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构建的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的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评价.结果:12周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细胞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实验分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ta=2.101,P&;lt;0.05;tb=5.00,P&;lt;0.05),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髓鞘厚度在术后3个月时亦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ta=5.68,P&;lt;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P〈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 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 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 <0.05,P <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 <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移植近期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衷鸿宾  侯树勋  徐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908-4909,F003
目的:观察犬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的近期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6犬、自体神经移植组6犬、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3犬。坐骨神经5.0cm长缺损,以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段内大量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靶肌肉运动终板的数量、形态及分布良好。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非常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犬的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细胞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 20 mm缺损.实验分 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 B组(ta=2.101, P< 0.05; tb=5.00, P< 0.05), 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 B组,有显著性差异(ta=5.68, P< 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神经再生室桥接断离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探索面神经断离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经自体筋膜神经再生室加神经生长因子(NGF)桥接神经的效果。方法24只雄兔,按术式随机分组。A组:应用神经再生室+无细胞肌基膜管;B组:应用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和NGF;C组:自体神经原位修复,为对照组;分别桥接8mm缺损,术后24周,应用神经电生理、HE染色、透射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测神经再生效果。结果B组再生神经与对照组相似(P>0.05),再生神经以有髓纤维为主,髓鞘较厚;A组再生神经数量、髓鞘厚度等指标与B、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筋膜做成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及NGF可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断离面神经,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神经再生室桥接断离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坚  郭梦和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48-1749
目的 探索面神经断离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经自体筋膜神经再生室加神经生长因子(NGF)桥接神经的效果。方法 24只雄兔,按术式随机分组。A组:应用神经再生室+无细胞肌基膜管;B组:应用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和NGF;C组:自体神经原位修复为对照组;分别桥接8mm缺损,术后24周,应用神经电生理、HE染色、秀射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测神经再生效果。结果 B组再生神经与对照组相似(P&;gt;0.05),再生神经以有髓终结为主,髓鞘较厚;A组再生神经数量、髓鞘厚度等指标与B、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自体筋膜做成神经再生室内置无细胞肌基膜管内NGF可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断离面神经,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体成肌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自体成肌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8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九室完成。①成年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切除大鼠右坐骨神经6mm,断端分别套入硅胶管,使神经两断端在硅胶管内相距13mm。③成肌细胞组:快速分离骨骼肌成肌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增殖,按1&;#215;10^9 L^-1细胞浓度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混合,植入神经再生室内;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细胞外基质凝胶;生理盐水组:神经再生室内植入生理盐水。④术后4,8,12周进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神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平均达98.01%。②大体观察: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可见再生神经。外形似正常神经,直径较正常的神经干细,成肌细胞组略粗于细胞外魑质凝胶组:生理盐水组导管内无再生神经通过间隙。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8,12周,成肌细胞组显著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8周:-71.788&;#177;3.569,-76.986&;#177;2.266;12周:-61.847&;#177;2.914.-69.527&;#177;1.765;P均〈0.01)。④电生理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肌电图呈部分失神经电位表现,生理盐水组则为完全失神经电位。⑤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成肌细胞组明显好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⑥组织学检查:术后12周,成肌细胞组、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神经导管交界处无瘢痕,成肌细胞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多且直径较粗大,排列更为规则。⑦透射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组和细胞外基质凝胶组均见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⑧再生神经纤维图像分析:术后12周,在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有效面积、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指标上成肌细胞组均优于细胞外基质凝胶组。 结论:自体成肌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中惟一的神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增殖能力差,需要异体取材,体外培养困难和活性下降等缺点.目的:分析利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2004-03/2005-04在黑龙江省兽医药研究所完成.材料: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10 mm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每组8只.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经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许旺细胞与天然细胞外基质凝胶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神经缺损;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单纯将细胞外基质凝胶注入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桥接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将截取的10 mm神经旋转180°后,行断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诱导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许旺细胞形态及特性.移植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区长至远端.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单纯聚乳酸导管移植组(P<0.05),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聚乳酸导管降解吸收明显.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利用其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1.
The hypoglossal nerve, cranial nerve XII, is the motor supply of the tongu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components is fundamental in the evaluation of hypoglossal pathology.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hypoglossal nerve will involve the embryology, anatomy, clinical basis, and imaging technique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背景:神经导管技术理论上采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预制成合适的管状支架,桥接神经断端两侧,在提供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同时通过神经诱导、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再生.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陈旧性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以患者自愿原则分2组治疗:试验组采用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周围体表感觉神经移植修复.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肢体神经损伤功能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后,两组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功能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试验组效果更好(P 〈0.05);两组损伤侧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材料符合神经修复导管支架的要求,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 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近年来常用的胶原神经导管、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聚乙醇酸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虽然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在理论上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不同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存在明显差异性,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聚乙醇酸神经导管因自身的因素影响其降解性能,在3种神经导管中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最差,胶原神经导管需要交联剂改善其机械性能,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因此,这3种神经导管在神经功能再生方面还有潜在的缺陷,不能完全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而且3者之间的性价比,还缺少足够的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来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2。检索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纳入标准: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但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单用一类材料难以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通过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与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许旺细胞等联合应用,制备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管材料,将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 2010-12.检索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纳入标准: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但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单用一类材料难以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通过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与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许旺细胞等联合应用,制备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管材料,将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 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peripheral nerves,nerve injuries,stem cel s,schwann cel s,scaffold,growth factor”,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BACKGROUND: Although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PNS)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since 1965, only a few follow-up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arefully assess the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nerve injuries. METHODS: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ractable pain due to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underwent PNS after careful selection. Long-term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ased upon patients' reports of pain intensity on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their consumption of analgesics. Two categories of results were chosen: good, referring to 50% or more relief of pain with abstinence from analgesic medications; and poor, with less than 50% improvement. RESULTS: Of 154 referred patients, 46 (26 women and 20 men) were found suitable for PNS. Four etiologic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the most common being nerve lesion following an operation in the region of the hip or knee. Other etiologies included entrapment neuropathy, pain following nerve graft, and painful neuropathy following a traumatic injection.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3-16 years. Of the 4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classified as good in 36 (78%) patients and as poor in 10 (22%) patients. Overall, pain intensity dropped from a VAS of 69 +/- 12 before surgery to 24 +/- 28 postoperatively (P < 0.001). CONCLUSIONS: PNS can produce good pain relief in the majority of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solated painful neuropath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