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仲丁醇在Cu-ZnO-Cr2O3/SiO2催化剂上的脱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Cu-ZnO-Cr2Oa/S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借助XRD,TPD,TPR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反应和催化剂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仲丁醇在Cu-ZnO-Cr2O3/SiO2催化剂上的脱 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Cu-ZnO-Cr2O3/SiO2 催化剂, 考察了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 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借助XRD, TPD, TPR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焙烧温度、 还原温度、 还原时间和载体的预处理对仲丁醇的转化率 和甲乙酮的选择性均有较大影响. 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反应和催化剂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尿素为沉淀剂, 采用均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层状Cu/Zn/Al 水滑石化合物. 将前驱体材料经焙烧、还原后得到Cu/ZnO/Al2O3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CO2 加氢合成甲醇反应. 采用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热重(thermogravimetric, TG)分析、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 XRF)分析、N2吸附、H2 程序升温还原(H2-temperature program reduction, H2-TPR)、氧化亚氮(N2O)反应吸附、CO2程序升温脱附(CO2 temperature program desorption, CO2-TPD)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相对于传统共沉淀法, 以尿素作为沉淀剂, 通过均相沉淀法所制备的前驱体的结晶度更高、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金属Cu 的分散度更好. 另外, 采用回流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活性评估结果表明, O2转化率随金属Cu 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而甲醇选择性则与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分布有关. 因此, 采用尿素回流处理均相沉淀法制备的Cu/ZnO/Al2O3催化剂的甲醇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铝板阳极氧化生成的多孔质氧化膜为载体,采用电解负载法将铂负载在载体上,制得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的催化剂。从催化剂的负载量和催化活性出发,对电解负载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低电流密度及较短的电解负载时间是较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实验还表明,利用电解负载法负载的催化组分在催化剂中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在Cu-SnO2/Al2O3催化剂中,研究制备方法对顺酐加氢产物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Cu-SnO2/Al2O3催化剂有较高的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选择性,如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在280℃,顺酐转化率为94.4%,γ-丁内酯选择性为100%;而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的琥珀酸酐选择性,在220℃,顺酐转化率为98.5%,玻珀酸酐选择性为76.4%。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土金属Mg对SiO2进行预处理后, 用浸渍法制备Cu-ZnO/MgO-SiO2催化剂.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Mg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考察该催化剂对仲丁醇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采用XRD,TPD和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Mg的加入提高了Cu组分的分散度, 同时降低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 调节合适的Mg质量分数可获得性能较佳的仲丁醇脱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Ag/Al2O3选择性还原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Ag/ Al2O3催化剂在处理稀燃机动车尾气中NOX实用化,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活性 Al2O3为涂层,以Ag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了Ag/ Al2O3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整体式Ag/ Al2O3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氧化铝涂层的形成以及Ag活性组分负载过程中干燥方式和焙烧气氛条件对催化剂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干燥方式明显提高了Ag在 Al2O3表面的分散性,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NOX还原反应活性;焙烧气氛对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氧化铝涂层负载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单位体积载体上的Ag活性位数量,从而使反应温度窗口得到扩展, NOX转化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纳米催化剂KF/Al2O3制备条件的正交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碱KF/Al2O3催化剂工艺参数.以丙烯腈和丙二酸二乙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收率为考察指标,对催化剂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并根据回归拟合的多项式数学模型,讨论了浸渍法制备的较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制备方法对Ce-Ni/ Al2O3催化剂还原和吸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和O2室温吸附方法,研究了两种方式制备的Ce Ni/Al2O3催化剂的还原行为和吸氧能力,以Ni/Al2O3和Ce/Al2O3为对照物研究了Ce、Ni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剂的还原行为和吸氧能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单独负载在Al2O3上的Ce和Ni组分的吸氧能力有很大差异,Ce物种表现出良好的吸氧能力;Ce和Ni组分同时负载在Al2O3上时,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催化剂上低温可还原物种的形成,改变了低温可还原物种的分布,提高了623K还原后的吸氧能力;先浸Ce物种并分解后再浸Ni的Ce Ni/Al2O3催化剂,其吸氧能力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内氧化工艺对Al2O3/Cu复合材料中Al2O3颗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块加入法和分别加入法两种内氧化工艺,将CuO和Al粉末加入到Ar气保护的铜液中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上观察分析了Al2O3颗粒的数量,分布及材料的相组成。结果表明,压块加入法生成的Al2O3颗于枝晶状分布,最体保温时间为30-45min。分别加入法生成的Al2O3颗粒呈弥散状分布,最佳保温时间为45-60min。  相似文献   

11.
以碳氢化合物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被认为是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XRD、XPS及TPD表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用C3H6作还原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H2O及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 ℃,在反应温度为400 ℃时,NO最大转化率为95%. 水蒸汽存在下,NO转化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方向移动,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90%,对应的反应温度为450 ℃. 添加φ(SO2)=0.009%后,催化剂在低于350 ℃的区间还原NO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表现出促进作用. 当反应温度大于350 ℃后,催化活性明显下降,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58%.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SCFD)制备Fe2O3/Al2O3二元超细复合材料,并用XRD,TEM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红色、分散性好、粒径小于1μm的Fe2O3/Al2O3二元超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用EXAFS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Al2O3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较温和的还原气氛和还原温度有利于制备高分散的Cu催化剂,在还原前较小的焙烧温度有利于制备较小颗粒的ZnO粒子,此研究表明Cu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铝阳极氧化法和浸渍法制备出新型SO42-/Al2O3-Al固体酸催化剂,通过BET,XRD,XPS等物性表征,考察了阳极氧化时间、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BET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要小于载体Al2O3的比表面积;XRD结果表明,载体Al2O3为无定形结构,且负载SO42-后,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没有发生改变;XPS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主要由SO42-和Al2O3组成。活性评价表明,该催化剂对酯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TiCl4、La2O3、Al片为原料,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La2O3/Al2O3/TiO2纳米复合粉体,采用DSC-TG、XRD、TEM技术对该纳米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粉体经La2O3掺杂和Al2O3复合后,其耐温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复合粉体经900℃煅烧后,粒径在32nm左右,锐钛矿含量约为77.2%(mol%)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快速燃烧方法制备了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脲与NO-3摩尔比为0.26、预置反应温度为500℃时,制得了分散度较好、颗粒较细的Cu/ZnO/Al2O3催化剂,其粒径和比表面分别为16nm和93.5m2·g-1.制备参数对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制备过程和机理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