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尖锐湿疣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尖锐湿疣(CA)发病中的细胞增生机制至今未明了。我们研究了CA中p53及Bcl2两种蛋白的表达,试图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其发生机制。1一般资料实验组共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0~55岁,发病后均未用药物治疗。电灼手术时取组织活检。对照组为10名健康男性手术切除的包皮。按病理活检常规处理标本。2实验方法:超薄切片,贴于APES预处理玻片,60℃烘烤2h,常规脱蜡,在枸橼酸缓冲液中置微波炉加热10min。按LSAB法常规染色。第一抗稀释度分别为p531∶80,Bcl21∶50(均为D…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尖锐湿疣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p16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尖锐湿疣组织及20名正常对照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用RT-PCR法检测p16 mRNA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率为26.67%(8/30),正常对照组高甲基化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甲基化的尖锐湿疣组织p16 mRNA的表达高于未甲基化的尖锐湿疣组织p16 mRNA的表达和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16mRNA的表达。结论:尖锐湿疣组织皮损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不导致p16 mRNA表达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HPV6/11相关尖锐湿疣皮损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P53和P21在HPV6/11相关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经PCR法证实HPVDNA6/11阳性的27例CA皮损和10例正常皮肤。结果:(1)CA皮损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表达P53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2)CA皮损棘细胞表达P21与正常皮肤无显著差异。结论:(1)P53可能刺激和促进HPV6/11相关CA皮损的细胞增殖;(2)P21在抑制CA的细胞增殖中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细胞凋亡与Fas、bcl—2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细胞凋亡与Fas、bcl-2表达的意义,对28例CA用TUNEL法原位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as及bcl-2的阳性表达。24例(85.7%)有凋亡细胞,28例(100%)Fas阳性,bcl-2仅8例(28.6%)有中低度的表达。其凋亡指数(AI)、Fas及bcl-2阳性细胞指数与病情严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AI与Fas呈显著正相关(r=0.8491,P<0.001),与bcl-2呈显著负相关r=-0.4304,P<0.01)。结果提示CA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的繁殖上起重要作用,Fas对凋亡具有调作用,bcl-2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脂腺肿瘤p53及blc—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3及bcl-2基因在此脂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皮脂腺良、恶性肿瘤上述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5例皮脂腺癌、2你皮脂腺痣和2例皮脂腺增生症均可不同程度表达bcl-2蛋白,而p53蛋白仅表达于5例皮脂腺癌的癌细胞。两种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关系(r’s=0.105,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皮脂腺癌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而bcl-2基因则起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P53 PCNA K-i67 bcl-2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 (CA)中P5 3、Ki 6 7、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0例CA和 10例正常包皮进行检测。结果  40例CA中P5 3、Ki 6 7、bcl 2、PCNA阳性标本分别为 33例 ( 82 .5 % )、37例 ( 92 .5 % )、2 0例 ( 5 0 .0 % )、35例 ( 87.5 % )。CA组各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HPV感染的空泡细胞核中同时有P5 3、Ki 6 7、PCNA过度表达者 2 5例。P5 3、bcl 2阳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棘细胞中下层。结论 CA中存在P5 3、Ki 6 7、PCNA、bcl 2过度表达 ,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在不同皮损部位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和肛周组三组,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其皮损行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肛周组患者的年龄较其余两组偏大(P<0.05),皮损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肛周组、包皮冠状沟组及尿道口组(P<0.05)。各部位的HPV易感性依次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及肛周组(P<0.05)。三个部位均以低危HPV型别感染为主,且均以多重混合感染多见。结论三个部位组的年龄、皮损数及病毒易感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单一感染与多重混合感染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烟尘中HPV 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过程中,烟尘中是有HPV存在,采用PCR方法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时烟尘标本和组织块标本进行HPV6和11型DNA检测。结果:21例组织块中,19例阳性;从距激光烧灼部位5cm(21例)和50cm(12例)处收集的烟尘标本中,无1是性。实验中未发现粝尘中及不同的吸附材料(无纺布、纱布和擦镜纸)存在对HPV检测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在用大功率CO2激光治疗疣时  相似文献   

10.
生殖器上皮HPV感染皮损中p53蛋白过度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鲍温样丘疹病和9例尖锐湿疣生殖器上皮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损进行了p53蛋白、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p53阳性率为:鲍温样丘疹病(3/6)、尖锐湿疣(6/9),p53阳性细胞多位于基底层以及棘细胞层的中下层,同时发现受HPV感染的空泡样变性细胞核中有p53蛋白和PCNA的过度表达,说明p53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及角朊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47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21种基因亚型检测。结果:347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330例,检出率95.10%,21种HPV亚型均能检测出。排名位于前6位的亚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6(36.31%,126/347)、HPV11(29.39%,102/347)、HPV16(13.83%,48/347)、HPV52(11.24%,39/347)、HPV58(8.07%,28/347)、HPV39(8.07%,28/347)。单一低危型感染占31.82%(105/330),单一高危型感染占27.88%(92/330),多重感染占40.30%(133/330)。不同性别中,单一高危型和多重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单一低危型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HPV6、HPV11、HPV16、HPV52、HPV58、HPV39为主,对今后研发针对本地区的预防性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宫颈不同形态尖锐湿疣与HPV亚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宫颈不同形态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亚型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宫颈尖锐湿疣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析HPV亚型 ,超微病理观察宫颈尖锐湿疣的病理变化。结果 扁平形宫颈尖锐湿疣 ,HPV 6 /11感染率 ( 81.2 % )明显高于HPV 16 /18感染率 ( 8.7% ) (P <0 .0 1) ;乳头形宫颈尖锐湿疣 ,HPV 16 /18感染率 ( 6 4.7% )明显高于HPV 6 /11感染率 ( 17.6 % ) (P <0 .0 1)。病理变化 :扁平形宫颈尖锐湿疣主要为挖空细胞 ,分化程度较高 ;而乳头形宫颈尖锐湿疣主要为细胞核的病理改变 ,其分化程度较低。在具有挖空细胞的宫颈尖锐湿疣中 ,HPV 6 /11感染率( 83 .8% )明显高于HPV 16 /18感染率 ( 7.4% ) (P <0 .0 1) ,以细胞核病理改变为主的宫颈尖锐湿疣中 ,HPV16 /18感染率( 6 6 .7% )明显高于HPV 6 /11感染率 ( 11.1% ) (P <0 .0 1)。结论 宫颈尖锐湿疣的形态与HPV亚型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抗原肽冲击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持异抗原肽激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复发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病理学作用。方法 对79例复发3次以上尖锐湿疣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予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取疣体,分别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组织浸润,空泡细胞减少,乳头瘤病毒阳性染色强度大大减低或转阴。结论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人乳头瘤病毒反复感染的生死器尖锐湿疣湿疣病变局部免疫状态,清除HPV感染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尖锐湿疣(CA)组织p53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干扰素α治疗CA合并包皮过长的病人14 d,行包皮环切术,对CA组织进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查、PCR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并将观察结果和CA复发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干扰素α可使CA组织p53蛋白阳性细胞阳性率下降;使CA复发相对减少;p53蛋白阳性者CA复发多,HPV16/18型感染病人p53蛋白阳性细胞率相对高。结论:干扰素具有恢复p53蛋白功能,并具有减轻CA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CA)疣体表面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尖锐湿疣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CA标本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用刮片法(刮取疣体表面细胞法)及涂片法(切除疣体涂片)取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均进行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诊断和PCR法检测。结果 刮片法取材CA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1.92%和0。涂片法取材分别为76.92%和0。提示在CA的检测中用刮片法取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92%和100%;涂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2%和100%。刮片法的敏感性低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法检测示CA中HPV-6阳性率53.85%和HPV-11型为42.31%。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PV时用表面刮取细胞法取材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可以作为诊断CA的辅助手段,可提高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早期检出率。PCR法检测提示HPV-6和11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 300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65例,检出率是88.34%;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8.68%(182/265),多重感染达到31.32%(83/265).265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检测出21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HPV6(128例,48.31%)、HPV11(90例,33.97%)、HPV16(33例,12.46%)、HPV18(22例,8.31%)、HPV52(22例,8.31%)和HPV58(22例,8.31%).结论 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感染和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尖锐湿疣(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测序分析。方法提取66例CA临床样本的HPVDNA,采用MY09/MY11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阳性样本;分别用HPV6,11,16,18型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本扩增分型;10例不同临床特征阳性样本,将其MY09/MY11PCR产物进行正反向测序分析。结果65例检测为HPVDNA阳性,HPV6(62,93.0%),HPV11(53,81.5%),HPV16(5,7.60%),HPV18(6,9.0%)单型别感染(13,20.0%)以HPV6为主;混合感染(52,80.0%)以HPV6+11(41,63.2%)为主;三型混合分别为HPV6+11+16(4,6.1%)和HPV6+11+18(5,7.6%)。测序分析:8例为HPV6型,有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其中第7162位核苷酸C→T,导致P147L和7159位核苷酸A→T,导致Y146F发生错义突变;2例为HPV11型,1例与提交序列有100%的一致性,另1例有4个位点发生核苷酸突变,第7104位核苷酸缺失一个A,导致N133T错义突变。结论本地区CA主要以HPV6+11型的混合感染为主。HPV6,11型与原型序列比较均发现有碱基和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测定尖锐湿疣皮损中粒酶的活性,并与正常皮肤和恶性肿瘤对照比较。结果 尖锐湿疣皮损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但又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组织和细胞株。结论 端粒酶不仅可以在恶性肿瘤中表达,也可以在一些非恶性皮肤组织 中表达;并且认为尖锐湿疣皮损中端粒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与尖锐疣的发病机制,尤其是与其表皮细胞的乳头瘤样增殖有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