配备保障策略,在实施层次转变关键行动者、介入新异质行动者、更新阶段核心问题和发挥国家政策优势,重构社区更新的转译过程和治理机制,为提高居民生活福祉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外来务工群体是每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他们如何融入所居住的落脚城市是现存的难题之一,特殊的人群特征使他们难以凭借自身力量改善这种现状,因此需要探寻通过外部力量推动外来务工群体融入社区的方式方法。本文基于调查问卷与访谈,分析了外来务工群体的人口、家庭、迁移、居住、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该群体在迁入地的融入现状,并提出假设:造成该群体存在社区融入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社区治理忽略了外来务工群体的同质性社会网络。而后,以该群体特有的社会网络为基础,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代理性视角将社区治理分为梳理、拓展、运作外来务工群体社会网络的三个环节,提出有利于外来务工群体社区融入的社区治理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逸之  范在予 《华中建筑》2022,40(3):121-126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地域价值特色的镇村风貌,因经济效益的不持续、镇村价值认识的不全面、住民参与的不深入,而面临建设性破坏、地域性消退与去生态化等诸多问题.而日本山形县金山町通过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系列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镇村风貌.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突破当下困境具有借鉴意义.该文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框架,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政策转变与人口趋势的双重影响下,促进"代际融合"已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国内既有设施中"代际融合"功能亟待加强。作为以"代际融合"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服务设施,德国"多代屋"具有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对德国"多代屋"政策的梳理及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促进"代际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重视开放性、公共空间和总体设计等三个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7.
如何治理好非正规经济,是城市治理走向包容化与精细化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夜市这一非正规经济形态,通过对杭州3类代表性夜市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非正规经济治理对策。首先,从秩序、活力、包容3个维度分析夜市运行状况,发现杭州夜市经过长期治理在具备空间稳定、经营规范等正规经济特征的同时,依然保持着亲民、活力、低门槛进入等非正规经济特点,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次,归纳了3类典型夜市多主体协同和动态转化的治理模式,并对差异化租金设置、精细化合同约束、弹性化时空利用等治理策略进行总结。最后,借鉴杭州经验,提出非正规经济包容性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以结构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被广泛地用于城市结构、产业发展等领域。该文以三峡移民迁建工作完成后的移民城镇发展新阶段为背景,通过解析社会网络概念内涵、基本方法与实践应用,创新性地将此研究视角用于移民城镇社区的优化研究。并以重庆市开州区丰乐街道社区为例,总结现阶段移民社区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提出重构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网络、完善社区生态空间网络、健全基础设施支撑网络的社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骏 《浙江建筑》2001,(3):9-10,15
该文根据我国人民传统的养老习惯和收入水平,指出家庭养老仍将是我国大多数家庭首选的养老方式,而适合于家庭养老的住宅为多代同居型住宅,文中对多代同居型住宅产生的背景,户型,优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理论研究、国际共识、政策标准和具体实践的分析研究,从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两个角度确定社区发展治理的特征标签,针对社区标签,在Gis平台中利用POI、"三调"等数据,对社区发展治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八个方面的特征,再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实现K-means数据聚类,最终推导出基于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特征的社区类别,进而实现对成都市全域社区的精准化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1.
旧城更新的指导思想是,延续其原有社会网络以保持场所归属感。对经济落后时期城市居民自建形成的老街区进行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社区的一种形式;社区内的社会活动是现代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且对维持社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社会活动的"行为容器"。该文基于社会网络角度,结合住区规划理论与空间句法相关理论,针对西安市八仙宫老街区的公共空间进行研究,从而指导老街区公共空间治理,促使其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2.
13.
社区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更新是近年德国柏林城市更新的关注重点,社区规划也以闲置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方式为主。其实施机制灵活,既可借助政府主导的邻里管理规划,也可通过第三方引领实施;更新类型丰富,挖潜多元公共空间,进行场所再造;鼓励多元参与,进行新功能活化。柏林两个社区菜园的微更新案例说明,社区微更新能起到提升社区物质环境,同时加强场所活力的作用;但也在实践中出现了微更新场所被私有化、项目呈盈利倾向、不为社区居民所接受的现象。因此,社区微更新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社区微更新公共基金,形成完整的申请审批流程,制定符合当地条件的微更新场所使用规则,才能有助于政府实施监管,保障实施效果,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15.
王炜  许翠亮  林志森 《新建筑》2022,(3):112-116
社会网络结构修补在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福州市新港社区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确定网络中的点线关系;运用Ucinet建构社会网络结构模型,选取中心性、网络密度、小世界值三项网络结构特征指标,计算得出参数值并加以分析,客观评价网络结构的均衡性、关联度、通达性等特性;同时,基于三种指标内涵,以调整自身网络结构为导向,研究老社区公共空间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骆骏杭  黄瓴 《住区》2021,(1):55-61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给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和格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老旧社区改造和社区更新日益成为我国存量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但面对经济社会、政策制度的转型大背景,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下,社区治理和社区空间规划却未得到较好的结合与统一.本次基于社区治理视角,运用可持续生计研究方法,构建基于...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贫困地区成功脱贫。在此背景下,对乡村扶贫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为例,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其扶贫振兴进程,尤其是聚焦各行动主体所发挥的作用及效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实证表明:第一,中益乡的扶贫振兴前期以典型的“政府项目”为主,这种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物质环境水平,激发了地方产业发展,但“输血式”扶贫的弊端也比较突出,扶贫效果不佳;第二,中益乡扶贫振兴的最终成效得益于后期的“造血式”扶贫,其核心在于各行动主体的有效衔接与互动。基于行动者网络分析,乡村扶贫振兴不仅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群体等行动主体,也涉及地方的地理环境和建成环境等非人类行动主体。因此,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应因地制宜,重视地理环境和建成环境在行动者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政府助力与地方要素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8.
绿带作为控制城市蔓延的规划策略,为城市居民提供近郊绿色游憩场地,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代以来,绿带成为中国大都市扩张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常规空间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国内的绿带在规划布局与贯彻实施之间脱节严重,对绿带的发展机制、管理权责以及法律配套方面的认知不足。通过选取科隆和法兰克福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德国大都市绿带作为案例,深入研究绿带发展历程、空间形态界定、法律体系的制定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研究表明,较为稳定的绿带界限和法规体系,灵活的管理模式选择以及多元化的管理思路转变对于有效推进绿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都市区的绿带建设也需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和配套策略,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资本生产关系中的异化从生产转向空间的循环中,导致城市空间形态、功能等的异化,城市边缘社区是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社会功能转型形成的特殊区域的典型体现。基于异化理论,通过对典型城市边缘社区F市B社区空间演化的深入剖析,揭示政府、开发商、空间使用者、社区管理者之间利益诉求博弈下的城市边缘社区空间异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B社区现状与规划之初的定位发生了巨大偏差,存在社区空间异化、居住人群异化、建筑空间异化、空间关系异化等现象。研究表明:B社区异化是城市空间开发不均衡、保障性住房供需错配、建筑设计不合理、契约关系不平等的产物,并针对性提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存量收储政策探索、空间微改造手法、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等城市边缘社区空间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在资金、政策等投入下,投资有效性无法保证。乡村产业规模小,个体行动者在产业中影响大,引入行动者网络和社交网络分析,解读村域尺度下各类行动者如何影响乡村产业成败。首先,用行动者网络绘制分析图谱;其次,用社交网络分析主导能力、稳定性、关联性,分析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最后,运用个体质性分析。结果:一,行动者的投入空间聚集明显,网络呈现线性与复杂性;二,成功产业网络具有结构紧密、整体关联性强且较为稳定的特征;三,行动者支持程度与投入个人(团体)的协调能力对成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