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适量化调和超量化调方式,每个化调下设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化学调节剂(DPC)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两种化调量下均表现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叶倾角(MFA)变大,株型变紧凑;但密度过大,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R)小,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CAP)较快...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叶面积指数(LAI)增大,群体光合势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升高趋势,但单株干物质积累则呈现降低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玉米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密度为:先玉335为7.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华劲松 《作物杂志》2012,28(5):131-135
研究了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对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芸豆中后期群体田间小气候有明显的影响,种植密度从低到高,群体内相对湿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冠层上层CO2浓度减小,下层CO2浓度增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群体下层透光率(T)减小,叶面积指数(LAI)增大,但密度过大LAI峰值出现较早,高值期持续时间变短,下降速度快;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过大,产量反而下降。试验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15.6万株/hm2种植密度不仅能够保证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而且能实现产量构成因素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获得高产,是攀西地区玉米/芸豆间作中适宜的芸豆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在旱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法,研究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 5个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陇单9号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7 500株/hm~2以下时,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光合指标与LAI呈显著正相关,但种植密度过大时,叶片遮阴导致Pn和WUE显著下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出子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在45 000~67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产量最高达10 879.5kg/hm~2。因此,西北旱作地区,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陇单9号的P_n、WUE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种植密度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以极早熟高粱杂交种‘通早2’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24万株/hm2和27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单株干物质量、群体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势及总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种植密度在15万~21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持续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单株穗粒重、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早2’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株行距9.5 cm×6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光截获量及其分布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高产条件下,通过设计群体数量大小和植株分布不同的小麦群体类型,测定了小麦生长后期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研究表明:群体分布状况明显影响群体的光截获量.均匀分布群体比大小行种植的不均匀群体具有较高的光截获率.种植密度对均匀分布群体的光截获量影响较小;随着密度增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在67 500株 hm-2、90 000株hm-2和112 500株hm-2等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呼吸(CR)、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和下层PAR截获率则降低。在67 500株 hm-2下,宽窄行与等行距处理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在90 000株 hm-2和112 500株 hm-2密度下,80 cm+4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的PAR截获率、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等行距、70 cm+50 cm和90 cm+30 cm);而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的比值(CR/TCAP)则显著低于其他行距处理。说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80 cm+40 cm的宽窄行配置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减少群体呼吸消耗,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播期与密度对烤烟群体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群体特征对烤烟生育期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来构建不同烤烟群体,分别在烟株移栽后各生育时期完成光合生产相关指标测定及对烤后烟叶进行经济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烤烟大田期缩短,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叶面积系数(LAI)、光合势(LAD)降低,净同化率(NAR)、作物生长率(CGR)在现蕾-成熟期显著提高,16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成熟期烟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降低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烟株中部干物质积累量、NAR、群体平均叶倾角(MLIA)、烟叶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和中部烟比例,但会降低LAI、LAD、CGR、消光系数(K);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烤烟中上等烟比例、中部叶比例降低。当播种期为11月24日左右、植烟密度为16 500株/hm2时,能有效改善烤烟在生育期的群体光合生产各项指标,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适时缓增,干物质总量大且部位分配合理,其经济性状较优,有效缓解烤烟等级结构及部位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小麦间作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上、地下互作对间作群体光合特性影响研究相对薄弱,生产实践中缺乏间作系统精确调控的相关理论依据等问题,本研究于2015—2017年,以小麦间作玉米为对象,通过设塑料布隔根(P,无根间作用)、尼龙网隔根(N,部分根间作用)和不隔根(完全根间作用) 3种根系分隔方式,以及低(M1, 45,000株hm~(–2))、高(M2,52,500株hm~(–2))2个玉米密度,系统分析了地上地下互作强度对间作作物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完全互作可显著增加间作群体的光合势,提高间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增大间作群体全生育时期的净同化率。与低密度相比,增大玉米密度使间作群体全生育期光合势平均提高12.4%;与尼龙网隔根和塑料布隔根相比,不隔根处理光合势提高了10.3%和29.0%。增大密度使间作玉米净光合速率比低密度平均提高11.2%;不隔根间作玉米生育期净光合速率较尼龙网隔根和塑料布隔根平均提高4.7%和7.7%。玉米密度对间作系统净同化率影响不显著;不隔根处理全生育时期净同化率比尼龙网隔根和塑料布隔根平均提高11.5%和14.8%,生育后期,间作群体的光合势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地上地下协同影响作物群体光合势及间作组分作物的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间作群体的净同化率,可通过增加密度和根间互作来促进协同作用,增加间作系统产出。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前作茬口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牡丹江东宁市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种植烟草、大豆和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14 500和17 400株/hm 2)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间同一种植密度下,与烟草茬相比,大豆茬和玉米茬的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且以玉米茬效果最佳;2年间在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均显著提高;综合各指标来看,种植密度为14 500株/hm 2、前茬作物为玉米时,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均价和产值达到最大值,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佳,建议作为适宜牡丹江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种植的最优方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及施N肥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施N肥量玉米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各组合中,以平作耕作方式、密度67500株/hm2、施N量为11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耕作方式对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株高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密度对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株高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与不施氮之间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闫威  李国龙  李智  曹阳  张少英 《作物杂志》2019,35(4):100-49
全覆膜具有增温、保墒和压草的作用,是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措施。为探索旱作甜菜在全覆膜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施氮量和密度不同组合处理对全覆膜旱作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旱作甜菜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全覆膜条件下施氮水平和密度对旱作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配置有利于甜菜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块根产量的提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分别维持在53.8和4.5时,旱作甜菜产量最大;通过二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全覆膜旱作甜菜高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28.8kg/hm 2。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密度调控,构建高效冠层,发挥品种潜力,同时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产高效冠层的定量化技术指标。结果表明,3个夏玉米品种均在中或低密度下(CF008为9.75和11.25万株 hm-2,郑单958为8.25和9.75万株 hm-2,金海5号为6.75和8.25万株 hm-2)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冠层光合性能较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光合性能的降低。灌浆中期前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中或高密度条件下较高,而后为中或低密度下较高,并且吐丝后LAD所占比率为中或低密度处理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说明高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不合理,造成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在中或低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为13.4%~19.45%和16.19%~21.48%;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吐丝期LAI达5.59~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24~3.68,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期中上层叶片Pn达到33.6~43.8 μmol CO2 m-2 s-1;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特别是中密度下LAD达172.01~235.91 m2 d m-2,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更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乙矮合剂对密植夏玉米叶片衰老及后期早衰的调控机制, 建立华北夏玉米区密植高产稳产化学调控技术, 以中单909和浚单20为材料, 设置乙矮合剂(ECK)和密度梯度处理, 研究密度梯度对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与ECK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随密度增加, 两品种花粒期单株叶面积减小且降幅增大; 各叶位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降低趋势; 丙二醛(MDA)含量则呈增高趋势; 上述指标在叶位和品种间存在差异。ECK处理显著提高各密度不同部位叶片SOD、CAT、POD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显著降低MDA含量; 单株绿叶面积降幅减小, 叶片衰老进程延缓, 衰老程度减轻。ECK处理后, 较高密度群体下(7.5~10.5万株 hm-2), 中单909和浚单20较各自对照分别增产5.59%~6.63%和6.73%~8.10%。因此, 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喷施乙矮合剂可作为华北夏玉米区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45为材料,自初花至吐絮设置常规滴灌(I500)和有限滴灌(I425) 2种处理,每种滴灌模式下设低(D12)、中(D24)和高(D36)3个种植密度,分析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等变化。结果表明,与I500相比,I425将LAI到达顶峰的时间推迟至盛铃期并延缓了盛铃期以后的叶片衰老,显著提高了盛花期至吐絮期NAR,在不显著降低籽棉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IWUE。在I500条件下,LAI、CGR、BGR、NAR、总生物量(TDW)、铃生物量(BDW)、总铃数(BN)、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以D24较高,D12最低;I425条件下,上述参数均以D36最高。籽棉产量以I500D24、I425D36较高,IWUE则以I425D36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和IWUE与BN、RVR呈显著正相关,IWUE与NAR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较快的群体生长速率、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较多的干物质持续向棉铃的供应,是I425D36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相同量不同稀释倍数的植物营养液后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营养液均可以缩短燕麦生育期,其中500倍稀释液与对照相比可提前7d成熟;各营养液处理的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高于对照,各指标均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喷施植物营养液后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喷施500倍稀释液后,燕麦穗数、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子粒增产达15.9%。  相似文献   

19.
Modifying plant architectur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breeding option to enhance crop productivity. Modern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cultivars with either compound (wild‐type) or simple leaf shapes are commercially grown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shape and yield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a random sample of ‘Kabuli’ type progeny lines of both leaf types, derived from two crosses between modern American simple leaf cultivars and early‐flowering wild‐type breeding lines, were planted at different sowing densities. Leaf area development and final grain yield in genotypes of the two leaf type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changes in sowing densities. Compound leaf lines attained higher leaf area indices and higher grain yields at both low and high sowing densities. Yield responses of the simple leaf lines to increasing sowing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compound leaf genotypes in two of three field experiments. The prospects for utilizing the simple leaf trait as a breeding target for short‐season growing are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选用云烟87,研究4种种植密度(16 665、15 150、13 875和12 825株 hm-2)对烤烟下、中、上3部位叶片光合及其同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以及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成熟期(移栽60 d以后)明显表现出密度效应。随着群体生育进程的推进,密度对3个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增大趋势。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减小叶片Pn下降率,延缓光合功能的衰退,延长同化产物的积累时间。下部叶除12 825株 hm-2外,其他3处理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而上部叶片均出现“午休”现象; 较高种植密度能够减轻中部叶片“午休”的程度。在15 150株 hm-2的种植密度下,中部叶片日光合总量较高,光合产物也达到较高水平,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达到最为协调的状态,有着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