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又老子言“五色使人之目盲,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都说的是人们的感官对外界的认知或外界对人们的影响。那当我们“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方”,“情动于中而辞发”时就必然会对外在世界的声、光、色、形、态、味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都有作文参考书,少则一二本,多则十几本,什么《中考作文大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新话题作文》、《中考满分作文》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阅读作文参考书似乎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3.
规则研究专家维克多·J·范伯格认为,没有规则的选择和没有选择的规则都会使公共选择陷入困境;公共选择理论专家丹尼斯·C·缪勒认为,民主即以正式投票做出并推行选择的过程.投票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选择,也是民主选择的一种体现,而投票规则涉及价值取向问题,主要包括投票规则的本质——公平正义、投票规则的理念——有限民主、投票规则的程序——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的第7个新年到来之际,《求是学刊》迎来了发刊第176期。176期,计34年,这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求是学刊》而言,却凝结着几代学人春蚕吐丝般的辛勤努力,广大读者良师益友般的精心呵护。今日之《求是学刊》虽属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从实质上讲本应是素质教育;其根本职能与目标,本应是提高国民素质与民族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作为基础的教育,其根本质能就是培养人才;人才是生产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社会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因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高素质人才的特质.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施教育,生产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均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道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风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指出了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及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呼吁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一想、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柳林孟门镇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历史悠久,古代曾设县置郡,为一方的中心地区。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考证,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孟门古镇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传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文化,开发孟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广告人的社会角色无疑是经济人、文化人和道德人的混合体,其从事的广告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经济人的角色使广告人追求广告活动的经济价值和功能;而文化人、道德人的身份又要求广告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文化责任感,把经济人的市场化取向已经带来或可能带来的物欲的膨胀、道德的失落等转换为价值合理的欲求,从而塑造广告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1.
责任教育: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责任教育既是全球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现实之所需, 同时还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却趋于淡化,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已成为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从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对他人的道德责任,确立环境保护意识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思想,肩负这项时代使命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利发挥高校老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性、基础性的工作,进课堂是生态道德教育长期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新世纪高校德育的新走向.高校德育的尊重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尊重教育、法律尊重教育和道德尊重教育,三者共同构筑了高校大德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试论道德责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有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道德价值选择的层次性。正确的职业观、学习观、人际观、金钱观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可成为道德责任教育的切入点。澄清有关“四观”问题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体悟履行道德责任对人生的积极意义,进而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是高校德育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实用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人文素质是提高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十分必要.渗透的方式应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培育沟通宽容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规则,诚信为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现在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呈现个人本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道德意识主体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深刻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道德人格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和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耻教育: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知耻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知耻教育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开展知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教育的内涵应包括道德底线教育、主体性教育、针对性教育等;开展知耻教育,要从培养耻感意识、内化道德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感是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具有的对社会的态度和情感,但种种因素导致当前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缺乏.基于对社会责任感内涵的解析和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的多维考察,结合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重要责任,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特别是评价监督体系的构建,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道德责任,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强化.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责任分解是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道德教育要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特殊责任。同时,必须加强德育理论的整合研究及师资培训,以提高社会的整体责任意识为道德教育责任的终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