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优质、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受到农户欢迎。针对浙江省诸暨市结构调整中冬季抛荒田增多 ,早稻面积减少 ,单季晚稻面积扩大的实际情况 ,我们研究和示范推广了“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 ,以替代“麦 -稻 -稻”、“稻 -稻”等种植模式 ,达到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种植效益 ,实现绿色过冬和粮油双丰收的目的。一、“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效益和优势1.油粮双丰收 ,增效显著2000~2002年三年全市示范推广“双低油菜 -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2378hm2,每667m2 产值1235.22元 ,利润727.12元。其…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角度进行推动,促进南方稻区早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小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志明 《作物研究》2012,26(5):552-554
简要介绍了湖南杂交早稻生产现状,剖析了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较小的原因,提出了扩大杂交早稻种植面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杂交早稻不同播种期对生育期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季杂交稻由于生育期较长,种植农户对早稻都有一种抢早收割的情绪,要求早稻早熟、早割,让季节于杂交晚稻。本试验采取提前播种、地膜覆盖、稀播旱育秧等技术来调节早杂全生育期。一般提前5d播种,可提早收割2d。既能夺取早稻高产,又不影响晚稻播种,有利全年粮食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2001年起 , 我省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 取消粮食定购任务 ,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 把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户推向市场 . 为了寻找粮食销路和提高种粮效益 , 各地都很重视改善稻米品质 . 2001年我省早稻种植面积在上年大幅度调减后继续大幅度下降 , 而单季晚稻面积迅速扩大 . 因此 , 根据浙江的实际 , 我省今后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是抓住粮改机遇 , 调整品种结构 , 加强优质品种选育 , 推广 " 无公害”生产 , 采取有力措施 , 大力发展优质稻 , 实现晚稻食用优质化、早稻专用优质化 .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4,(4):17-17
据农业部有关方面预测 ,2004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922.2万hm2,将增长10%左右 ;稻谷产量17986万t,将增长12%。据农业部5月上旬的农情调查 ,长江流域早稻插秧已接近尾声 ,播种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19 %。其中湖南省早稻面积落实151.13万hm2,比上年增长30 % ;湖北省早稻面积落实39.2万hm2,增长32% ;江西省早稻面积为118万hm2,增长8%。从主产区的气象条件看 ,与上年同期相比 ,4月份以来早稻的情况相近 ,一季稻略好。其中 ,湖南等早稻主产区水稻苗足 ,质量好 ,返青分蘖快 ;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受去年暖冬及今年春旱天气的影响 ,病虫害形势较为严…  相似文献   

8.
早籼稻因其耐储藏、商品率高等特点,是我国也是浙江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2003—2020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品系的特征特性和变化情况,浙江省早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情况,浙江省代表性早稻品种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及浙江省早稻生产趋势,为进一步培育优异早稻品种、发展早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长沙县黄花、干杉、金井、开慧等乡镇的部分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又开展了直接播种浸种后的湿谷进行早稻育秧的尝试.例如:黄花镇观塘村龙塘组,有15户农户直接播种浸湿后的种谷,占88.2%.据调查,2004年长沙县各乡镇早稻育秧实施该项技术的农户有10%左右.为证实该技术的效果,笔者于2004年进行了早稻沼气池水浸种直接播种与普通催芽播种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省342户农户水稻种植的微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长江中下游稻区农户用种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用种行为受水稻种植规模、农户年龄、从事水稻种植年份、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和是否拥有农业保险等因素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育种政策引导培育广适性品种,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保险以提升稻农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兆勇 《北方水稻》2008,38(2):12-15
1995~2006年,淮安市水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价格波动以及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呈现同步变化特征。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1.21%~47.46%,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4.11%~62.16%。淮安市水稻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但也存在着缺少与高产优质多抗相协调的品种,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不发达、专业化服务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淮安市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将淮安建成国家级水稻生产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13.
江西是我国双季稻的优势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古时贡米之乡的江西省万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分析了万年县水稻生产的熟制结构和农户在熟制选择中的考虑因素。结果表明,与近40年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现正反“W”型变化特点相似,万年县双季稻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特点,而单季稻呈现出持续增加的特点;农户熟制选择受地块特征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城郊和滨湖平原地区的双季稻面积占绝对优势,而丘陵地区的单季稻种植面积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政策因素是农户水稻熟制选择的重要原因,而绿肥种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引导;劳动力状况和农业生产技术也是农户熟制选择的两大因素。因此,要加强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恢复绿肥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努力做到土地用养结合、地力常新。调整作物结构、优化种植模式、引导农户遵循“绿色协调发展” 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进行合理的熟制配置,以此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9年我国停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2020、2021年连续2年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实行限量收购,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通过对江西省万年县12个乡镇600户粮农展开问卷调查,系统掌握不同粮食主体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反应,认为地方政府仍应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加强对中储粮系统引导、监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粮食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和高产潜力,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存在农户种植规模偏小、土壤质地和肥力分布不均,产量不平衡、自然灾害频发、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才太少,稻农文化素质低等资源条件限制因素和水稻主导品种不突出、水稻栽培技术创新与推广普及力度不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较慢、水稻生产科技投入不足等技术障碍,提出加快"籼改粳"步伐,充分发挥粳稻增产潜力、推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普及,提高种稻效益、培肥地力,提高水稻高产超高产实现的概率、加强优质高产抗病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引进、加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等实现"9000攻坚"技术途径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田生产能力、提高水稻高产超高产技术的支撑能力、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考核,改进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是我国传统棉花种植大省,在种植棉花方面具有区域比较优势,但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棉农种植意愿不高,棉花播种面积持续下降。本文以鲁北、鲁西北、鲁西南地区170份棉农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棉农个人基本特征、棉农家庭基本特征、棉花生产经营特征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棉农棉花种植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棉农种植意愿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承包经营权、人工成本比例、单位面积总投入和植棉劳动力人均收入六个因素显著影响。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健全棉花农业保险、倡导棉花种植规模效益、实行机械化生产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棉农种植意愿,推动山东省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