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系统的说明了心脏功能监护及术后各种管道监护的意义和方法,特别提出对小儿应注意心理观察及护理,并根据本院条件及设备,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监护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维  范珊红  薛卫斌 《医学争鸣》2000,21(12):1521-1521
0 引言 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是患者致死或致残的重要原因 . 1990 - 12 / 1997- 0 5 ,我科共发生心脏术后脑缺血缺氧性损害 16例 ,占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 0 .8% .就其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6 (男 10 ,女 6 )例 .年龄 0 .5~ 5 9(平均2 6 )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矫治术后 5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和法鲁四联症根治术后各 1例 ;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后 3例 ;二尖瓣置换及 COX迷宫术后 1例 ;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 3例 ;二尖瓣成形及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后…  相似文献   

3.
就心脏直视手术而言,脑损害仍然是主要危险。对连续100例瓣膜置换的开放性心脏手术追随研究一年,显示术后脑部病变发生率为37%。脑损害的发生显然与神经系病变的既往史、手术的缺氧和手术的意外事件有关,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则是长时间的灌流。在本文中灌流时间短于2小时者脑损害为19.5%,超过2小时者则为51.9%。其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与前述因素比较,年龄和中度手术性低血压证明是不重要的。神经系统异常所见较易缓解,但有7例  相似文献   

4.
体温对心血管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体温的变化 ,体温过低时 ,可产生寒颤 ,机体代射率增加 30 0 %~ 40 0 % ;肛温低于 32℃时 ,室颤阈降低 ,易诱发心律失常。体温过高时 ,心率过快 ,心舒张期短 ,影响冠状动脉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当中心温度与指趾温差大于 4℃时 ,提示末梢循环差 ,间接反映低心排出量。所以 ,手术后必然严密监测 ,掌握体温的动态变化 ,并通过复温或降温 ,降低心肌耗氧量 ,维持心功能及其它脏器的功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5月 ,我科共进行心脏手术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  相似文献   

5.
心脏外科临床常见的心内直视术多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中施行。自 1997年 9月起 ,我科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手术时间短 ,不阻断主动脉 ,心肌无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1] ,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 ,术后多巴胺用量比对照组少 ,术后监测项目优于过去的手术方法 ,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心跳中手术病人 (观察组 )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6 .5~ 15岁 ,体重 16~ 31kg ,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 6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术后无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随机抽样调查心停跳…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出血的监护及处理柳州市人民医院蔡洁心脏直视手术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全麻和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由于体外循环时血液受到肝素化后凝血机理的改变,心肺机在转流过程中对凝血因子的破坏、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的“肝素反跳”现象、月经来潮等多方面原因,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心内畸形修复和瓣膜替换格后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本组1000例接受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格胆诊断明确,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外科682例,瓣膜病变318例,术后常规住监护室。重点分析其术后的监护特点和护理体会。结果:早期死亡17例(死亡率1.7%),无脑气栓发生,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或护理意外。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配合合理的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脏直视术后常需持续动脉内留置导管测压,发现瞬间血压的变化,为指导心血管病治疗,如输血、补液、血管收缩和扩张药的使用,提供准确可靠的血压数据,并能随时采集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准确及时的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如果监护不当,就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出血和血栓形成。1 临床资料我院1997年~1999年收治心脏直视术患者中,男性396例,女性409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岁。2 操作方法2.1 动脉选择 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其中以桡动脉为首选,其次为股动脉。2.2 穿刺插管方法 常作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插管。2.2.1 桡动脉穿刺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出血的原因 ,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 7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的临床病例。结果出血病例中 ,外科失血和非外科失血并存。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防和处理与精细的手术技术对减少术后出血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若进行八分钟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时,就需考虑用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进行氧合,然后再输回体内,这样凭借体外人工心肺机进行循环,而使血液不通过心和肺仍能维持心肺功能。体外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心脏停跳、缺氧和转流带来的血液稀释、水电解质失调均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故术中及术后均需严密观察和监护,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现将我院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工作小结如下。1 监护准备1.1 建立重症监护室(ICU) 由于手术后病人的病情危急、变化迅速,要求…  相似文献   

12.
乳糜胸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一种少见但难处理的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7月—2003年11月共行心脏手术80余例,发生乳糜胸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 30例,发生率为2.96%。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感染以及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属二次手术等与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心功能、肾功能、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必须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衰血液净化治疗体会黄白桦江玮关键词心脏直视术;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福州35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心脏直视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体外循环致肾血流量减少、手术创伤等引起急性少尿或无尿,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7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全部病人用抗生素治疗,无1例成活。如能早期诊断及在大量抗生素控制下施行二次手术,有可能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6.
心脏直视手术是比较复杂和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患者及家属都会产生各种顾虑,担心手术中死亡或术后残疾.病人的情绪表现多种多样,有焦虑、心理否认、忧虑、恐惧、依赖、敏感、急躁和绝望等.  相似文献   

17.
总结56例小儿心脏直视术的术后监测。介绍术后监护患儿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道的重点与难点,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加强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儿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4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4.52%,死亡7例。19例中包括精神障碍9例(2.14%,均为女性),术后昏迷7例(1.67%,3例为术后即未清醒,4例为后期产生),癫痫样发作2例(0.48%).惊厥样肢体和面部抽搐1例(0.24%)。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有躁狂、妄想、谵妄和抑郁。本文着重就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有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47例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出现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为78.3%,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可在2周内随着脑损害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造成急性重症脑损害可致心脏异常变化,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重症脑损害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4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4.52%,死亡7例。19例中包括精神障碍9例(2.14%,均为女性)术后昏迷7例(1.67%,3例为术后即未清醒,4例为后期产生),癫痫样发作2例,惊样肢体和面部抽搐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