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为预防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共监测儿童伤害病例7988例,其中男童5233例、女童2755例,男女性别比1.90∶1;1~3岁组病例最多2844例,占总数的35.60%。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机动车车祸。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5.46%)、公共居住场所(21.14%)、学校与公共场所(15.36%);伤害性质主要为浅表损伤、开放性损伤、扭伤拉伤脱位、骨折、烧烫伤;绝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经治疗后回家休息。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急诊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彭绩  周海滨  杨力  周华  张英姬  张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765-1766,1759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04~2005年深圳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点0~14岁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儿童伤害类型、原因及年龄、性别特征。结果8130例急门诊伤害儿童患者中,损伤类型前四位是浅表损伤、开放性伤、脱位扭伤/劳损和骨折。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跌落、刺伤、钝器伤和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中(47.9%)、公路/街道(24.8%)和学校(20.9%);伤害儿童性别比为2.08,平均年龄为6.22±3.88,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童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女童人数逐渐减少。结论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意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分析河北省城乡居民伤害流行程度,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分别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99 671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6∶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20.30,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机动车车祸(27.85%)、钝器伤(22.64%)、跌倒/坠落(21.52%)、刀/锐器伤(8.72%)和中毒(8.39%);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1位伤害原因(38.25%),钝器伤是15~19岁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刀/锐器伤和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兴县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个哨点医疗单位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伤害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按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共报告伤害病例6760例,其中男4408例、女2352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87∶ 1,伤害的发生年龄以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共2405例(占总病例的35.58%),且青壮年伤害发生的原因以交通事故伤多见;伤害原因居首位是跌倒/坠落,以0~4儿童及65以上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分别占跌倒/坠落伤总数58.41%、60.98%;伤害地点最多是道路/街道,其次是工业与建筑场所;伤害发生时活动状况,排第一位是在进行有偿劳动,休闲活动时所受到的伤害排第2位,第3位是驾乘交通工具.结论 伤害严重威协居民的健康与日常生活,今后开展跌倒/坠落伤、交通伤害、钝器伤害及其他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意外伤害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2000~2006年海南省边防医院0~14岁因意外伤害而住院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儿童伤害类型。原因及年龄,性别特征。结果2415例意外伤害住院患儿中,损伤类型前四位依次是血管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骨折和脱位扭伤/劳损。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锐器伤,跌落,钝器伤和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中(51.6%),公路/街道(23.5%),学校及其他外出场所(27.5%)。伤害儿童性别比男:女为2.08:1,平均年龄为(6.22±3.88)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童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加,女童人数逐渐减少。结论伤害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应针对本地区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地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伤害的预防意识,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2009年上饶市儿童伤害调查情况的分析,了解儿童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运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该市0~17周岁儿童16 267名,1年内发生各种类型伤害847例,伤害发生率为5.21%.各年龄组中以1~4岁组为最高(6.38%),依次为5~9岁组(6.09%)、10~14岁组(5.19%)、15~17组(3.00%),0岁组(1.25%)最低.各年龄组伤害发生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儿童伤害类型中,伤害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动物致伤316例(37.31%),跌伤220例(25.98%),道路交通伤106例(12.52%).结论 预防控制伤害已成为儿童健康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伤害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徐驷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0,(8):766-767,769
目的了解通辽市居民伤害发生的构成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通辽市三所哨点监测医院(开鲁县医院、小街基镇中心卫生院、麦新镇卫生院)2008年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按照WH0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 2008年通辽市居民伤害原因中,交通事故最常见,跌倒/坠落次之,其他依次为钝器伤、刀/锐器伤、中毒等,这五种原因的伤害占伤害总数的91.82%;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伤害,不同性别发生伤害活动种类不同,驾乘交通工具、有偿工作等活动伤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家务/学习、休闲活动伤害女性则高于男性;青壮年占伤害病例总数的42.75%,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伤害易发生的地点依次为公路/街道、家中、学校。结论通辽市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中毒;男性青壮年是预防伤害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易发生伤害的地点、种类宣传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江苏省监测地区儿童跌倒/坠落伤发生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年来医院监测点儿童跌倒/坠落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坠落伤位居各类儿童伤害就诊的首位,占40.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1;各年龄段均有发生,比例近似?跌倒/坠落伤发生的前3位地点为家中(32.9%)?学校与公共场所(32.0%)和公共居住场所(18.1%);伤害发生时从事最多的活动为休闲活动,占66.5%;受伤性质以扭伤/擦伤最为多见,占55.3%;受伤最多的3个部位为头部(39.9%)?上肢(28.9%)和下肢(24.6%);80.3%的病例为轻伤,重度伤害仅占0.4%;意外伤害占99.3%?比较城乡间跌倒/坠落伤特征,发现两地就诊者性别?伤害意图?发生季节?发生旬段4个特征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年龄?文化程度?发生地点?发生时活动?发生时段?伤害性质?部位?严重程度?结局等特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跌倒/坠落伤是江苏省监测地区就诊比例最高的儿童伤害,应根据不同分布特征选择优先干预的方向并开展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 0~6 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和疾病负担,探讨家庭安全隐患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平谷区 3 个镇 53 个行政村和 25 个幼儿园的 2 558 名 0~6 岁儿童进行伤害状况调查及家庭安全状况观测.结果 平谷区 0~6 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 6.45%,伤害发生的高峰为 2 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 1.50∶1.伤害类型前 5 位依次为跌伤(38.18%)、动物咬伤(27.88%)、烧烫伤(15.15%)、锐器伤(5.45%)和被下落物击中伤(3.03%).伤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平均为 708.09元.大多数家庭存在 5~14 个安全隐患,家庭安全隐患越多,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结论 北京市农村 0~6 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应该针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珠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儿童保健常规报表收集的627例儿童意外伤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0~6岁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伤(77.99%)、烫伤(6.06%)、器械伤(6.06%)、道路交通伤(3.99%)、动物伤害(1.59%);学龄前期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79.11%;伤害的性别分布为男∶女=2.17∶1.00倍;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以玩耍/娱乐活动为主,占54.38%;59.65%的儿童发生伤害后能被及时送到医院就诊;发生伤害的儿童98.88%治愈,1.12%的儿童致残或死亡。结论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生命的严重威胁,应全社会参与,加强安全立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就诊病历分布特征,为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到医院门/急诊就诊的被确诊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结果:共收到报告病例34046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61:1;以本区人口为主,有20448人(60.06%),其次外省市10882人(31.96%);本区人口伤害高发年龄为40~64岁,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为主;外省市伤害高发年龄为15~39岁,地点以工业和建筑区域占首位;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为主,其次为刀/锐器伤、钝器伤和非机动车车祸。结论:跌倒/坠落、刀/锐器伤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应作为防治的重点;还应重视老年人口及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色市急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伤害的急救与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院前急救及到本中心就诊的4816例急诊伤害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男女之比为2.15∶1,21~50岁占63.73%。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为交通伤(40.34%),斗殴伤(21.20%),工业外伤(11.73%),中毒(9.55%),烧烫伤(7.81%)。伤害占同期急诊总量的12.79%,伤害病死率为1.39%,伤害死因占前三位的是交通伤、斗殴伤、中毒。伤害的高发时间和地点:交通伤及斗殴伤发生的时间以每日18:00~24:00发生最多,占45.75%;伤害发生地点前三位依次为道路、公共娱乐场所、施工工地。结论百色市急诊伤害病死率高,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斗殴伤、中毒、工业外伤。伤害的急救和预防是今后急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0~6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现状和疾病负担,探讨家庭安全隐患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平谷区3个镇53个行政村和25个幼儿园的2 558名0~6岁儿童进行伤害状况调查及家庭安全状况观测。结果平谷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6.45%,伤害发生的高峰为2岁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为1.50∶1。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跌伤(38.18%)、动物咬伤(27.88%)、烧烫伤(15.15%)、锐器伤(5.45%)和被下落物击中伤(3.03%)。伤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平均为708.09元。大多数家庭存在5~14个安全隐患,家庭安全隐患越多,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结论北京市农村0~6岁儿童伤害情况较为严重,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应该针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开展以哨点医院为基础的伤害监测,了解桐乡市伤害发生的特点,为有效地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桐乡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浙江省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病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伤害64 692例,报告伤害例数逐年增加;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66∶1;平均年龄(38.81±18.94)岁,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9%);职业构成前3位分别是农/渔业劳动者(41.6%)、农民工(16.4%)和工人(13.9%);伤害发生主要地点分别为街道/城区(30.3%)、家(包括院子等29.5%)和工作场所(21.2%);前5位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38.3%)、跌落(20.4%)、钝器伤(12.0%)、动物伤(10.2%)及刺割伤(7.9%);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4.3%);轻微的表浅伤占到了59.5%,82.4%的患者在医院经过处理后回家。结论目前伤害已成为桐乡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伤害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济发达地区33746例伤害监测资料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伤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由某人民医院急诊科伤害监测报告卡,建立数据库.结果 3年监测期间共收集伤害监测报告卡33746例,其中男女之比为2.4∶1.20~24岁年龄段占总比例最大(占20.0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45.29%);伤害原因所占比例前3位的依次为钝/锐器伤(占50.19%)、跌倒/坠落伤(占30.27%)、交通事故(占10.91%),其他城市鲜有的动物伤害在发达地区高居第四位已成为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结论 职业伤害检测可快速查明原因,为发达地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637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病特点,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37例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伤害原因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特点。结果跌落、车祸、烧烫伤为前三位发病原因。跌落、车祸伤多见于4~14岁儿童,烧烫伤多见于1~3岁儿童。结论应根据各类伤害的发病特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河北省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的儿童伤害患者。结果2006~2012年,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6129例儿童伤害病例,占监测总数的11.4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4,P〈O.01)。前五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3.54%)、机动车车祸(16.40%)、钝器伤(15.52%)、非机动车车祸(6.20%)和刀,锐器伤(5.91%)。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公路,街道(31.95%)、家中(31.04%)、学校与公共场所(16.52%)、贸易和服务场所(8.46%)、公共居住场所(7.33%)。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37.77%)、上肢(23.60%)、下肢(20.14%)、多部位(6.63%)、躯干(5.77%)。以非故意伤害(90.18%)、轻度伤害(73.55%)、接受治疗后回家(70.80%)为主。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差异较大。结论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0~2004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14岁及以下儿童因伤害住院情况及主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458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中,北京儿童医院因伤害住院儿童5年来最主要的伤害原因是烧烫伤和窒息,上海儿科医院以跌倒/坠落、交通伤害患儿为主要构成,广州儿童医院则以窒息、烧烫伤和跌倒/坠落为主,意外损伤住院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98:1。结论:近年来伤害正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儿童的损伤原因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