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 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和INF-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不同融合蛋白刺激的DCs能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融合蛋白PTD-HBcAg组中IL-2(552.7±117.5 ng/L)和INF-γ(150.6±7.945 ng/L)明显高于HBcAg组中IL-2(420±12.47 ng/L)和INF-γ(107.5±12.19 ng/L)分泌.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的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CTL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比HBcAg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同时对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加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达,并增强特异性CTL活性及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探讨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的作用。 方法: 设计5条siRNA,采用电穿孔法转入CagA+幽门螺杆菌 NCTC11637,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后测定IL-8水平,并以 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穿孔前、后不同时点细菌的CagA表达。采用CagA-株NCTC11639作对照。 结果: CagA+NCTC11637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水平明显高于CagA-NCTC11639[(1 200.00±32.51) ng/L vs (100.00±8.58) ng/L](P<0.01)。siRNA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 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400.00±17.35)ng/L vs (1 200.00±32.51 )ng/L](P<0.05);siRNA Ⅲ转化的幽门螺杆菌CagA mRNA水平显著低于转化前, 穿孔后6 h mRNA水平最低为31.3%(0.270/0.861), 抑制率为68.7%。Western blotting显示siRNA Ⅲ组CagA蛋白水平低于穿孔前(P<0.01);其余4条siRNA未见显著变化。 结论: CagA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8中起重要作用,小分子干扰RNA可能通过抑制CagA基因表达而减少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IL-8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孕酮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孕酮(P4)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人外周血来源DCs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浓度的P4 (10-7 mol/L和10-6 mol/L)处理,光镜和电镜下观察DCs的生成情况及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免疫表型,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0和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加入P4培养后, DCs树突状和膜面状伪足减少,表达低水平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0水平升高,IL-12水平明显下降,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结论:P4抑制人外周血来源DCs的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20 μg/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100 mg/L天然的或氧化修饰的LDL孵育72 h后,采用透射电镜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h1/Th2 (IL-12/IL-2)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 ox-LDL可诱导DC形成泡沫细胞,而天然的LDL无此作用。经ox-LDL处理的DC吞噬作用明显弱于天然的LDL,而对T细胞增殖作用却明显强于天然的LDL;可明显上调CD80(72.4±9.6 vs 89.5±10.1, P<0.01), CD86(67.2±8.8 vs 80.2±11.6, P<0.01), HLA-DR(80.6±9.8 vs 86.6±10.8, P<0.01) 和CD1a(40.2±10.3 vs 60.2±9.3, P<0.01)的表达,明显促进DC细胞因子IL-12[(44.3±8.9)ng/L vs (65.1±10.4)ng/L, P<0.05]的分泌,但却降低IL-2[(43.6±7.8)ng/L vs (10.0±4.5)ng/L, P<0.01]。 结论: DC可通过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后者与成熟DC的功能相似,说明DC可能是泡沫细胞新的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OH)D3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SSDAI积分分为pSS稳定期组(n=49例)和pSS活动期组(n=49例),同期选择98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实验者的B淋巴细胞指标(CD27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和T淋巴细胞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10、IL-17,检测并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维生素D3的水平。观察pSS组和对照组B淋巴细胞指标、T淋巴细胞指标对比,pSS活动期组和pSS稳定期组B淋巴细胞指标、T淋巴细胞指标对比。结果:在B淋巴细胞中,pSS组CD27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23)vs(1.80±0.20),(21.75±4.32)vs(33.92±3.19)](P<0.05),在T淋巴细胞指标中,pSS组TNF-α、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5.89±15.83)μg/L vs(69.03±11.07)μg/L,(98.52±20.17)μg/L vs(40.02±9.42)μg/L,(89.36±16.26)μg/L vs(45.92±9.01)μg/L](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16±17.05)μg/L vs(9689±10.37)μg/L](P<0.05);在B淋巴细胞中,pSS活动期组CD27high浆细胞、CD27+记忆性B细胞显著低于pSS稳定期组[(0.70±0.10)vs(1.23±0.30),(17.04±1.90)vs(25.10±2.80)](P<0.05),在T淋巴细胞指标中,pSS活动期组TNF-α、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pSS稳定期组[(205.86±28.98)μg/L vs(124.57±16.04),(114.02±20.73)μg/L vs(81.98±7.40)μg/L,(101.86±15.97)μg/L vs(76.39±4.53)]μg/L(P<0.05),IL-10水平显著低于pSS稳定期组[(31.92±8.09)μg/L vs(60.86±6.18)μg/L](P<0.05),pSS活动组为(22.45±3.27)pg/ml,pSS稳定组为(39.03±3.21)pg/ml,对照组为(41.64±5.59)pg/ml。活动组25(OH)D3 水平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但稳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25(OH)D3的不足可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浸润及活化,造成腺体功能损伤,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情程度以及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 方法: 细胞因子诱生人PBMC未成熟DCs,加入肿瘤细胞抗原提取物致敏DCs产生成熟DCs;通过细胞形态、表面标记鉴定成熟DCs,MTT法测成熟DCs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体外杀伤活性;裸鼠体内注射活化CTL观察其抑制移植瘤生长及发生的作用。 结果: 经过7 d培养,获得大量形态典型、具有强烈刺激增殖能力、高表达CD80(63.5%)、CD83(67.6%)和CD3/ HLA-DR(83.2%)的DCs。其活化的CTL在20∶1效靶比时对抗原来源细胞株自身的杀伤率达75%以上,对同系细胞株的杀伤活性为35%-45%,对其它种系肿瘤细胞仅有微弱杀伤力(P<0.01)。CTL对裸鼠结肠癌HT-29移植瘤有特异性的生长抑制和预防生成作用(P<0.05)。CTL治疗组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肿瘤细胞抗原活化的DC诱导CTL对肿瘤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体内应用可特异性抑制移植结肠癌的生长或预防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霉酚酸(MPA)或与抗B7-1单克隆抗体联用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建立T细胞反应系统,BrdU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RT-PC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50 μmol/L MPA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MPA可抑制IL-2、IFN-γ表达,增强IL-10表达。IL-2蛋白表达水平在MPA 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2.73 ng/L±14.64 ng/L vs 99.70 ng/L±9.15 ng/L,P<0.01);IFN-γ蛋白表达水平在MP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87 ng/L±4.22 ng/L vs 82.42 ng/L±25.55 ng/L,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明显增强IL-10表达水平(770.95 ng/L±126.85 ng/L vs 545.71 ng/L±22.45 ng/L,P<0.05);联用抗B7-1单抗能加强此效应(941.90 ng/L±56.61 ng/L vs 770.95 ng/L±126.85 ng/L,P<0.05)。(3)IL-2、IFN-γ mRNA表达量在MPA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4±0.10 vs 1.17±0.15,0.52±0.05 vs 0.75±0.12,P<0.01);IL-10 mRNA表达水平在MPA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抗B7-1单抗联用后,其表达水平高于单用MPA组(1.28±0.06 vs 0.84±0.09,P<0.01)。 结论: MPA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谱,促使Th1亚群向Th2亚群偏移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联用抗B7-1单抗可能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HBV基因型与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及白细胞介素-21 (IL-21)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59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Tfh、IL-21的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5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36例(61.02%),B基因型22例(37.29%),B、C混合型1例(1.69%),C基因型外周血Tfh水平(2.89%±1.44%),低于B基因型(4.65%±1.37%),t=3.01,P<0.01,IL-21水平(14.62±2.12 ng/L),低于B基因型(32.27±11.25 ng/L),=4.12,P<0.01,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水平(0.17%±0.02%),低于B基因型(0.37%±0.03%),t=3.12,P<0.01,HBV DNA水平(6.95±0.75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5.02 ±0.36log10拷贝/ml),=3.03,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外周血Tfh水平较低,引起IL-21和HBV特异性CTL水平降低,导致HBV DNA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Cs),检测其经过亚硒酸钠作用后功能的改变。方法:(1)建立用人重组粒细胞-单核细胞刺激集落因子(GM-CSF)、人重组IL-4、人重组IFN-α等细胞因子诱导、AIM-V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2)收集慢性乙肝患者30例外周血,每份血分成2份,在诱生中不加亚硒酸钠处理者为乙肝组,加硒者为加硒组。健康献血者18例为对照组。(3)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ML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和GSH-Px、MDA的活性。结果:(1)DCs分泌IL-12水平和刺激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乙肝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硒组比乙肝组高 (P<0.05)。(2)DCs细胞内的GSH-Px、MDA的活性:GSH-Px活性乙肝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硒组高于乙肝组和对照组(P<0.05)。MDA的活性乙肝组明显高于加硒组、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患者DCs功能缺陷可能与HBV感染DCs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和GSH-Px过度消耗有关。体外经亚硒酸钠作用后的乙肝患者的DCs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可望为以后基于DCs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体外给予丹参酮ⅡA 干预,观察药物刺激后DCs 功能的改变,从而探讨丹参酮ⅡA 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小鼠的骨髓DCs,体外给予10 ng/ ml GM-CSF 及IL-4 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并在第5 天,磁珠分选得到纯度90%以上的树突状细胞,体外给予一定浓度的丹参酮ⅡA 及LPS 刺激,收集细胞及上清,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 表型,ELISA 方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β、IL-12 含量变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能力。结果:在丹参酮ⅡA 浓度为500 ng/ ml 时,药物对DCs 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因此选取该浓度为实验作用浓度;即在500 ng/ ml 作用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Cs 表达MHCⅡ、CD86 及CD80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DCs 分泌的TNF-β及IL-12 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DCs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DCs 刺激T 淋巴细胞分泌IL-4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β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 可以通过降低LPS 诱导的DCs 成熟状态,来参与免疫系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激素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DCs)对哮喘DCs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哮喘组和健康组外周血,分别常规培养和加入地塞米松培养至成熟DCs。将2组常规培养和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常规培养或地塞米松培养成熟DCs的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哮喘组常规培养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5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其IFN-γ含量较健康组有减少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上清液中IL-5水平低于常规培养组(P<0.01)。无论哮喘组或健康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均低于未用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P<0.01)。2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均部分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诱导的DCs表型CD83上调(P<0.01),而上调了CD14的表达(P<0.01)。结论: 哮喘患者常规培养的DCs与同种自体T细胞共培养后呈Th2型反应,地塞米松预处理的DCs可使Th2型反应减弱,其机制可能与地塞米松影响DCs的分化、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DCM模型,随机分为PTX组(n=10)和DCM组(n=10),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10)。PTX组给予PTX 25 mg·kg-1·d-1, ip,其它2组给予生理盐水ip,共30 d。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水平,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并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PTX组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DCM组(P<0.01和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10高于DCM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PTX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DCM组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比值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TX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DCM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DCM组(P<0.01)。结论: PTX对DCM大鼠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明显作用,并可延缓心室重构,改进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HBs)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 μg 4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 μg的rHBs 1次或2次。初次免疫后4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用rHBs(10 mg/L)刺激脾T淋巴细胞,对照组用PBS代替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 d后用[3H]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3H]掺入的同位素counts·min-1值及刺激指数(SI, 实验组counts·min-1值/对照组counts·min-1值)表示。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 结果: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55、1.93、2.41、2.811;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48±8.88)、(9.28±6.98)、(28.53±14.32)、(64.69±20.88)ng/L,释放的IFN-γ分别为(8.22±8.61)、(9.89±9.34)、(20.27±15.50)、(30.77±22.12)ng/L。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 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SI分别为1.61、2.05、3.74、3.62;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75±5.04)、(102.53±67.52)、(177.13±91.12)、(332.10±124.31)ng/L,释放的γ-干扰素分别为(3.63±4.42)、(28.33±13.04)、(59.66±25.75)、(80.73±19.30)ng/L。 结论: 小鼠接种rHBs后, 脾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增殖反应,并特异性分泌IL-2、γ-干扰素,反应强度与是否加强免疫及接种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在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以肝癌HepG2细胞培养72 h为对照组,实验各组以60 μmol/L的genistein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细胞IP3含量,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对照组IP3含量为(29.2±0.6) pmol/106cells, survivin蛋白与内参β-actin蛋白灰度和面积之积的比值V-survivin/ V-β-actin为0.63±0.06;细胞凋亡率为(2.6±0.1)%。Genistein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12 h、24 h、48 h、72 h后IP3分别为(12.0±1.4)pmol/106cells、(7.5±0.8)pmol/106cells、(5.6±0.5)pmol/106cells、(3.3±0.6)pmol/106cells,与对照组(29.2±0.6)pmol/106cells比,P<0.01。V-survivin/ V-β-actin分别为0.36±0.13、0.33±0.03、0.23±0.04、0.18±0.04,与对照组(0.63±0.06)比,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2)%、(7.4±0.5)%、(20.5±2.0)%、(30.7±1.6)%,与对照组(2.6±0.1)%比,P<0.01。 结论: Genistein能减少IP3生成,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胎粪诱导肺损伤时肺组织硝基化酪氨酸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者在此种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胎粪组,分别由气管插管注入生理盐水或20%胎粪生理盐水混悬液1 mL/kg。24 h后取材,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硝基酪氨酸和iNOS蛋白表达改变。 结果: 胎粪组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MPO活性、NO含量分别为(4.04±1.01)×109cells/L、(1.49±0.22)U/g wet lung tissue、(12.77±5.00)mmol/g protein,对照组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MPO活性、NO含量分别为(0.53±0.19)×109cells/L、(0.62±0.16)U/g wet lung tissue、(4.89±1.32)mmol/g prote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胎粪组肺组织硝基酪氨酸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分别为0.46±0.19和1.49±0.60,与对照组(0.15±0.04和0.09±0.04)比较, 差异显著(均P<0.01)。 结论: 胎粪可诱导iNOS表达增强并产生过量的硝基酪氨酸,两者可能在胎粪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SLE患者Th1/Th2平衡状态以及共刺激分子CD28/CTLA-4与Th1/Th2平衡状态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例SLE患者(活跃期12例、缓解期6例)。对照组14例,为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置于含PMA(5μg/L)及ionomycin(500μg/L)培养液中培养72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IFN-γ及IL-10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培养的淋巴细胞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活跃期SLE患者培养的PBMCs分泌IL-10的量(351.29 ng/L±153.31 ng/L)较对照组(254.48 ng/L±120.69 ng/L)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P0.05),IFN-γ的分泌量(25.76 ng/L±16.09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50.71 ng/L±27.92 ng/L,P0.05),IL-10/IFN-γ比值(18.74±13.7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4.95,P0.05)。培养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培养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CTLA-4分子表达量(0.79%+0.37%)较对照组(1.31%+0.61%)明显降低(P0.05)。培养后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活跃期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3+T细胞CTLA-4分子的表达量与上清液中IFN-γ含量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关系(r=0.681,P0.05)、与上清液中IL-10及IL-10/IFN-γ比值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624,P0.05;r=-0.738,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偏移,即Th2优势状态。CTLA-4分子可能通过抑制CD28的信号转导参与Th2优势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