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Labb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上手术入路中Labb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61例(110侧)包括36例(60侧)数字显影血管造影(DSA)静脉相和25例(50侧)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Labb静脉按其注入硬脑膜窦方式及在硬脑膜上注入点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2大组,以及横窦组、岩部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4小组,小脑幕组和横窦上组Labb静脉经脑膜静脉间接注入横窦;脑膜静脉走行在硬脑膜双层之间,长度为(10.0±7.2)mm,约1.7~23.6mm;各组静脉均分布在STP点的周围,距STP的距离为(16.8±10.2)mm,约0~40.1mm;DSA和CTV观测的结果与显微解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进行DSA或CTV检查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小脑幕上手术中,正中入路损伤Labb静脉的机会最小;但当影像学检查发现Labb静脉离窦汇太近,或者脑膜静脉太长时,应重新设计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幕下小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20例(40侧)CTV和20例(40侧)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观察到89%、40%和38%的桥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11%、17%和33%。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的形态分为直接或经脑膜静脉(小脑幕窦)间接注入两种,脑膜静脉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信号的不连续、缺失或者局部强度增加。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主要分布在窦汇附近、小脑幕和岩上窦前部。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桥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陶伟  韩卉  邓雪飞  陈方宏  庞刚  刘斌  赵红 《解剖学杂志》2007,30(3):347-350,F0003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SSS)旁大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40侧DSA静脉相和16侧CTV进行显微解剖和影像学观察。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显微解剖、DSA和CTV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量分别为11.2支、8.9支和7.0支,DSA和CTV观察发现桥静脉注入上矢状窦处常显示不清。结论:熟悉和比较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特征有利于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桥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的形态特点,为小脑幕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横窦引流小脑桥静脉按其注入小脑幕处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窦汇组(28%)、小脑幕组(36%)和岩部组(36%)3组,3组桥静脉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桥静脉的直径分别为(1.6±0.7)mm, (1.9±0.7)mm, (1.9±0.7)mm.7%的病例缺乏窦汇组桥静脉,13%的病例缺乏小脑幕组桥静脉,每侧显微解剖标本至少存在一根岩部组桥静脉.结论:小脑幕下手术中,旁正中入路损伤桥静脉的机会最小,术前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分别观察到89.79%、94.89%的基底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37.28%、36.72%。根据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系的分布特点,将基底静脉分为3型:①Ⅰ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中段,占36.11%(13侧);②Ⅱ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起始段,占27.78%(10侧);③Ⅲ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内静脉,占36.11%(13侧)。DSA和CTV均能显示基底静脉注入处的分布规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对基底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人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6脑桥静脉在显微解剖、显微结构的形态学特征,分析人脑桥静脉与蛛网膜的关系,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脑静脉系在手术中的保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20例(40侧)成人脑标本的桥静脉分为上矢状窦组、小脑幕上组、蝶骨组和颅后窝组4组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果①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各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②小脑幕上组桥静脉注入处的形态分为单干型、多干型和烛台型。③大脑中浅静脉表现为单干、双干或三干。④颅后窝组桥静脉可分为窦汇组、小脑幕组和岩部组3组;⑤所有桥静脉均可以观察到静脉从蛛网膜下腔穿出,蛛网膜包裹静脉并在其表面形成袖套样结构。结论熟悉桥静脉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过程中更好地保护桥静脉,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妥当处理桥静脉表面的蛛网膜袖套对于静脉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成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并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é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大脑中浅静脉相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脑半球吻合静脉都发达,Labbé静脉缺如率15%,Trolard静脉缺如率40%.结论: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变异较大,术前应查清重要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避免术中损伤而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基于CE-MRV的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小脑幕静脉窦及幕上、幕下桥静脉的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80例3D CE-MRV受检者,通过Stealth Station S7神经导航系统中的StealthViz程序建立小脑幕-静脉三维重建模型,分析小脑幕静脉窦及幕上、下桥静脉的形态特点。 结果 小脑幕窦可分为内侧型、中间型、外侧型,其常见的汇流部位依次为横窦(尤其中后部)、窦汇、直窦和岩上窦。小脑幕上桥静脉可分为单干型、多干型、烛台型、静脉湖型,以多干型最常见。小脑幕下桥静脉可分为小脑幕组、窦汇组、岩部组,其中汇入窦汇区的桥静脉分布比较集中。 结论 三维重建成像可以有效观察小脑幕区的静脉解剖;熟悉小脑幕区脑静脉的解剖及引流特点,对该区域手术的入路设计及相邻桥静脉的保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颞底-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后颞部进行解剖学研究 ,为颞底 -经小脑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干性颅骨标本 2 0例及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 15例 ,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颞底 -经小脑幕入路。结果 :横窦从窦汇处开始向前逐渐升高 ,在顶乳突缝前角处 ,呈弧形向外移行于乙状窦 ,上缘与颧弓延长线的距离为 (11.2± 2 .2 )mm (8.2~ 14 .5mm )。顶乳突缝前角、星点与STP距离分别是 (2 .1± 2 .6)mm (0~ 9.3mm) ;(2 0 .4± 4.0 )mm(14 .1~ 2 6.4mm )。星点位于横窦上缘上、横窦上 1/2、横窦下 1/2、横窦下缘下分别占 16.7%、2 6.7%、3 3 .3 %、2 3 .3 %。颧弓、乳突上嵴与其相对应的颅中窝底相平。结论 :颞底 -经小脑幕入路骨窗的关键孔 (孔 1) :圆心在乳突上嵴 ,孔后缘与顶乳突缝前角相切。孔 2 :于关键孔后方 ,下缘与颧弓延长线的距离为 15mm。孔 3 :于关键孔前方 ,下缘平颧弓。星点变异大 ,不易作为定位横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颞叶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了解颞叶桥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的颞叶桥静脉,由各属支起源追踪至静脉汇入点,测量有关数据。结果:颞叶桥静脉有4型:Ⅰ静脉湖型15%(3侧),Ⅱ烛台型40%(8侧),Ⅲ单干型20%(4侧),Ⅳ多干型25%(5侧)。20侧半球共有107条桥静脉属支、43个静脉汇入点,静脉汇入点分布于横窦区54%(23个)、小脑幕区23%(10个)、颞骨岩部区23%(10个)。结论:熟悉颞叶桥静脉的显微解剖,是在相关手术中保护桥静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Dissections of cadaver heads and studies of specimens sectioned in horizontal (axial), coronal, or sagittal planes at low (5 X) magnification revealed a frequent venous sinus within the bone of the dorsum sellae in addition to the true dural sinuses. This sinus interconnected the cavernous sinuses on either side of the sella turcica and was continuous with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petrosal sinuses and the basilar plexus. The sinus was quite evident on venograms of five patients. In sagittal sections of 37 adult cadaver heads, the sinus was identified in 28 (76%) and was absent in nine (24%) in which there was pneumatization of the dorsum sellae by the sphenoid sinus. The intracranial sinus of the dorsum sellae is not a true dural sinus but is comparable to the basivertebral veins of the spine.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