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在表现时间强大破坏力的同时,还通过其神秘性、神圣化和空间化展现出抗争时间和挑战时间的方式,体现了诗人独到的时间观。自然意象诗歌呈现出爱尔兰西部地理空间中的植物、动物和风景,并深刻地揭示了统摄叶芝诗歌整体性的时间主题,还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叶芝诗歌时间主题的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2.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叶芝诗歌以东方神秘主义的象征著称于世。玫瑰、狮身人面怪、天鹅和螺旋是叶芝诗歌中具有凸现主题意义的意象。其来源有二 ,对《旧约圣经》抒情诗风格的继承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直接来源 ,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对中国和日本诗歌的模仿学习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从客观意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意象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模型:集合-理论模型、语义特征-比较模型、心理扫描-认知地图研究和意象的提取与再现研究,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单独意象:岛屿、树林、苹果花以及组合的意象;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叶芝后期诗歌意象:石头、玫瑰、天鹅中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揭示其中的认知因素、诗人情感和其爱尔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叶芝的现代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叶芝的现代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叶芝虽然不处于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中心,但其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叶芝对现代主义的态度是否定的,然而叶芝诗歌中的意象、思想无疑有着深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Jakobson最早对衔接手段的研究,到Halliday与Hasan正式提出衔接理论,至魏在江先生提出的转喻衔接手段,衔接体系已日趋细密完善。对衔接的研究逐渐从篇内到篇外,从系统功能发展到语义、语用、认知及文体学研究的视角。Fauconnier与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诗歌意象与衔接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概念整合理论能够阐释、论证诗歌中的意象具有衔接功能。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叶芝诗歌中的意象意义构建进行认知文体分析,一方面验证诗歌意象具有强大的衔接力,另一方面尝试挖掘叶芝诗歌意象衔接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芝的诗中充满了"可怖的美的诞生"的意象,它们象征着一些事件的突然爆发,或者某种无法控制的神秘力量的释放或者存在。叶芝在诗中赋予这种力量以各种各样的意象,对这种意象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持有非常矛盾的态度和观点。文章通过对三首诗歌的细读来分析叶芝如何通过一些神秘主义的象征来预示一些"可怖的美的诞生"和他对这种诞生所引起的影响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8.
威廉·勃特勒·叶芝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虽篇幅不长却意象纷披、内涵丰富,本文试图结合弗洛伊德、荣格及弗莱的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视角重新解读叶芝的《驶向拜占庭》,以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湖心岛茵尼斯芙里》由爱尔兰诗人叶芝所作,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以其简洁的语言与轻快的行文风格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归隐愿景。其中归隐意象的运用为其归隐思想的传达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由此体现了叶芝创作和艺术思想中的东方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歌中"悲剧中的喜悦"展现了老年主人公的力量和勇气,是对"变老"这一悲剧的积极反抗."悲剧中的喜悦"使叶芝的"变老"诗歌脱离了哀伤的基调,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叶芝通过"悲剧中的喜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有尊严的变老之路.  相似文献   

11.
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后期象征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有意识的运用艺术技巧将诗歌美学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对象征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对叶芝诗歌生成模式的考辨、论析探视出他诗歌写作的内部视域与外部的现实世界隐匿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展现出叶芝独特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叶芝早期诗歌作品及中晚期代表作的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围绕着叶芝一生的众多两极冲突正是形成其作品魅力的根源,也是其诗歌中的主题。早期的叶芝徘徊在梦幻、仙境与现实之间,极力追求一个自足自在的诗性空间;中期之后,随岁月而来的智慧使得叶芝开始追求永恒的艺术及人生和艺术的完美合一。  相似文献   

13.
叶芝的民族主义态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在这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诗歌也是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一大主题。文章分析了叶芝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思想,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认为节奏是表现诗歌的时间艺术,意象是表现诗歌的空间艺术,节奏和意象如何配合成为现代主义诗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二三十年代不同时期现代主义诗歌中,人们往往偏重节奏和意象二者中的一方面,而40年代郑敏是通过情绪节奏和独特的意象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节奏和意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叶芝的诗歌中,对称是一种典型的结构,也是他思考世界和诠释"人"的复杂性的独特形式。叶芝在诗中扮演牧羊人、老人、青年等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让他们作为自我的镜像,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诗歌中,构成别具意味的对称关系来呈现对相同的主题进行多角度探讨后的理解。由抒情主体的对称延展到诗歌主题的对称,叶芝最终指向的是"人"所面对的困境,其诗歌理念也正是通过这一写作方式得到了实践,并从浪漫主义深化到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意象的"破解"和"跨越"的处置方法,让时间跨越古今。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成为其构建爱尔兰民族性的基础,爱尔兰原始的乡土文化被视为其民族根性的源泉,然而这种民间性又与诗人精英性的气质相抵触。在建立现代的民族诗歌的过程中,叶芝瞥见了神秘的东方传统这一蹊径,用东方文化的宇宙观与美学观为灵感来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裂隙。可是强烈的民族诉求又决定了诗人强力主体性的始终存在。通过对东方传统中"无我"的挪用来确立"自我"的民族意识,叶芝的诗歌始终显现出无法超脱的种种悖论。然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也正凸显了叶芝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和空间意象"跨越"、"变异"和"重建"的处置办法,让时间跨越古今,让空间异变方位。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横向的空间变异,以及纵横交织的时空错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情诗歌已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也创作了为数不少的爱情诗歌。影响二人创作最核心的心理原因是李敖的唐璜情结和叶芝的童话情结,诗人的人生经历对这两种情结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两种表面上大相径庭的情结有着相同的本质,即都源于对完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