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77+79-77,79
目的:对706例急性婴幼儿腹泻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方法:根据细菌检测方法对志贺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操作过程严格按相关说明进行。结果: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为主,占50.4%;细菌性急性腹泻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为主,占15.7%。结论:研究显示婴幼儿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2.
刘友兰 《天津医药》1999,27(10):628-629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幼儿发病严重。目前对致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类较为复杂,已报道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凝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ggEC)。笔者对我院1995年6月至10月肠道门诊204例急性腹泻中发现的36例ETEC患者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为本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204例,男105例、女99例,全部病例均为腹泻3次以上,且1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初诊患者。全部做了肠道菌分离,和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303例,全部进行病原微生物情况调查,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67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5.12%。轮状病毒检出130例,检出率42.90%,致病菌37例,检出率12.21%。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0.05),有统计学意义。沙门菌属感染共计20例,占54.05%;志贺菌属感染12例,占32.4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占8.11%;气单胞菌属感染1例,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占2.70%。本组患儿3~5月发病100例,占33.00%;6~8月发病189例,占62.38%;9~11月发病10例,占3.30%;12~次年2月发病4例,占1.32%。结论研究发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高发季节为春夏两季,应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腹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以便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大肠埃希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结果进行研究.方法:取住院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明确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7%(55/1167),感染病例以1岁以下小婴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是人类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其感染主要引起腹泻。但在一定条件下大肠埃希菌也可造成尿路、腹腔、胆道,肺部和血流感染等肠道外感染,且其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抗菌治疗是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必要时还可予以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就大肠埃希菌肠道外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腹泻飞行员肠道菌群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并探讨抗菌药物对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影响。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选择某飞行学院慢性腹泻飞行员112例,留取受检者的粪标本检测产 ESBLs菌,对产 ESBLs大肠埃希菌(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为34.82%。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组( P 〈0.05),前者仅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80%。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多(≥2种)与 ESBLs大肠埃希菌产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慢性腹泻飞行员产 ESBLs菌定植率较高,需要积极明确病因、排除致病菌感染、减少抗菌药物应用、对产 ESBLs细菌携带者适当采取隔离措施,以控制产ESBLs菌的定植传播。  相似文献   

7.
沈妍 《抗感染药学》2019,16(5):764-76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200例资料,按感染致病菌的不同将其分为多重耐药患者100例(A组)和非多重耐药患者100例为(B组),比较和分析其患者不同疾病因素(糖尿病肾病、留置尿管、泌尿系结石、尿道器械操作、有创操作)菌株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生率大于B组(P<0.05);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对磺胺类、庆大霉素、喹诺酮以及β-内酰胺类药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等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其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方面,B组小于A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多种耐药问题,治疗期间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及早采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使用同时加服益生菌能否有效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维持小儿肠道菌群稳定。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1例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分为两组,益生菌组51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加服益生菌(金双歧)复方制剂;对照组50例,单一使用同种抗生素,不添加任何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腹泻发生率和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6天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菌群的差异。结果:益生菌组重型腹泻发生率和总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同时添加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菌群的稳定。结论:在抗生素使用同时加服益生菌能有效减少腹泻发生率、稳定肠道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9.
卫肖云  罗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99-2199
目的:了解我院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本次试验中的47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25.8%(123/476).其中2006年组为22.1%(46/208),2007年组17.2%(20/116),2008年组37.5(57/152).在药敏试验方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青霉素中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耐药率在95%以上,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8%以下.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蒋俊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7-216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腹泻的病例进行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共检测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检出轮状病毒78例.7~24个月龄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0.52%,高于0~6个月龄组、25 ~48个月龄组的22.41% 、21.33%(x2=11.943、15.321,均P<0.01).冬季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占64.10%;其次为秋季,占28.57%.临床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占91.03%,伴有发热47例,呕吐25例,脱水13例,肠道外脏器受累36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好发于秋冬季,应做好相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福田区肠道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腹泻病例中病菌感染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福田区腹泻病例监测中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11.45(115/1004),检测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PEC、EIEC、ETEC,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例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EPEC、EIEC、ETEC感染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在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在夏季较多见;常住与暂住人群的感染构成比有显著差别(P<0.01);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福田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在夏季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与防治,注重暂住人群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泻综合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19份未使用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生化试验,对符合株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型,然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药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为CFX(87.7%)、CTX(83.1%)和CIP(86.2%),耐药性高的抗生素为TET(56.9%)、GEN(69.2%)和NAL(52.3%)。结论本地区腹泻综合征中血清学阳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腹泻综合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检测菌株对CFX、CTX和CIP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the antidiarrheal activity of the decoction of Cyperus rotundus Linn. tubers using representative assays of diarrheal pathogenesis and underst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Antibacterial, antigiardial and antirotaviral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Effect on adherence of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 and invasion of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and Shigella flexneri to HEp-2 cells was evaluated as a measure of effect on colonization. Effect on enterotoxins such as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heat labile toxin (LT), heat stable toxin (ST) and cholera toxin (CT) was also assessed. The decoction showed antigiardial activity, reduced bacterial adherence to and invasion of HEp-2 cells and affected production of CT and action of LT. The decoction of C. rotundus does not have mark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xerts its antidiarrheal action by mechanisms other than direct killing of the pathog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A群轮状病毒情况,为同类地区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的预防与控制做出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322人,期间发生腹泻25例,其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20例,占6.21%;发病年龄<2岁为主,其中以7~12月龄最高,占80%;发病季节主要秋冬春季三季,而以冬季最为集中(12、1月份)。结论青岛市某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性发生人群主要为2岁以下患儿儿,且以冬季最为高发。同类地区儿童医院的神经康复科应针对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54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共检出94例患儿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01%。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0-2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其中0~1岁的阳性检出率为44.09%,1~2岁的阳性检出率为35.48%,明显高于2~10岁的人群。按不同月份来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10~12月份和1~3份,检出阳性率为45.19%和42.86%,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轮状病毒主要好发于0~2岁幼儿,同时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6.
赵杰  赵瑞玲 《中国药事》2020,34(6):731-736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出院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2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本次调查中,感染性腹泻患儿1岁以下占比为44.93%,1~2岁占比为36.32%,3~5岁占比为6.73%,6~14岁占比为12.56%,其中1岁以下患儿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占比51.12%,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发病人数占比为28.25%,秋季为7.62%,冬季为13.00%。223份病例中,查到明确病原的为110例,阳性检出率为49.33%。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18.39%,沙门菌感染率与轮状病毒相同,也为18.39%,大肠埃希菌感染占4.0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14%;柠檬酸杆菌感染占2.24%;腺病毒感染占2.2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35%;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占0.89%;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0.45%。细菌耐药结果显示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等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敏感。结论: 通过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1982和1983年秋冬季,我们采取太原,阳泉、长治等8个市,县住院腹泻惠几的粪便标本496份,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结果检出288份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8.1%,其中阳性率1982年为46.4%,1983年为59.6%,阳性检出率与国内外比较,基本一致,属中上强度。2岁以下秋冬腹泻惠儿,其性别、年龄与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关系。城市较农村阳性检出率为高。本文报告ELISA检测轮状病毒结果为我省防治小儿流行性秋冬季腹泻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长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6+48-46,4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05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对两组心肌及肝脏主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心肌、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CK-MB、AST、AL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