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卫志强  任智敏  王树祥 《爆破》2012,29(3):42-44,77
应用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巷道断面形状、巷道高宽比、围岩侧应力系数及巷道埋深这4个因素对大断面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六边形断面比矩形和类拱形断面更有利于巷道的稳定;巷道高宽比r越大,围岩收敛量越大,当r>1时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r<1时两帮移近量小于顶底板移近量;随围岩侧应力系数增大,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两帮移近量增大。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影响巷道稳定性因素的主次排序,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顶底板和两帮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锚喷巷道在掘进成型后,由于受采深、岩石的破坏变形、应力的释放等影响,锚喷巷道变形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巷道底板呈现明显的底鼓,两帮向巷道内移,致使巷道返工修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建设。针对锚喷巷道变形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防治巷道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邵朋 《中国科技博览》2014,(26):174-174
巷道雾鼓主要有挤压流动性底鼓、挠曲褶皱性底鼓、剪切错动性底鼓和遇水膨胀性底鼓。引起底鼓的因素主要有围岩应力、底板岩性、岩体强度降低和水理作用。预防巷道底鼓,应该从合理布置巷道、应力控制、加强支护和防治底板水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文章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与巷道底板岩性、底板浸水时间及巷道所受压力所导致,分析了巷道底鼓的机理、类型,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得出了软岩巷道支护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5.
许国胜  李育朋 《硅谷》2014,(1):113-113,115
针对新景矿一水平轨道大巷底鼓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底鼓成因,提出了底板采用锚索束加固,并进行深部注浆的底鼓治理技术。现场试验表明:治理后半年巷道底鼓控制在50 mm,顶板及两帮基本未变形,且巷道变形已经稳定。说明采用该底鼓治理技术有效的控制了大巷的底鼓,为该矿类似条件巷道底鼓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摄述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场子受断层影响围岩极其破碎,巷道压力大,常伴有缩帮、底鼓及炸帮、炸顶等现象发生。施工初期,该巷道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当锚索支护无法达到支护强度时采用了设U形棚及喷碹联合支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U形棚支护只是解决了巷道两帮压力大的问题,底鼓现象仍然没有解决好,并且巷道两侧底角部分的腿子也被挤压了进来,造成了场予前面一边施工,后面还要一边恢复的现象。这就说明U形棚支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部区压力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现象,我们在U形棚支护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支护过程中在巷道两侧棚腿子之间安设“底梁”(底梁共分为两个相同构件,底梁与底梁中间搭接半米部分使用三道棚卡子固定)见附图1,底梁与棚腿子搭接处也使用棚卡子进行稳固,必要的时候这一部分的卡子杆用锚杆代替,使棚腿子与巷道两帮进行锚固,保证了棚腿子底根部分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原因的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特别是膨胀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板浸水及巷地压所致,分析巷道底flku鼓的机理和类型,提出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概述 南山矿-开拓区312队负责施工的东部区-120总回工程,该工程是南山矿新区重点开拓巷道。担负着南山矿未来的接续重任,312队施工上山过程中场子受断层影响围岩极其破碎,巷道压力大,常伴有缩帮、底鼓及炸帮、炸顶等现象发生。施工初期,该巷道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当锚索支护无法达到支护强度时采用了设U形棚及喷碹联合支护,经过一段时问的观察,U形棚支护只是解决了巷道两帮压力大的问题,底鼓现象仍然没有解决好,并且巷道两侧底角部分的腿子也被挤压了进来,造成了场子前面一边施工,后面还要一边恢复的现象。这就说明U形棚支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部区压力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现象,我们在U形棚支护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支护过程中在巷道两侧棚腿子之间安设“底梁”(底梁共分为两个相同构件,底梁与底梁中间搭接半米部分使用三道棚卡予固定)见附图L,底梁与棚腿子搭接处也使用棚卡子进行稳固,必要的时候这一部分的卡子杆用锚杆代替,使棚腿子与巷道两帮进行锚固,保证了棚腿子底根部分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相似文献   

9.
孙永慧 《硅谷》2012,(21):163-164
分析巷道底鼓应将巷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不能只考虑底板因素。通过侧压力系数将铅垂应力与水平应力联系起来,总体考虑巷道底鼓问题;根据巷道底板岩性将巷道底鼓总体分为挤压流动性底鼓、挠曲褶皱性底鼓、剪切错动性底鼓、遇水膨胀性底鼓四种类型;并详细分析巷道底鼓的影响因素;针对底鼓发生机理,将底鼓治理方法分为加固围岩法、卸压法两种,并介绍各类型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顶底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留顶破底,预留变形,三角成拱”的巷道断面优化原则,给出了自然稳定的“三角拱异型断面”。在锚杆布设技术上,提出了针对急倾斜异型断面巷道锚杆布置的“垂直岩面原则,放射状原则,均布原则”的支护设计方法。在急倾斜煤层群沿空留巷锚网支护技术中率先形成了“预计巷道变形机理和规律一优化巷道断面,预留变形量—锚网支护设计一施工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转移,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其中底鼓是煤矿巷道中频发的动力现象。底鼓导致巷道断面缩小甚至导致巷道报废,影响井下运输和人员行走,妨碍通风.严重影响了矿山的生产和安全。目前地下煤炭开采深部、软岩以及双突煤层所遇到的底鼓问题,介绍了部分煤矿防治底鼓的措施以及效果,指出了防治底鼓的关键问题在于找到发生底鼓的原因,并针对巷道的具体条件选择经济有效的底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单体液压支柱是一种新环保型的支护装备,常与金属顶梁配套用于综采工作面支护端头及超前支护,也可单独做点柱或其它临时性支护用。所适应的煤层顶底板条件是:顶板落后不影响支柱的回收,底板不宜过软,支柱压入底板深度不恶化底板的完整性。我矿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中规定,超前支护段单体支柱初撑力不能低于6.5MPa,端头特殊支护棚的单体支柱初撑力不能低于11.5MPa。单体支柱钻底量不大于100mm,但遇到底板松软或煤底时初撑力就不能保证,钻底量也会超过规定(2013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级分法中规定单体支柱钻底量不能超过100mm),对顶板的支护就达不到要求,目前多采用单体支柱配合尼龙柱鞋+木柱鞋使用,购买成本较高,且遇到巷道倾斜时,尼龙柱鞋受压后容易从木柱鞋上滑脱,产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巷道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锚、喷、注"为主要支护方式,对深部软岩巷道扩修采取了"扩修一次支护"、"顶板注浆加固"、"全锚索二次加强支护"、"顶帮底全断面二次注浆加固"、"底板水治理"的治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集西煤矿为皖北煤电公司首个千米深井,是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重要的接替矿井之一和“十二五”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矿井地质储量85578万t,可采储量43164.6万t。区内可采煤层12层,主要煤种为气煤和1/3焦煤,是优质的化工、动力和炼焦用煤。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万t/a。其井底车场及相关开拓太巷埋深985m,受高地应力、构造应力、围岩岩性及施工等因素影响,巷道底鼓、顶沉、两帮收敛现象严重,围岩裂隙萌生及扩展较为迅速;通过“支控”一体考虑,优先从设计源头入手,及时运用“浅孔注浆”、“U型棚+注浆”、“组合锚索+深浅孔注浆”等进行联合补强支护,从而使深矿井开采达到安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巷道底鼓问题一直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开采任务仍十分艰巨,而经过长期大规模地开采,条件较为优越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这就意味着今后的采掘工作将在高地应力、围岩条件很差的环境中进行。随着采深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所需巷道断面的增大,底鼓问题将更为突出。特别是益新煤矿的矿井,由于巷道、硐室的围岩较软,对这些巷道硐室的支护就更加困难。本文根据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结合成功的支护经验,阐述适合大断面硐室的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巷遭的维护与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巷道服务年限的增加对巷道内的维护与管理成本也会不断的增加。井下大巷内照明系统长时亮灯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巷道受顶底板压力影响造成人行道变形、轨道变形,需要不断落底、调路,每落一次底就要对底板重新硬化一次,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如何减少巷道维护与管理成本摆在了我们面前。根据我们现场的管理与实践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能够降低巷道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东庞矿三水平11采区为2017年主力采区,采区轨道巷规格4.6m×3.7m,埋深-630m左右。巷道G13点以里48m至11采区变电所以外35m,局部地段巷道顶板破碎、两帮喷体开裂、底板压力大底鼓变形,现场不同程度地出现断锚杆、锚索,撕裂钢带、顶板下沉现象。最小巷高2.3m,最小巷宽2.5m,巷道变形严重,已经影响到轨道巷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永久避难硐室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支护方式进行了简介,针对该避难硐室在施工结束后中发生变形底鼓,浇筑巷道裂隙掉块的情况,从技术角度考虑主要原因为围岩岩性差、应力高、无控底措施是导致巷道变形、底鼓严重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场实际选择了全封闭联合支护技术,应用该支护方式后变形小、承载能力大、维修费用少、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该支护方式经过半年的实际应用后,支护效果满足使用要求,有良好的推广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文中针对袁店煤矿轨道上山巷道底臌反复整修,难以实现稳定支护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底板变形的原因,阐述了实践中防治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底板围岩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敏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154-154
南山矿一开拓区负责施工的东部区-120总回工程,该工程是南山矿新区重点开拓巷道,担负着南山矿未来的接续重任,施工上山过程中场子受断层影响围岩极其破碎,巷道压力大,常伴有缩帮、底鼓及炸帮、炸顶等现象发生。施工初期,该巷道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当锚索支护无法达到支护强度时采用了设u形棚及喷碹联合支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u形棚支护只是解决了短时间巷道压力大的问题,使用u形棚支护在冲击矿压下导致巷道变形现象仍然没有解决好,并且巷道两侧底角部分的腿子也被挤压了进来,造成了场子前面一边施工,后面还要一边恢复的现象。这就说明u形棚支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东部区压力大的问题,经过开拓副总、采区技术区长及施工队技术员共同研究决定,使用钢管混凝土棚支护施工。巷道成整体进行支护,提高了巷道安全质量,增强了巷道支护强度,延长了巷道使用年限,钢管混凝土棚支护施工安全可靠,工艺技术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