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崔海明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05-1106
目的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体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从某体育学院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所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进行团体匿名施测。结果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大学生问题解决、发泄情绪、寻求社会支持、忍耐、逃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发泄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特征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宜人性、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各个项目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宜对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江西省3所高校504名大学生,使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释放方式问卷"进行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心理压力释放方式的选择上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主要由"倾向于内部自我释放"、"倾向于对外宣泄"、"自我隐蔽"和"主动寻求帮助"四大类别构成,并在性别、年级、学科和学校类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学生心理释放方式具有多样性与分散性的特点,获得心理援助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心理压力释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应对方式,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在校硕士研究生300人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7份。运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前3位的是担忧未来压力、论文要求压力和学习任务压力。不同年级研究生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差者更倾向于消极应对。在总压力、经济和相貌压力、人际孤单压力、环境和心境糟糕压力4个维度上,消极应对者感知到的压力更多。结论理工科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对未来、论文和学业的担忧,消极应对者感知的压力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乡市 3所高校 6 0 7名一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 ,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结果  6 0 7名大学生有心理症状 ,占 14 .99% ;心理问题组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心理问题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积极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问题组SCL - 90总分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与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59名城市中学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初中学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初二年级男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男生,初二、初三年级女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均分同一性别不同年级间、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更大. [结论]应教育初中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师生关系评定问卷”及“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调查重庆市2所初级中学一~三年级学生439名,进行师生关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师生关系上,消极情感、约束控制维度存在性别差异,消极情感、支持帮助、约束控制维度存在年级差异;消极情感维度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应对方式上,求助、发泄存在性别差异,问题解决、忍耐应对存在年级差异,各维度均不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师生关系对应对方式部分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回归效应。结论师生关系影响初中生的应对方式,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上关注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帮助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266名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3.4%,5.4%和4.0%.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安徽江苏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安徽、江苏3所医学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和徐州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学生1 783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1.6%,2组在性别、年级、专业、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网络成瘾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消极应对(P值均0.01)。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应对医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河北省某大学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19年6—8月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北省某大学2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北省某大学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成长环境及独生子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与自尊量表及积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4、-0.244,均P0.01),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48,P0.05)。大学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自尊水平对性心理健康水平均有预测作用(β=-0.333、0.431、-0.926,均P0.05)。结论大学生高自尊水平和积极应对方式对应着高性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郑州大学文、理、工、医、体育5个学科门类中抽取大一、大三学生共957人.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78份,有效回收率91.75%.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31%,其中男生11.59%高于女生4.30%,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学生为7.33%大三学生为9.42%,年级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学生比较,在应对方式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及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成瘾者呈现出较高的抑郁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2.
陈雪峰  王桢  高晶  胡卫鹏  时勘 《卫生研究》2007,36(2):197-19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对压力源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方法选用经修订后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交焦虑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对1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交焦虑对大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2)女大学生更容易受丧失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的影响。(3)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感更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差。结论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测查和干预有助于缓解大学生面对的生活事件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家庭重大变故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影响,为防治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对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江大学6所高校的9779名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与心理状况相关数据,心理状况信息采...  相似文献   

14.
某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压力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大学2681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5.15%,其中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7.96%)高于硕士生(4.74%),女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3.38%)低于男生(5.98%)。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其次是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的压力最小。结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和成就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成都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方法 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对成都市13个区1 399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抑郁、焦虑和压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抑郁维度平均分为6.4SymbolqB@7.4分,焦虑维度平均分为4.1SymbolqB@5.9分,压力维度平均分为6.5SymbolqB@6.9分。轻度及以上抑郁、焦虑和压力的发生率随年级升高呈现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学习的影响、与家长的关系、对高考的担心、学习状态是压力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变量的24.3%;与家长矛盾、对学习的影响、与家长关系、对高考的担忧是焦虑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变量的27.1%;与家长矛盾、对学习的影响、与家长关系、对高考的担忧、学习状态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变量的35.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高中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加重趋势。因此,学校在提升网络课程质量的基础上应当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问题。同时,家长应与学校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代际关系,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信阳某大专院校1 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测试中SCL-90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3的学生为20.2%,男女学生比较、不同年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乡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较在人际关系、抑郁、偏执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开展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促进心理韧性发挥积极效果,为预防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实施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山东省1170名大学生,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一般健康问卷(CHQ-20)进行现场调查。结果:①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检出率为12.70%(149名);②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应对的分数均比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低(P<0.05),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分数均比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高(P<0.01);③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应对分数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为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分数为正相关(P<0.01);④PC和NC在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中都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62.1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3 609名大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8.24%( 95% CI: 46.52% ~ 49.93%)。存在抑郁症状学生的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无抑郁症状的学生( 均P<0.01)。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OR = 0.324, 95% CI: 0.139 ~ 0.758%);宗教信仰( OR = 1.808, 95% CI: 1.131 ~ 2.891)和家庭暴力( OR = 3.567, 95% CI:为1.551 ~ 8.205)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生活事件中,负性人际关系事件( OR = 1.781, 95% CI: 1.392 ~ 2.279)、负性学习压力事件( OR = 1.551, 95% CI: 1.207 ~ 1.993)、负性健康适应事件( OR = 1.302, 95% CI: 1.053 ~ 1.609)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均P<0.05)。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预测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高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812-1815
目的 探究中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的41篇文献,共计42个独立样本(n = 33 313)进行元分析。结果 SCL - 90总分与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479、0.461、0.443、0.345、0.273、0.430、0.417,均达到显著(P<0.001);学校类型对SCL - 90总分与学习压力因子的相关性有调节作用(Q = 4.174,P<0.05);发表年份对SCL - 90总分与人际关系(P<0.01)、学习压力(P<0.01)和其他事件(P<0.05)的相关性有调节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各类负性生活事件显著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压力的相关程度受到学校类型和发表年份的调节;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关系、其他事件的相关程度皆受到发表年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13所大学本科生心理压力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大学生群体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3所高校2007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样本,应用“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排前五位的依次为学习任务、学校环境、职业选择、人际交往和情绪失调.其中,心理压力程度中等的占49.3%,程度较重的临界人群占8.4%,压力程度很重的占0.3%.具体而言,二、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程度普遍高于一、四年级大学生,在择业和学业压力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家庭、恋爱、健康、适应和挫折压力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乡村来源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城市来源大学生,普通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大学生,西部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高于沿海开放地区的大学生.结论心理压力已成为影响当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其中某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