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缺血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的保护作用。应用大鼠离体肢体分别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生理盐水溶液灌注,保存0~48h,经2,4,8,16,24,48,72h取小腿三头肌进行Na+-K+-ATP醇和Ca2+-ATP酶活性检测,并对此骨骼肌和股动脉平滑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SOD灌注对缺血骨骷肌、股动脉平滑肌的酶活性及细胞形态都优于生理盐水灌注组(P<0.01)。结论:结果表明SOD灌注时离体肢体的存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骼肌I/R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u S  Wang X  Wen L  Han Z  Tao T  Gua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40-84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对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Ⅰ组,n=6)、缺血组(Ⅱ组,n=6)、缺血再灌注组(Ⅲ组,n=30)、生理盐水组(Ⅳ组,n=30),SOD组(Ⅴ组,n=30)。Ⅱ组在缺血4h末,Ⅲ、Ⅳ、Ⅴ组分别于再灌注1、2、4、8、12h末,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MDA)、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上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ICAM-1的表达情况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Ⅲ组各时相点MDA、MPO、CD11b/CD18、ICAM-1的表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Ⅴ组中则这种变化明显抑制(P<0.05)。Ⅳ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粘附分子CD11b/CD18和ICAM-1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SOD不仅可以清除I/R时产生的氧自由基,还可以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在骨骼肌组织中的浸润,从而减轻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3.
戴力扬 《上海医学》1998,21(11):656-658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四肢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的成功与否,经常受到肢体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因素的制约。而在损伤肢体的诸多组织中,又以骨骼肌对缺血的耐受性为最差。骨骼肌正常生理功能是以ATP的分解来供给...  相似文献   

4.
5.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丙酚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在抗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再灌注组(m)和异丙酚组(P),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又各分1h、4h、8h、16h四个观察相点组(各组n=6).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动物均采用腹主动脉肾下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内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立即上升,8h达最高峰,此后随之下降,但至16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OD活性显著下降,8h达最低,随后逐渐回升,至16h仍低于缺血前.与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组各相点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均切除右侧肾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组(左侧肾蒂用无创动脉夹夹闭1h恢复血液灌注)、TP预处理组(在实验前1周给予TP200mg/kg灌胃)。肾脏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左肾缺血1h恢复再灌注0、2、24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肾脏IRI组,其肾小管以肿胀为主,个别呈现坏死样改变,肾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IR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管管腔变窄,肾间质水肿、充血伴炎性细胞大量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在不同时间点肾脏IRI组的Scr、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TP预处理组的Scr、MDA水平均较肾脏IRI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TP在肾脏IRI过程中,通过增强SOD活性,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减少MDA的生成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虎杖对肾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注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虎杖及虎杖苷(PD)预处理组。采用切除大鼠右侧肾脏,左侧肾蒂夹闭60min肾I/R模型。在缺血前10min、缺血再灌注6、12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虎杖及PD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肾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不同时间点肾缺血再灌注组的Scr、BUN、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虎杖及PD预处理组的Scr、BUN、MDA水平均较肾I/R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虎杖可增强SOD活性,减少MDA,改善肾功能,其中PD起了主要作用但还有其他成分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损伤及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并探讨IPC的可能保护机制。②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纽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组织中ROS、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2+、Na^+-K^+-ATP酶、Ca^2+-M^2+-ATP酶的变化及DNA双链百分率(Rat io of DNA Chain)的变化。③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TXB2/6-Keto—PGF1α比值及骨骼肌组织中ROS、MDA、Ca^2+明显低于IR组,而骨骼肌组织中GSH—PX、GSH、Na^+-K^+-ATP酶、Ca^2+-Mg^2+-ATP酶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高于IR组。④结论IPC减轻了LIR后骨骼肌的损伤。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降低钙超载及改善TXA2/PGl2的平衡关系可能是IPC抗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在抗脊髓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肾下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假手术组)、再灌注后8b(再灌注组)脊髓组织内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并与不同荆量异丙酚组比较。结果 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MDA含量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异丙酚能抑制脊髓组织缺血再灌注后MDA上升,增强SOD活性。结论 异丙酚能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组.分别在缺血1h、再灌注1h及24h检测肾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含量在再灌注1h显著下降(P<0.05)、24h显著升高(P<0.01);黄芪组NO含量在缺血1h和再灌注1h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24h则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组各时间点SOD活力均下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黄芪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黄芪可能通过减轻NO含量过低或过高的变化及减少氧自由基积聚造成的损伤而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损伤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骼肌钙泵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探讨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胫骨前肌纤维钙泵活性的影响。方法:定位、定量挫伤兔右侧坐骨神经后,局部喷布NGF,于神经损伤后第1、2、3、4、6、8周,取胫骨前肌进行Ca2+-ATP酶细胞化学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钙泵活性的变化。结果:神经损伤第1~3周,肌纤维钙泵活性逐渐下降;NGF组钙泵活性分布于6周末恢复正常;对照组于8周末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NFG对骨骼肌纤维酶活性、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皓 《上海医学》1998,21(4):246-248,F003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变化对缺血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4℃和6℃条件下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方法:采用电镜的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判定肌肉的不可逆变性点.结果:4℃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50 h;6℃时缺血兔骨骼肌的不可逆变性时限为28 h.结论:离断肢体在4℃时超过50 h,6℃时超过28 h即应谨慎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颌下腺保护作用.方法:用血管夹夹闭兔颌下腺动脉和静脉1 h后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的方法建立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施加缺血预处理因素,用血管夹夹闭颌下腺动脉和静脉5 min,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10 min,作缺血预处理因素然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检测I/R组和IP组颌下腺组织缺血再灌注1,2,3,5 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IP组颌下腺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并显著高于I/R组,丙二醛含量升高但显著低于I/R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氧化物歧化酶灌注对大鼠离体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离体肢体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后肢断离后,用含SOD的生理盐水灌注,4℃保存。观察股动脉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相同温度下保存的生理盐水灌注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断肢经SOD灌注后,股动脉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延缓。结论 SOD灌注对股动脉血管平滑肌的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参麦组采用扎闭股动、静脉缺血4h,开放再灌注1h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于再灌注即刻给予生理盐水或参麦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结扎股动静脉,4h后给予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Bcl-2及F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麦组腓肠肌组织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樊旺哲  宋震坤  吴建民 《医学综述》2008,14(19):2994-2996
目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平滑肌上,对骨骼肌的研究较少。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大量的资料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钙、自由基、细胞黏附分子、补体等多种生物分子的含量、活性改变,在细胞凋亡方面也有很多研究,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中药丹参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对再灌注损伤相关生物分子有明显调节作用,在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丹参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能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丙二醛(MDA)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并有随再灌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热应激预处理后,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增强SOD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