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一种纱线捻度稳定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针对目前国内外纱线捻度稳定性测试仪器复杂多样,操作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利用纱线捻度仪,改造研制成一种纱线捻度稳定性测试装置。分析了测试原理、装置结构以及预加张力、测试速度、悬垂负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配套的测试步骤以及上述几个测试条件参数的选择方法,并与传统人工手测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所测结果标准差及相对误差值远小于人工手测法,测试结果稳定可靠,数据重现性良好。认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用于实验室和生产中对纱线捻度稳定性的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纱线气流指数仪是一种类似喷气织机引纬系统脱机操作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喷气织造纬纱的速度(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文章综述了诸如纱线气流指数与喷气织机耗气量、织机速度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介绍了会对纱线气流指数值产生影响的某些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纱线张力测试装置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由图象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所构成的,用于非接触测量纱线张力的测试装置;并论述了该装置的核心器件固态图象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纱线张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纱线线密度检测装置,在纱筒座、导纱钩伸缩支架、预张力装置以及横动装置等结构上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现有的纱线线密度检测装置相比,改造后的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快捷,能适用于各种卷装型式的纱线线密度检测,检测结果较精确,尤其适用于商检部门、科研机构及教学单位在单个试样检测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单纱强力机和纱线条干均匀度仪测试了12种纱线的拉伸性能和条干均匀度,研究了夹持器隔距、拉伸速度、纱线干湿情况以及预加张力等参数对测试指标的影响程度,对比分析了汉麻纱和其它纱线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纤维的纱线相比较,汉麻纱线强度和强度不匀都较大,伸长率很小,伸长率不匀偏大;汉麻纱吸湿后,强度有所增加,强度不匀率变化很小;隔距、拉伸速度对强度指标有一定影响,预加张力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小.汉麻纱线的粗节、细节、棉节和CV值均明显高于其他纱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各种自停装置,其中有圆型针织机的纱线检测装置,进线系统储纱装置、织针检测器、卷布辊自停装置、定长自停装置、花型控制自停装置、单面针织物病疵检测器,计件外衣针织机的自停装置,横机的纱线自停装置、织针检测器,经编机的经纱断头自停装置、织物及纱线光电扫描装置、张力检测开关式自停装置等。文中对上列自停装置的功能和应用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容式条干仪在测量纱线方面的不足及对一些特种纱线(如含导电纤维的纱线)测量的无能为力,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电检测技术测量纱线外观特征的方法,进而开发了光电式纱线外观测试分析装置,该装置有利于用户对纱线的外观质量作出评价,预测纱线质量对布面质量的影响,提高质量控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纱线线密度测试装置所存在的缺陷,研制了纱线线密度及重量不匀率自动测试装置。此装置主要包括电子称重、弹簧线性加压、电子计长、变频卷绕及控制等部分。参照GB/T 4743-2009,设置试验长度及预加张力,介绍了利用该装置进行纱线线密度及重量不匀率测试的程序和方法。以T/R65/35筒子纱为例,采用此装置与传统缕纱测长机进行线密度对比试验,实践证明:此装置测试结果准确度达99.7%,而传统缕纱测长机测试结果准确度仅为95%,在线密度及重量不匀率测试中保证纱线连续无废纱产生,且测试方便,体积小,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纺织导报》1999,(6):59-59
纱锭回转速度是影响纱线捻度的主要因素,但对纺纱厂大量纱锭转速的全面随机测试,却是长期以来国内外纺织界的难题。虽有诸如“闪光测速仪”、“红外线测速仪”和“纱线捻度监测装置”等问世,但终因各种缺点很难推广。恒源祥牌“ZS1型纱线回转速度仪”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具备测速时间短、测速范围广、有偏差量提示和信息储存等上述仪器无法比拟的优点,为对纱锭的全面在线测试、工艺分析和问题处理开拓了崭新的前景。一、纱线捻度与控制1.纱线捻度纱线捻度是依靠高速旋转的纺纱锭子加捻形成的。纺纱锭子的工艺性能直接决定了纱…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乌斯特(USTER)公司推出了现阶段功能最强大、最全面的拉伸测试仪——USTER~TENSOJET 5,可以400 m/min的速度运行,并与测试中心集成共享,为纱线质量检测提供相关数据,保证客户效益。该测试仪将拉伸测试的概念扩展成一个"打包"测试工作,即通过对纱线强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基于对后续工艺性能的准确预测而使企业免于质量索赔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