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跨站脚本是一种常见的针对Web应用程序安全的漏洞攻击方式。恶意用户利用漏洞将恶意脚本注入网页之中,当用户浏览该网页时,便会触发脚本,导致攻击行为产生。为此,针对各种变形跨站脚本攻击难以检测问题,对一种基于正则表达式和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去算法(RE-SVM-RFE)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正则表达式匹配算法,为训练集选择有代表性的特征,即对数据预处理;再利用RE-SVM-RFE特征选择算法选择出最优特征,再对具有攻击性的关键词进行特征排序;最后通过总结特征关键字的出现频率,发现频率越高漏洞存在可能性越大。实验结果表明,数据经过RE-SVM-RFE递归特征消去算法选择之后的SVM特征,预测的准确率更高,敏感度和特异度也更好,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跨站脚本漏洞。  相似文献   

2.
恶意网页利用网页木马来攻击网络用户使之成为僵尸网络中的节点,是目前互联网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常将JavaScript编写的恶意脚本嵌入到网页中,当用户浏览该页面时,脚本执行并试图对浏览器或浏览器插件进行攻击。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网页检测的基于预过滤的恶意JavaScript脚本检测与分析方法———JSFEA,该方法使用静态检测快速扫描页面并判定网页是否为可疑页面,如果判定可疑则进行动态检测。实验表明, JSFEA对恶意网页的误报率很低,并减少了85%以上的页面进行动态检测,大大提高了大规模恶意网页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特征提取工作艰难导致对跨站脚本检测性能有限的问题,提出应用注意力机制改进编码-解码框架的方法并以此建立模型检测跨站脚本。由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并行构成编码器,既考虑输入数据上下文信息,又充分提取有效特征;使用注意力机制解决传统编码-解码框架的“分心问题”;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构成解码器,使用分类器进行分类检测。在收集到的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加密恶意脚本检测的评估模型。采用内部静态特征与外部表现特征结合的方法对加密脚本进行检测,再建立基于AHP的评估模型来综合检测和分析加密脚本,评估该加密脚本是否为恶意脚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网页中经过escape加密处理的恶意脚本,准确率较传统检测方法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浅析跨站脚本的攻击与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站脚本攻击是目前Web安全中最为常用攻击手段之一,跨站脚本漏洞发生在程序直接把用户的数据发送到网络浏览器的时候,由于没有确认和编译这些内容,从而在浏览器中执行恶意的脚本.黑客还把跨站脚本与别的网络攻击相结合,造成更大的危害.通过对跨站脚本攻击原理的分析,给出了一些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主流恶意网页检测技术耗费资源多、检测周期长和分类效果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的恶意网页集成检测方法,将异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应用在恶意网页检测识别领域。通过对网页特征提取分析相关因素和分类集成学习来得到检测模型,其中初级分类器分别使用K近邻(KNN)算法、逻辑回归算法和决策树算法建立,而次级的元分类器由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与传统恶意网页检测手段相比,此方法在资源消耗少、速度快的情况下使识别准确率提高了0.7%,获得了98.12%的高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造的检测模型可高效准确地对恶意网页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网络攻击呈现高隐蔽性、长期持续性等特点,极大限制了恶意网络行为检测对网络攻击识别、分析与防御的支撑。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流数据世系的恶意网络行为检测方法,采用事件流刻画系统与用户及其他系统间的网络交互行为,构建数据驱动的事件流数据世系模型,建立面向事件流数据世系相关性的异常检测算法,从交互数据流角度分析和检测恶意网络行为事件,并基于事件流数据世系追溯恶意网络行为组合,为网络攻击分析提供聚焦的关联性威胁信息。最后通过模拟中间人和跨站脚本组合式网络渗透攻击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学习的挂马网页实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挂马网页对Web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客户端的主要防御手段包括反病毒软件与恶意站点黑名单。反病毒软件采用特征码匹配方法,无法有效检测经过加密与混淆变形的网页脚本代码;黑名单无法防御最新出现的恶意站点。提出一种新型的、与网页内容代码无关的挂马网页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提取访问网页时HTTP会话过程的各种统计特征,利用决策树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挂马网页分类模型并用于在线实时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达到89. 7%的挂马网页检测率与0. 3%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线社交网络恶意用户呈现出分散性、潜伏性、复杂性等特征,如何在保障普通用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融合多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现对恶意用户的精确检测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联邦学习的社交网络跨平台恶意用户检测方案.首先,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加密样本对齐和加密模型训练方法,构建了基于纵向联邦学习的跨平台恶意用户检测层次化架构;其次,对安全联邦提升树算法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了一种面向多方隐私保护的恶意用户检测算法;最后,基于现实社交网络平台实验研究分析,所提出的方案不仅具有安全性,而且模型算法相较于其他两个基线模型,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4.03%和1.918%.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黑客已将攻击重点转到web应用服务器上,由此危害了服务器安全及客户端安全。针对这一现状,文章首先采用广度优先算法实现网络爬虫来获取目标网站的架构信息;然后用网页动态参数判定、网站架构分析、信息智能识别等技术对网站安全进行辅助检测,用正则表达式过滤非法跨站请求,实现跨站脚本攻击检测;最后,用正则表达式和Python强大的库资源编程实现了应用安全的实时检测和评估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Web恶意攻击行为所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应对网页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攻击者利用URL缩短服务导致仅依赖于URL特征的恶意网页检测失效的问题,及恶意网页检测中恶意与良性网页高度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网页内容层次语义树特征的成本敏感学习的恶意网页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网页内容链接层次语义树,提取基于语义树的特征,解决了URL缩短服务导致特征失效的问题;并通过构建成本敏感学习的检测模型,解决了数据类别不均衡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应对缩短服务的问题,还能在类别不均衡的恶意网页检测任务中表现出较低的漏报率2.1%和误报率3.3%。此外,在25万条无标签数据集上,该方法比反病毒工具VirusTotal的查全率提升了38.2%。  相似文献   

12.
The increasing growth of malicious websites and systems for distributing malware through websites is making it urgent 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timely detection of web security threats. Current mechanisms may exhibit some limitations, mainly concerning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required, and a low true positives rate for zero-day attacks. With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validate a set of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cont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webpages, which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web security threats. The features are used for building a predictor, based on fiv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which is applied to classify unknown web applications. The experiment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set of features is able to correctly classify malicious web sites with a high level of precision, corresponding to 0.84 in the best case, and recall corresponding to 0.89 in the best case. The classifiers reveal to be successful also with zero day attacks.  相似文献   

13.
吴森焱  罗熹  王伟平  覃岩 《软件学报》2021,32(9):2916-2934
随着Web应用的日益广泛,Web浏览过程中,恶意网页对用户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恶意URL是指其所对应的网页中含有对用户造成危害的恶意代码,会利用浏览器或插件存在的漏洞攻击用户,导致浏览器自动下载恶意软件.基于对大量存活恶意URL特征的统计分析,并重点结合了恶意URL的重定向跳转、客户端环境探测等逃避检测特征,从页面内容、JavaScript函数参数和Web会话流程这3个方面设计了25个特征,提出了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机器学习的恶意URL检测方法——HADMW.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96.2%的精确率和94.6%的召回率,能够有效地检测恶意URL.与开源项目以及安全软件的检测结果相比,HADMW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胶囊神经网络(Capsnets)由于拥有强大的文本特征学习能力而被应用到文本分类任务中.目前的研究工作大都将提取到的文本多元语法特征视为同等重要,而忽略了单词所对应的各个多元语法特征的重要程度由具体上下文决定的这一事实,这将直接影响到模型对整个文本的语义理解.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多尺度特征部分连接胶囊网络...  相似文献   

15.
汪鑫  武杨  卢志刚 《计算机科学》2018,45(3):124-130, 170
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恶意URL防不胜防,给人们的财产和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当前主流的防御方法主要依靠黑名单机制, 难以检测 黑名单以外的URL。因此,引入机器学习来优化恶意URL检测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其主要受限于URL的短文本特性,导致提取的特征单一,从而使得检测效果较差。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了一个基于威胁情报平台的恶意URL检测系统。该系统针对URL字符串提取了结构特征、情报特征和敏感词特征3类特征来训练分类器,然后采用多分类器投票机制来判断类别,并实现威胁情报的自动更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恶意URL进行检测 的准确率 达到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洁  俞研  吴家顺 《计算机应用》2016,36(5):1246-1249
针对Web客户端中基于文档对象模型的跨站脚本攻击(DOM XSS)漏洞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DOM XSS漏洞检测算法。通过构造DOM模型和修改Firefox SpiderMonkey脚本引擎,利用动态的、基于bytecode的污点分析方法实现了DOM XSS漏洞的检测。对DOM对象类属性的扩展和SpiderMonkey字符串编码格式的修改可以完成污点数据标记;遍历JavaScript指令代码bytecode的执行路径,获得污点传播路径,实现污点数据集的生成;监控所有可能会触发DOM XSS攻击的输出点,实现DOM XSS漏洞的判定。在此基础上,利用爬虫程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互联网DOM XSS漏洞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检测网页存在的DOM XSS漏洞,其检测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7.
18.
在Web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如何提高Web恶意代码的检测效率一直是Web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跨站脚本漏洞、ActiveX控件漏洞和Web Shellcode方面的检测,提出一种基于行为语义分析的Web恶意代码检测机制。通过对上述漏洞的行为和语义进行分析,提取行为特征,构建Web客户端脚本解析引擎和Web Shellcode检测引擎,实现对跨站脚本漏洞、ActiveX控件漏洞和Web Shellcode等的正确检测,以及对Web Shellcode攻击行为进行取证的功能。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新的Web恶意代码检测机制具有检测能力强、漏检率低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布局特征与语言特征的网页主要内容块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了网页内容块各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一个联合使用布局特征和语言特征的网页主要内容块发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模型中通用性与高准确率不能共存的缺点。该方法使用网页视觉块树表示网页,对网页内容块的布局特征和语言特征分别建立了独立的分类器,然后组合这两个分类器来进行网页内容块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非噪音块召回率在90%以上的同时,组合分类器的准确率达到85%,比只使用布局特征的分类器提高5个百分点,比只使用语言特征的分类器提高15个百分点;在5个站点上的分类结果表明组合分类器在不同站点上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