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该新哒嗪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μmol/L)分别为1.04、2.80、3.01、7.32.结论 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6-(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傅-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溴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共合成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1个,均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论:首次合成了11个6「4-「4-(取代苯乙酮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与先导化合物CCI17810相当,化合物(3),  相似文献   

3.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烯反应、水解及水合肼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体外药理实验考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5个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最强,比对照物MCI-154强10倍;化合物(6)、(7)、(8)、(12)、(13)、(14)的活性也优于MCI-154.结论:合成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合成6-[4-(4-取代乙酰胺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4-取代酰胺基哌嗪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寻找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希反应、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M)和(N),再经缩合和取代反应得到两类目标化合物,参考Bonn方法进行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2个,其中10个属首次报道,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其中化合物(9)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为对照物CCI-17810的60多倍;化合物(6)、(7)、(10)、(11)、(12)的活性也优于CCI-17810.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5.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氨基侧链的引入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设计合成一系列化合物;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结果: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报道,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等确证;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6f)、(6g)、 (6h)和(6j)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强,化合物(6g)和(6j)的活性是 6-\[4-(吡啶基-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 (MCI-154)的5倍。结论: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紫杉醇在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血小板混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对照组)、0.01 ng/mL、0.1 ng/mL、1 ng/mL、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的紫杉醇,在最佳ADP终浓度和最佳孵育时间条件下,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在ADP终浓度为10 μmol/L、孵育时间为10 min条件下,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高,其促进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紫杉醇间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能在体外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诱导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为4组,采用PRP透射比浊法,分别加入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另再随机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PRP分为四组,分别加入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P可高浓度保存于-20℃18个月,低浓度保存于4℃30 d,而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BWYJ)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比浊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BWYJ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BWYJ对肾上腺素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BWYJ对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效应.结论BWYJ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萘哌地尔衍生物(YM06)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比浊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YM06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YM06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对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效应。结论YM06体外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口服液、川芎水提液和川芎挥发油对 ADP 诱导的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比浊法。结果:它们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IC_(50)值分别为:19.76 g/L.21.44 g/L、和3825.16 g/L,川芎口服液作用强度显著强于川芎挥发油(P<0.01)。结论:川芎口服液对 ADP 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血清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orn氏比浊法测定脑血清在体外和体内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g/L和22.4g/L,在较高浓度时(终浓度为25g/L或50g/L),亦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生理直比较,P<0.01),在体内(各组动物均连续灌胃3d,每天1次),高剂量(11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于末次灌胃0.5h即表现出较强抑制效应药效至少可持续4h;低剂量(5.5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0.5h即起效,药效可持续3h但抑制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且于4h药效基本消失,对AA引起的聚集仅表现为一过性抑制作用;两种剂量的脑血清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脑血清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罗托品对家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DP,胶原,AA和TMVA诱导血小板聚集,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普罗托品对兔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普罗托品明显抑制ADP,胶原,AA和TMV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形态的改变和颗粒内含物的释放,说明:普罗托品对血小板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木脂素类成分:异型南五味子丁素(haeteroclitin D,HD)、五味子酚(schisanhenol,SAL)和( )-安五脂素[( )-anwulignan,AN]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Born比浊法,观察此3种木脂素在0.05~25mg/L时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的兔血小板1、3、5min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时间的影响。结果 ①HD和SAL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N的抑制作用较弱。②对ADP诱导的血小板1、3、5min聚集率,HD和SAL均可全程稳定抑制,AN5mg/L在3、5min时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AF诱导的血小板1、3、5min聚集率,HD在1、3min时抑制作用较强,SAL在3、5min时抑制作用较强。③HD、SAL,和AN对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HD、SAL和AN在离体水平可不同程度抑制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HD的抑制作用最强,可视为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剂量川芎嗪对人血小板聚集ADP,AA,PAF三条激活途径的抑制作用,以期进一步探讨川芎嗪抗血小板作用及活血化瘀机理。结果表明:0.14~0.56mg/ml的川芎嗪均能显著地抑制三条激活途径,且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鹳草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Born方法观测老鹳草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运用玫瑰花结实验测定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反应,以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检测老鹳草索对激活的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结果 老鹳草素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AD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0.4和1.1μmol/L;5 mg/kg的老鹳草素灌胃亦明显抑制AA、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老鹳草素显著降低洗涤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减少细胞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其IC50分别为71.9、84.9、62.9 μmol/L.老鹳草素明显阻抑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并抑制肉豆蔻佛波醇(fMLP)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IC50分别为3.2和10.2 μmol/L.结论 老鹳草素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小板内钙水平,同时阻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络泰粉针剂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络泰粉针剂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毛细管法及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络泰粉针剂对动物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络泰粉针剂可使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能力明显下降。另外,络泰粉针剂还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结论:络泰粉针剂有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752例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患者,特征为易发乌青块、齿龈出血、鼻出血和/或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血小板计数和凝血象无异常,而血小板对ADP、花生四烯酸及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的聚集反应有不同的缺陷者,共238例(31.6%)。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正常,因而认为本病是一组继发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锌离子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过滤后血小板,在体外加入Zn^2 或其他诱聚剂观察其对血小板的诱聚作用和相互作用。结果:在Zn^2 为60~800μmol/L时可诱导凝胶过滤后的血小板聚集。这一聚集过程不伴有ATP释放,并且不受环氧化酶抑制剂的影响。结论:Zn^2 诱导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有关,而且需要纤维蛋白原的介导,由此提示二价锌离子可能在血栓形成与止血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复方马齿苋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考察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如何合理组方联用 ,以便寻找最佳防治方案。方法 选用有重复的正交试验设计 ,考察 3个因素、2个水平及各因素间的一级交互作用 ,根据正交表L8(2 7)安排试验因素 ,分析复方马齿苋 (A)、复方微量元素 (B)、复方决明子 (C)对高脂血症等的防治作用。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等 8个指标 3个因素A间、B间、C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A2 >A1,B2 >B1,C2 >C1。A ,C ,B同时应用效果最好 ,且作用A优于C优于B ,最优组合为A2 C2 B2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复方马齿苋及其组合皆能阻止血清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膜流动性微粘度数值、红细胞刚性指数(IR)升高 ,提高载脂蛋白A1(apoA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水平 ;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合理联合应用 ,发挥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