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对矿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研究了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深井热力耦合巷道的控制对策,针对矿井深井热力耦合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采用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联合支护体系,用过矿压监测验证了锚注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和支护效果,并优化了支护方案,得出了适应于该矿的支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该矿深井热力耦合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以锚网喷索+锚注联合支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支护对巷道两帮、底部的控制较弱,顶部强度也需要加强的情况。根据高预应力、高强度、高刚度、强力支护的支护加固理念,采用预应力高强锚索支护系统,配以围岩注浆、锚注技术,解决了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保证了巷道设计断面及其功能使用。工程实践表明修复加固方案能够满足巷道修复治理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健  甄文 《冶金与材料》2024,(3):115-117
五举煤矿软岩巷道围岩应力大、遇水泥化、长期蠕变效应明显,从而引发巷道支护困难,快速底鼓,反复修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软岩巷道围岩支护具有多种变形力学机制的"并发症"和"综合症"。五举煤矿软岩支护施工中针对不同岩性特征采取锚网索喷、架棚、注浆改性等支护措施,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技术方案,对其他的软岩巷道支护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山东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设计的内锚外注式锚杆 ,利用锚杆兼作注浆管对围岩进行注浆 ,一方面可加固巷道周边的破裂岩体 ,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 ;另一方面可改善破裂岩体的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锚杆的锚固作用。衮州矿业 (集团 )公司鲍店煤矿的工程实践证明 ,这种新型锚杆具有较高的初锚力 ,可滞后于掘进工作面在巷道围岩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注浆 ,是软岩巷道 ,回采动压巷道的一种理想支护方式。内锚外注式锚杆由挡环隔开分成锚固段、注浆段和封孔段三个部分。锚固段可增大端头锚固力 ;注浆段分布有若干孔洞 ,作为注浆…  相似文献   

5.
二矿区是金川集团的主力矿山,近年来,由于巷道变形严重,返修费用年年递增,本通过对锚注锚杆支护技术成功经验的介绍,对850中段开拓工程的巷道支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明明 《山西冶金》2022,(1):155-157
针对回风大巷应用的原有支护方案存在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基于矿井回风大巷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围岩变形机理,结合内外承载结构力学模型与耦合支护的原理及特点,对围岩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的支护策略,并详细设计了主要支护参数.通过进一步分析对比围岩支护方案优化前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优化后的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矿山深部高应力破碎岩体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施工风险高、使用周期短等问题,以安徽某铁矿为例,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及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深部-440m中段进路开挖后支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在探究高性能预应力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及注浆补强联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其施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围岩松动圈测试及围岩表面位移监测等方法对联合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深部进路开挖后,顶板竖直位移为1 183.8mm,竖向应力达到15.85MPa,围岩变形破坏严重,单一支护措施无法满足安全高效采矿作业的要求,锚网喷注联合支护技术将锚杆、金属网、喷射混凝土、注浆等多种支护手段充分结合,形成复合支护结构,扩大了支护体系的承载范围,锚喷网注联合支护作用下的围岩松动圈面积仅为原来的48.8%,围岩顶板竖向位移为385.6mm,与原顶板竖向位移相比降低了66.1%,围岩稳定性显著提高,是使深部软弱围岩形成长期稳定整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软岩巷道作为井下深部回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巷道形式,如何实现对其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控制对矿井生产安全开展意义重大。文章以此为着手点,针对软岩巷道失稳及高强全锚注支护开展探究。笔者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文中在分析软岩巷道失稳原因的基础上,对巷道围岩支护设计原则作出总结,并基于此提出高强全锚注支护工艺,希望能够为其他矿井相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煤矿12209瓦斯尾巷的地质特征和围岩特性,基于沿空巷道受力特征、变形机理、影响因素分析和研究,认为沿空巷道受采动影响后,复合层状顶板较破碎,易产生离层、回转、滑落和失稳破坏.现场试验了锚网素注支护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锚注支护技术的效果较理想,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深部破碎岩层巷道支护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在简要阐述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机理,在复杂巷道支护处理时,要尽量实现一次支护,采用多种支护相互联合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支护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的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取得了良好支护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深和矿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一些采动影响,使得一些主要的服务巷道离层、严重开裂、脱落,普通的锚网喷支护不能持久,使得巷修频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巷道现场环境的详细调查和根据巷道的实际服务要求,采用RF固邦特加固材料的粘结、加固技术对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西部回风巷进行了顶部和帮部的修复施工,使得易脱落的顶板和帮部的煤岩体牢牢粘结在了一起,矿压也均匀分布在了整个巷道断面上,从而消除了矿井巷道顶、帮压力集中造成的煤岩体垮落,可为同类矿井巷道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形监测的巷道注浆支护效果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良  苗胜军  樊少武 《黄金》2009,30(1):22-25
玲珑金矿255新巷道塌陷区岩体运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及锚固技术进行改造增强加固。通过对注浆前后现场大量实测资料和巷道断面及底板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处于采动影响的坚硬围岩、浅埋巷道围岩变形具有阶段性和可恢复性特征,巷道围岩变形经历稳定-急剧变形-缓慢变形-变形恢复4个阶段。此外,注浆后,巷道底臌减缓、原下沉逐步恢复,两帮收缩量趋于稳定,充分证明了巷道注浆效果良好,支护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3.
李翕然  叶均胜 《黄金》1999,20(6):21-24
高应力条件下的松软破碎岩层巷道掘进与支护,是丰山铜矿难采矿体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采用的小断面超前光面爆破掘进新工艺;喷,浇,锚,网与壁后注浆联合支护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为丰山铜矿南缘面临报损的难采矿体开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方钢约束混凝土(SQCC)拱架作为复杂条件地下工程中的一种新型支护方式,具备很高的支护强度和后期承载能力,而拱架留设的灌浆孔因局部削弱和应力集中效应而成为拱架的关键破坏部位,对拱架整体承载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需对灌浆孔进行补强处理以提高拱架开孔后的整体强度.针对SQCC开孔短柱进行室内试验及数值试验,对比分析短柱变形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及极限承载力等力学性能,研究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补强机制;建立约束混凝土强度及经济指标,综合对比短柱补强效果.以SQCC150×8短柱为例,留设灌浆孔后短柱极限承载力相比SQCC短柱降低29.9%;侧弯钢板补强(ASS)后短柱的强度指标达148.7%,经济指标为90.8%,补强效果最好,且补强钢板长度在180~240 mm范围内,厚度为8 mm时,侧弯钢板对灌浆孔补强效果最明显,经济指标增长率最大.侧弯钢板补强试验结果在全比尺拱架室内试验中得到充分验证,在现场巷道支护应用中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约束混凝土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工程注浆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猛  侯克鹏  赵洪 《云南冶金》2007,36(1):15-17,51
随着地下隧道工程及井巷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证明: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复杂的地下工程中,注浆技术已成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经济而有效的新型技术。由于地层内部构造复杂多变,浆液在地层中流动的隐蔽性以及浆液自身性质的多样性,给地下工程注浆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对现有地下工程注浆理论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树脂锚杆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建立树脂锚杆的力学模型,发现树脂锚杆的锚固力与围岩性质、树脂锚固剂、锚杆杆体和围岩应力等因素有关;同时分析了锚网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机理,并应用FLAC对锚网支护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锚网支护与围岩形成压缩拱,依靠压缩拱来抵抗围岩应力,进而维护巷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在红透山铜矿进行现场试验,锚网支护能够维护高应力破裂岩体围岩的稳定,在同类矿山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巷道是矿山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而掘进和支护是巷道施工必不可缺的两个步骤,做好矿山巷道掘进和支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云南文山斗南锰矿矿区地质概况及开拓方法,全面回顾了近几年斗南锰矿井巷掘进与支护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矿山的平巷掘进、人行溜矿井掘进及喷锚支护技术。针对斗南锰矿平巷掘进过程中十分破碎的松软岩体,采用“超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综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矿山掘进和支护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金川矿区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特大型的地下矿山,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体软弱破碎,地压大,大部分巷道处于不良岩层中,巷道支护是金川镍矿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金川矿区采用的各种巷道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尤其是对喷锚网支护、巷道注浆加固支护、多种支护方式的联合支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根据金川矿区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推荐出了在类似的高应力破碎岩体条件下各种井巷工程的最佳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萍  刘剑平 《有色矿冶》2002,18(5):9-11
为解决砂土层中地下水位偏高,又无法采取井点降水时挖孔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某金矿深部巷道存在的围岩灾变损伤严重、支护结构濒临失效的问题,开展了有关深部巷道开挖卸荷和采动影响耦合作用下的开挖损伤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围岩变形控制方案。运用FLAC3D软件从应力集中—迁移演化、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对该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现场工程试验监测所获得的实时原位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深部破碎化巷道在开挖扰动下塑性区扩展趋势明显,两帮肩部及侧墙底角处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底板所受破裂损伤压力最大,高应力向巷道深部迁移,最终巷道开挖影响区停留在半径的2~4倍。同时,验证了针对这种工程环境所施加的喷—锚—网联合支护替代传统的U型钢架、锚杆支护做补强支护这一围岩控制方案能够更好地发挥破碎化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有效抵御巷道的变形破坏,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能够为类似工程环境的矿山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和支护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