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渴病及中医辨证三种分型血脂异常发生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性。方法:采用酶终点法测定114例消渴病三种分型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为69.30%,三种分型高脂血症发生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高TC血症发生率(P<0.01),气阴两虚型的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阴阳两虚型的高TC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为22.81%,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混合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各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消渴病高脂血症发生率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消渴病病程的发展而增高;中医辨证三种分型高TC和高TG血症发生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根据消渴病的基本特征和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按中医理论辨证分为3型,即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了解消渴病及中医辨证3种分型高脂血症发生率,我们观察了消渴病及中医辨证3种分型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分布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86例,中医辩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阴虚热盛型与阴阳两虚型以及气阴两虚型与阴阳两虚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AC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20例)、气阴两虚(21例)、阴阳两虚(18例)、气阴两虚兼血瘀(25例)4组,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CD3、CD4、CD8、CD4/CD8及FPG、FIns、HOMAIR、HBCI等变化情况。[结果]不同中医证型中阴虚热盛型CD3、CD4、CD8、CD4/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阴阳两虚型的CD3、CD4值分别与健康对照组、阴虚热盛型比较明显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FIns、HOMA—IR值较阴虚热盛型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FPG、HOMA—IR及HBCI与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CD8值与其他四组相比明显升高,且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阴虚热盛型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组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亦有差异。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及细胞免疫状态三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探索高血压病临床辨证规律。方法:根据临床症候将63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女性多于男性(P〈0.05),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肝火亢盛型低于其他3型(P〈0.01),痰湿壅盛型低于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体重指数高于其他两型(P〈0.01)。收缩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主(P〈0.05),舒张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28例,分别进行辨证分型,归入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并测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Homa-IS),分析中医证型与Homa-IR、Homa-IS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与病程相关,呈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发展趋势.结论:Homa-IR及Homa-IS与辨证分型相关,随病程发展,Homa-IR、Homa-IS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血管内一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24例,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四型,应用彩超检测各型患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正常血压者30例对照。结果: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血管阻力(RI)及搏动指数(PI)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SPV、EDV,四型排序依次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组增厚(P〈0.05,P〈0.01),其中又以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最显著。结论: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讨天津市城市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情况。 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2007年天津市城市地区多中心不同等级中医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初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中医证型构成比。 结果:天津市城市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湿内阻、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和血瘀气滞型。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以及痰湿内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阴虚热盛型以50-59岁患者居多,而血瘀气滞型糖尿病患者在40-49岁分布比例较高。气阴两虚型患者当归使用频次最高,阴虚热盛型患者陈皮使用频次最高,阴阳两虚型患者白芍使用频次最高,痰湿内阻型患者甘草使用频次最高,血瘀气滞型患者杏仁使用频次最高。 结论:天津市城市地区2型糖尿病主要以气阴两虚、痰湿内阻和阴虚热盛型为主,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中药治疗原则以补气养血、燥湿化痰为主,当归、陈皮、白芍、甘草(生甘草、炙甘草)和杏仁是使用频次较高的5味中草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分布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86例,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及阴阳两虚型,并采用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结果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阴虚热盛型与阴阳两虚型以及气阴两虚型与阴阳两虚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AC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发现:(1)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低于正常(P<0.01),其IR的程度依证型变化呈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逐渐加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较正常显著升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阴阳两虚型下降明显(P<0.01)。(2)ISI与病程、TG、TNF-α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在ISI、血脂、细胞因子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的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15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组,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血浆ET与血清NO含量。结果:各组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各证型血浆ET含量依次为对照组〈脾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中医各证型血清NO含量依次为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对照组。在各病例组中ET和NO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肾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组81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的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按中医辨证将糖尿病患分为阴虚热盛组和气阴两虚组。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或P<0.01),气阴两虚组脂质代谢紊乱最为严重。阴虚热盛组除TG、apoA1、apo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或P<0.01)外,其余指标均无显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血液流变学关系观察6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6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高于阴虚热盛型,阴虚热盛型各项指标无明显增高。在指导运用于临床上,我们根据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对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病人治疗益气养阴同时应施以活血化瘀为主,以减少糖尿病诸多合并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病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2-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中医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病及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⑴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的糖尿病病程较湿热困脾型和阴虚热盛型更长;⑵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值依次递减,说明狭窄程度趋于严重;⑶所有患者中,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8.7%、12.9%;35例阴阳两虚型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占该证型的51.4%,高于其他3个证型。结论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更易发生下肢动脉病和颅内动脉狭窄。中西医结合筛查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阴阳两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和下肢动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140例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分类及其血液流变学的结果,探讨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临床辨证为痰浊阻遏型的14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分析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血脂的特点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中,低HDL-C血症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血症次之,高TC血症所占的比例最小;高TG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TG水平和高TC血症TC显著高于其他各型(P0.01),低HDL-C血症HDL-C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1),其余指标各型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高TC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型(P0.01),ApoAl、ApoB、ApoAl/ApoB各型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高于其它各型(P0.01),其次是高TG血症(P0.05)。结论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多见于低HDL-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不同中医证型分布,依据不同中医证型将其分为湿热困脾证组(n=117)、阴虚热盛证组(n=63)、气阴两虚证组(n=45)、血瘀脉络证组(n=42)、阴阳两虚证组(n=33),测定并比较各组血脂指标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300例T2DM患者中,湿热困脾证占比为39.00%,阴虚热盛证占比为21.00%,气阴两虚证占比为15.00%,血瘀脉络证占比为14.00%,阴阳两虚证占比为11.00%。湿热困脾证组TC、TG水平高于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C水平低于血瘀脉络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G水平低于阴虚热盛证组和气阴两虚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组FPG和HbA1c水平高于湿热困脾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2例T2DM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3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总Hcy(tHcy)水平,并对中医证型与tHcy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例T2DM患者中有73.76%合并高Hcy血症,其中阴阳两虚组血tHcy水平最高,气阴两虚组次之,阴虚热盛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Hcy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南阳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特点,并分析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为调查对象,同时选择3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普通人群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及8种偏颇体质,8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有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等5种体质类型。与普通人群比较,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三种偏颇体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133例(44.33%),阴阳两虚证92例(30.67%),阴虚热盛证75例(25%)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与气阴两虚型关系密切;阴虚质、湿热痰、痰湿质与阴虚热盛型关系密切;瘀血质、痰湿质、阳虚质与阴阳两虚型关系密切;各中医证候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指导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