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者回顾连续的2100例CT检查,其中160例有腹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和癌转移是腹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本组分别占45%和49%。9例(6%)为良性淋巴结肿大,分别继发于慢性淋巴组织增生、结核、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慢性皮肤病引起的淋巴结炎症、纤维变性引起的特发性淋巴结肿大、慢性腹膜炎症、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克隆氏病。5例经活检,4例经CT随访检查证实为良性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就诊的15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检查,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及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各自超声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①良性淋巴结肿大组43例(反应性淋巴结23例,结核性淋巴结2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107例(淋巴瘤26例,转移性淋巴结81例)。②恶性淋巴结肿大组的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L/S)〉2者有94例(87.8%),淋巴结边缘模糊有60例(56.1%),淋巴门消失101例(94.4%),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9例(20.9%)、7例(16.3%)、8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淋巴结肿大分为中央型、边缘型、淋巴门型、混合型及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良性组的比例分别为16.3%、9.3%、46.5%、18.6%、9.3%,恶性组比例分别为32.7%、24.3%、22.4%、13.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有助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及诊断。方法对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46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节病8例,淋巴瘤14例,结核4例,转移性淋巴结癌20例。结论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活检证实28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8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8例,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仅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双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9例,单发结节1例,血管束增粗的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浅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5例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5例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99例取材满意,组织学诊断率达94.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安全准确,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不断提高超声对反复腹痛患儿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86例超声检查的反复腹痛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超声检出率。结果超声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肿大淋巴结80例,超声检出率93.0%。结论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准确性高,可作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小儿反复发作腹痛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B超对猫抓病诊断价值探讨(附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图像的分析,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系用B超对23例疑有猫抓病患者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包膜及内部回声进行检测。结果 具有猫抓病特征性肿大的淋巴结占本组病例的69.6%(16/23例);猫抓病肿大的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表现,即肿大淋巴结内有小簇状稍高回声,较大淋巴结周围可见较小淋巴结呈卫星样分布。结论 B型超声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洪伟峰 《江西医药》2015,(3):271-272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个胸部结节病病例的CT表现。结果18个病例均表现为胸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8例,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17例,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例。有12例表现为肺部病变,其中多发结节9例,磨玻璃样影4例,不规则线状影6例。5例并有胸膜病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临床意义。结果: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中,18例淋巴结增生,12例淋巴结炎,7例淋巴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9例淋巴结转移癌。结论:通过高频彩超检查淋巴结声像图特点可初步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早期必要依据,是一种非创伤性、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超高频探头对小儿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6例小儿使用彩超高频探头进行腹腔淋巴结检查,观察淋巴结分布、大小、回声、血流信号.结果 91例小儿腹腔内发现肿大淋巴结.结论 彩超高频探头能清晰地显示小儿腹腔肿大淋巴结,通过肿大淋巴结分布及声图像特点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T诊断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转移检查方法及价值。方法 :挑选 CT检查发现内乳淋巴结肿大的 10例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 ,内乳淋巴结肿大 13枚。位于右侧内乳淋巴结链 5枚 ,左侧 8枚。 8例单侧单个肿大 ,1例双侧三处肿大 ,1例双侧两处肿大 ,距中线距离 2 .6cm~ 5.0 cm,距皮肤垂直深度 1.9cm~ 3 .0cm。淋巴结直径 0 .60 cm~ 1.0 0 cm。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转移之内乳淋巴结 ,为乳腺癌的 TNM分期及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照谢野的设定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通过对50例腹腔包块待诊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观察腹腔干淋巴结肿大形态、结构的表现。结果本组50例,腹腔干淋巴结肿大共80枚,其中结核性淋巴结肿大者占60%(30/50);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者占30%(15/50);淋巴瘤占6%(3/50)。与临床符合率96%。结论彩色多普勒影像对腹腔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03例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100.0%),咽峡炎96例(95.0%),肝脏肿大54例(53.0%),脾脏肿大37例(36.0%),双眼浮肿59例(58.0%),鼻塞45例(44.0%),皮疹37例(36.0%),咳嗽27例( 26.0%),呕吐、腹泻31例(30.0%);合并肝功能损害49例(48.6%),支气管炎肺炎17例(16.5%),心肌损害37例(36.5%),血小板减少2例(2.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者101例(98.0%),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者103例(100.0%),EB病毒IgM检测阳性者92例(91.0%).治愈94例、好转9例,治愈率100.0%(103/103).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双眼浮肿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及EB病毒IgM阳性具有特异性,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AIL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本文分析收治的 7例AILD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 ,并结合文献讨论以增进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9年~ 2 0 0 0年本院收治 7例AILD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年龄 4 9岁。病程 1个月~ 2年 ,均起病急 ,病情进展快。二、临床表现 :7例有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较多 ,6例直径为 1~ 4cm不等 ,质地中等 ,压痛 (- ) ,晚期融合 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 3例 ,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2例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发热 5例 ,热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在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超声以及CT对其进行检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价值。结果超声诊断淋巴瘤、炎性淋巴结肿大、转移瘤、淋巴结结核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P <0.05)。结论超声可以根据腹部淋巴结病变的大小、形态等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进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李秦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33-1935
目的:探讨超声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71例155个肿大淋巴结,并回顾性分析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活检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3月。结果:71例患者155个肿大淋巴结中,18个为急性淋巴结炎,26个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5个为淋巴结结核,8个为淋巴瘤,45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0例患者43个淋巴结误诊。超声诊断准确率是约72%。结论:超声检查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对鉴别淋巴结良、恶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诊断中有部分交叉,最后诊断仍要靠组织病理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鉴别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彩超对78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305个淋巴结,进行2D、CDFI、PW等超声检查,并详细记录超声表现。结果反应增生组37例,结核组14例,恶性肿瘤转移组17例,恶性淋巴瘤组10例。结论通过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综合分析,可以做出较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的患者2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及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2例颈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反应性增生97例,淋巴结转移性癌90例,淋巴结化脓性炎50例,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性炎35例,淋巴瘤10例。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结论:细针针吸细胞学可以用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浅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病例96例,统计年龄、性别、淋巴结大小、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 96例患者中94例穿刺取材成功,成功率97.9%(94/96),组织学诊断率99.6%,其中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35例,性质不确定3例,取材不满意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安全、准确、诊断率高,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可作为对淋巴结肿大性质确定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对其确诊率和临床病例对照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130例被确诊为颈淋巴结肿大,确诊率为95.6%。淋巴结炎87例,经临床确诊85例,确诊率为97.7%;淋巴结核6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83.3%;恶性淋巴瘤7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71.4%;淋巴结转移瘤34例,经临床确诊33例,确诊率为97.1%;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误诊。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