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3个维度: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四方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5,36(23):45-48
以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编制《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问卷》。该问卷由5个因子维度构成,分别是化学学习特定自我概念、化学学习情境认知、化学学习策略认知、化学学习人际认知、化学学习使能认知维度。经过理论预设、内容及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专家效度和维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过程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整体信度、效度较高,结构效度良好,可以作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3个维度: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普通高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永红  李长华  吴星 《化学教育》2005,26(5):14-16,28
本文在理论探讨归因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基础上,自编了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量表,通过初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整个化学学习归因无性别差异,都归为能力、努力、运气、教师、环境、基础等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成功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及经验(内在稳定因素),女生倾向于努力及教师的作用(外在不稳定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失败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归因(不稳定可控因素),而女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稳定不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化学学业成败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以84名高一学生为被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探讨高一学生化学学业成败的总体归因倾向以及检验学习兴趣等12个归因在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重点、非重点班级等因变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化学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稳定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曾斓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08,29(5):48-49
通过自编的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特点的量表对某民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学生对于化学考试和化学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无性别差异,均主要归因于努力、基础、运气、教师和他人帮助等因素。但学生的成功归因在普通班与重点班中存在明显差异,普通班比重点班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于运气。在性别上,重点班中男生更倾向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女生倾向于努力和教师;而普通班则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抽取653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测查,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倾向于外部归因;城乡之间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析技术相结合,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鉴别,产生了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样品检测方法。在法医学案件鉴定处理中,使用这些新技术和数学/统计学方法,可获得统计可信度的结果,从而有助于法医学案件以及毒性化合物中毒事件的追踪溯源。该文对毒物检测中使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并对毒物化学归因中化学计量学的未来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赵铭  赵华 《化学教育》2016,37(9):39-44
分析素质、素养、修养等概念,提出化学教师实验素养可界定为2个方面:实验素质与实验修养。探查Y市化学教师的实验理论素质及操作素质考查概况,并进行归因分析。根据现有条件,提出化学教师实验素养提升的2个视角:教师维度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李佳  李云爽  孙旭 《化学教育》2019,40(19):61-67
运用自编“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北省范围内16个市(自治州)4类学校的36519名高中生首次进行大规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总体表现良好,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最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水平最低;男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5个维度上的表现均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的个人维度为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学校维度,家庭维度总体虽然影响程度不大,但是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较大影响;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学习动机、化学学习适应性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5个维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为强影响因素;湖北省骨干教师及市县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员预测的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素的排序结果与实际学生调查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周娟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19,40(5):50-54
采用“中学化学课堂环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深圳市、长春市、佳木斯市等3个地区的4所高中861名学生的化学课堂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环境的总体感知较好,7个维度中“学生凝聚力”“平等”“任务取向”“合作”等4个维度的平均分大于3.4,“教师支持”和“参与”维度的平均分在3.0~3.4,只有“探究”维度的平均分小于3.0。城市高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心目中所期待的化学课堂比实际的化学课堂更积极。  相似文献   

14.
王秀红  王妍 《化学教育》2016,37(7):38-42
利用本土化的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4个维度对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与课程标准的认知性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和反思建议,以期对学业评价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国峥 《化学教育》2014,35(21):32-35
以元素符号为基础的化学用语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进行一系列化学思维活动的关键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和书写中存在许多障碍,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了归因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研体验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秋云  李远蓉 《化学教育》2011,32(5):38-41,71
选取了重庆市边缘几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调查对象,从化学教师个人背景、化学教师教育理念、化学教师职业道德、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情意几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董秀杰 《化学教育》2015,36(13):55-58
将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3个一级维度、11个次级维度, 自编问卷, 对北京市大兴区一所普通高中150多名高三理科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 19.0和Excel 2007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了导致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络线上收集得到化学类社会谣言与误区共计97条,初步构建了有价值的素材库。通过分类整理、归因分析和示例说明,讨论了这些谣言和误区对于化学科普的意义以及作为化学教育真实情境的资源价值。化学类社会谣言与误区的辨析,不仅有利于引发受众关注、在真实情境中促进深度学习,还有利于端正化学学科形象、形成积极的学科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测查结果表明,学生化学概念发展中存在2个问题:(1)认识角度尚待丰富;(2)认识水平尚需提高。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概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将认识方式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当中,为解决学生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2个问题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潘国全 《化学教育》2017,38(15):34-39
设计了《影响高中生化学有效学习因素调查问卷》,在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中学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结果发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难度等3个维度对高中生有效学习具有显著影响,学习环境维度对高中生有效学习影响不明显;这4个维度对男女生的影响差别不是很大,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为中学一线化学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