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褚作勇 《山西建筑》2005,31(11):151-152
从建筑学专业CAD课程的发展趋势出发,强调了建筑CAD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建筑CAD课程与建筑学其他课程的关系,提出了以设计表达为导向的建筑CAD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建筑装饰专业CAD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如何用这一工具作图,而应该建立CAD教学体系,更多地教学生如何用它来辅助设计;并就我校建筑装饰教研室在本专业CAD教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天正建筑CAD软件TArch是国内最早在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商品化建筑CAD软件之一,今天的天正软件已发展成为涵盖建筑设计、装修设计、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电气与建筑结构等多项专业的系列软件,并针对日新月异的房产发展商提供房产面积计算软件等。天正首先提出了分布式工具集的建筑CAD软件思路,彻底摒弃流程式的工作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独立的、智能高效的绘图工具。由于天正采用了由较小的专业绘图工具命令所组成的工具集,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可靠,而且在软件运行中不对AutoCAD命令的使用功能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不断渗透到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使我国在建筑给排水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建筑给水排水CAD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工作。当初计算机硬件都是采用工作站,由于它投资大,CAD的应用没能得到很好的普及,专业软件也不可能得到很  相似文献   

5.
建筑CAD标准是实施建筑协同设计的基础和前提,而CAD图层标准是关键。本文对CAD图层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几家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以及各专业软件内置的软件标准,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目前国内CAD图层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最后,对国内基于BIM的建筑协同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许巧林 《山西建筑》2014,(18):277-278
通过分析《建筑CAD》传统教学的不足,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针对《建筑CAD》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内容,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操作和专业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易家松  周欣 《山西建筑》2007,33(13):367-368
利用CAD的VBA二次开发技术进行建筑给排水专业CAD设计中的图层标准化设置和管理,从而有效地规范设计工作,加强设计者直接的协作交流,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
唐鹏 《江西建材》2014,(5):271-271
建筑CAD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根据高职院校课程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教学现状的不足,分析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突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筑CAD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的"亲密伙伴"。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关系到了我国建筑设计业各阶段的关键技术甚至是生存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有必要以局外的视角,以客观的态度来解读一下建筑CAD与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关系,审视建筑CAD对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影响,这样才可真正用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工具,用其来创造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筑数字化论题之一:终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建筑CAD完成了设计的人力节约,BIM的软件实现,使CAAD向数字建筑化转变并进一步促进建造的物力节约.传统CAAD已经在走向终结,数字建筑需要超越CAM)的工具性,更将带来行业体系和专业观念的现代化跃升,而对BLM中动态的信息流变的研究将使建筑设计本身具有循证设计(EBD)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出现的剖面建筑现象,其外部形态的剖面性强调了空间和建筑形态生成的思考方式。从"功能"(program)和"身体"(body)的感知出发是其两种典型的空间思考方式。这类建筑强调建筑生成的"过程"(process);剖面成为一种思考方式;它重新挖掘了建筑的"概念"(idea),强调建筑图纸和建造的密切关联,对当代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人才"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我国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几年利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效,尝试性地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建筑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找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自己意见与建议,希望对深化我国高职建筑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基于WORKSHOP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探讨了Workshop教学模式的空间形态和教学组织,指出其核心是建筑空间的“3D营造”,即形成二维、三维、虚拟现实(VR)等多层次的空间表达。Workshop包括一个较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和较为宽敞的室外场所,配置制作、材料、构造、多媒体等室内空间和大型数码影像系统,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真景”与“幻境”相融合的空间形态和支持平台。最后探讨了基于Workshop教学模式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BIM软件建立适合教学的中小型工程图纸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对建筑构造的理解和工程图识读的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步从以往抽象、枯燥的学习模式转变借助计算机展示、生动立体为主的学习模式,适应专业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5.
A distinction between imaginative and notational use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s is introduced. The case of Mies's Brick Country House is used to suggest that drawings in the imaginative mode are often architectural works in their own right, and that they can function as works by invoking a special mode of visual attention. Such an attention is essentially an act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 or depiction, in that it involves sustained perceptual parsing of the drawing in terms of objects or figures that are not literally present but are still responsive to propositional thought. It is further shown, with the help of some recent work in philosophy, cognitive science and art criticism, how such a representational mode of viewing drawings leads to an imaginative engagement that is the hallmark of an aesthetic experience. It is finally suggested that such a potency of depictive representation has been exploited through history, not just in making presentational drawings, but in the visual design of buildings as well. The purpose of representation, thus, is not so much to use an artefact — say a building — to state a proposition, but rather to help to give it a perceptual structure that can sustain imaginative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6.
魏薇  王玉英 《华中建筑》2009,27(11):104-106
该文以复兴传统手工业为出发点,从"街"、"坊"、"院"、"居"等传统概念入手,建立一种老街更新改造的新思路——"百工坊"。通过对传统空间模式和生活模式的探讨,在保留传统生活模式基础上,对老街地块更新改造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方法、改造方式及建筑设计思路等方面深入分析,同时对老街肌理,功能结构及改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提出延续小城镇街道肌理的设计手法,建立了新的"坊居"模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7.
Needle Point Cloud is a series of framed, computationally embroidered architectural drawings that explore the aesthetics of computerized needlepoint and its power in the production of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Using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point clouds, I seek to materialize ephemeral datasets through topological embroidery in Needle Point Cloud, exploring the criticality of this feminine craft by depicting memorable neoclassic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marks in Iowa.  相似文献   

18.
德勒兹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师的思维、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图解"、"块茎"、"褶子"、"游牧"……主要思想是德勒兹哲学的最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现象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图示和可操作性,对当代建筑师在思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设计手法、生成方式……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受德勒兹...  相似文献   

19.
谢英俊近年来无论在台湾、还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实践项目,都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并获奖和展览无数.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的成绩使谢英俊拥有“灾难建筑师”、“人道主义建筑师”、“公民建筑师”等美誉,但这仅是媚俗的赞誉.在脉络性的理解架构里,检视建筑实践与欲解决问题的关系性构成.亦即回答谢英俊建筑意识形态召唤了什么?而建筑实践又回应了什么?包含从理论上分析其超越现代性与一般灾后重建的不同,最终将谢英俊的建筑实践归结为“社会性建筑”.  相似文献   

20.
严钧  许建和  梁智尧  李苏旻 《工业建筑》2011,41(8):22-23,33
以长沙火车北站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展开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测绘,绘制现状测绘图,收集及整理各方面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和更新对策,并进行重新规划以及单体建筑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