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表面处理用脉冲电源是八十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发展的,它具有显著节约电能,可靠地抑制弧光放电,消除空心阴极效应所引起的局部过热,提高工件温度均匀性,利于复杂零部件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综述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电镀、化学镀、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堆焊、铸渗法、氧化膜、金属着色及溶胶-凝胶等表面涂覆技术及渗硼、多元共渗、等离子扩渗处理(PDT)及高能束激光改性等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电镀、化学镀、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堆焊、铸渗法、氧化膜、金属着色及溶胶-凝胶等表面涂覆技术及渗硼、多元共渗、等离子扩渗处理(PDT)及高能束激光改性等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对H13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OM、SEM和EDS分析了材料改性后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元素分布,采用努氏硬度计测试了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并对其改性机制和工艺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可在H13钢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组织致密,高硬度的改性层;改性层由柱状晶区和细晶区组成,表层产生了离子注入现象,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能量越高,改性层越厚,晶粒尺寸越细,硬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对H13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OM、SEM和EDS分析了材料改性后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元素分布,采用努氏硬度计测试了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并对其改性机制和工艺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可在H13钢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组织致密,高硬度的改性层;改性层由柱状晶区和细晶区组成,表层产生了离子注入现象,硬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脉冲等离子爆炸工艺能量越高,改性层越厚,晶粒尺寸越细,硬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铜及铜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及铜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但很多应用工况条件比较恶劣,因此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强化.本文对国内外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铜及铜合金表面改性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了介绍,指出了铜和铜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 ,高功率密度强脉冲电子束作用于金属表面可产生骤熔急冷和冲击压缩过程 ,在金属表面注入区形成微米量级硬化层 ,使金属表面的物化性能得以改善。这项技术拓宽了脉冲电子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M42高速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利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对该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脉冲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元素成分、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表层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Te)转变,少量碳化物FeW_3C溶解于γ-Fe中,表层出现残余压应力且晶粒细化,沉积在表面的雨滴状熔滴由W和O等元素组成。经两次脉冲处理后硬化层最厚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技术对T8钢进行不同距离的表面改性处理。采用SEM、XRD分析了PDP处理前后T8钢的表层组织和相结构,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PDP处理前后T8钢的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处理距离为100 mm时, T8钢表面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当处理距离减少到50 mm和30 mm时,T8钢表面发生了重熔导致的光滑化现象,同时出现大量火山状熔坑,熔坑的出现是由PDP的能量和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造成的。PDP处理使T8钢表面发生由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Fe的转变,并发生渗氮现象形成Fe3N。T8钢改性层厚度随着处理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当处理距离小于50mm时,改性层厚度变化不大,约为68μm。PDP处理后T8钢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微硬度最高约为基体的2倍,耐磨损性能最高为基体的2.6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强脉冲电子束作用于金属表面可产生骤熔急冷和冲击压缩过程,在金属表面注入区形成微米量级硬化层,使金属表面的物化性能得以改善。这项技术拓宽了脉冲电子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介绍了几种表面处理技术,包括等离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电子束/激光束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离子注入、热喷涂技术等.对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叙述,并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实例.根据这几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今后铜合金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离子喷涂在镍基高温合金GH4049表面制备了CoNiCrAlY涂层,随后对涂层进行了脉冲等离子爆炸和真空预氧化处理,并对涂层进行了1050℃保温10 h和50 h的恒温静态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脉冲等离子爆炸处理后的涂层表面形貌更加平坦,脉冲等离子爆炸处理使得涂层表面的片层结构转变为致密结构,减少了氧气渗入涂层的通道,有效延缓了涂层的氧化过程,且没有改变涂层的化学成分;在1050℃空气中氧化50 h后,涂层的物相组成与未氧化处理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提高M42高速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利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PDP)对该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脉冲处理前后表面形貌、元素成分、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表层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Fe转变,少量碳化物FeW3C溶解于γ-Fe中,表层出现残余压应力且晶粒细化,沉积在表面的“雨滴”状熔滴由W和O等元素组成。经两次脉冲处理后,硬化层最厚,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模具表面等离子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理选材基础上,对普通模具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是比较理想的工艺方法。作者通过用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柬对模具表面进行淬火处理,获得了较好的硬化效果,同时变形小,可批量用于简单形状模具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17.
铜合金的表面失泽及其化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何叔林 《腐蚀与防护》1991,12(5):251-253
  相似文献   

18.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产生表面熔坑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纯A1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其温度场和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给出了脉冲半高宽度为0.5μs、能量为3J/cm^2电子束轰击铝靶后:熔化深度约为2.5μm,与TEM的观察结果一致,熔化从0.4μs开始到1.6μs结束,最先完全熔化的位置约为1.4μm,亚表层首先熔化并且迅速膨胀(沉积的能量在最大射程的1/3处达到最大值),体积膨胀力大约为275MPa,引起了熔体从亚表层通过表层向外喷发,熔体的喷发速度约为1330m/s,随后表面从内向外经历速率为10^9K/s的冷却过程,因而使得表面形成类似于火山坑状的“熔坑”。验证了SEM和TEM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8钢、D2模具钢和AZ91HP镁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电压为27 keV,脉冲持续时间约为1 μs,能量密度约为2.2 J/cm2)在试样表面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处理试样的表层组织、相结构及性能变化规律.另外,结合电子束能量沉积过程中瞬时温度和应力的作用特点,详细讨论了表面熔坑及深层硬化现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