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目的探讨嗅球摘除昆明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嗅球摘除昆明小鼠模型,采用小鼠跨杆运动实验和小鼠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活动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前额叶皮质、边缘系统和纹状体CHAT的表达。结果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昆明小鼠的游泳时间(P〈0.01)和游泳错误次数(P〈0.05)均较假手术组和嗅球不完全摘除组升高;嗅球完全摘除第14天小鼠的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皮质、基底前脑M eynert基底核CHAT阳性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数量减少,染色减弱,平均光密度值减少(P〈0.01),而纹状体CHAT阳性神经元无明显改变。结论嗅球摘除昆明小鼠出现明显的陈述性学习记忆障碍,前额叶皮质、海马、内嗅区和M 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出现AD特征性的行为改变和生化改变。  相似文献   

2.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鼠脑震荡模型观察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改变,初步探讨脑震荡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建立脑震荡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MWM)实验评价学习记忆功能,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标记大鼠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震荡后1~7天进行MWM实验的大鼠在前3天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N)、斜角带核垂直支(VDB)ChAT阳性表达细胞数在脑震荡后明显减少(伤后1、2、4、8天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在脑震荡后明显减少,这可能与脑震荡后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例.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 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n,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簇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 %,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 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胞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 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nert基底核(NB),占68 1%,胞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海人藻酸 (KA)对大鼠脑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毁损后胆碱能 (AchE)纤维的数目和形态的改变 ,以探讨何首乌 (PMT)对胆碱能纤维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兴奋性神经毒素海人藻酸 (KA)损伤基底前脑 (BF)Meynert核团、内侧隔核 (MS)及斜角带核 (DB) ,建立毁损模型 ,用何首乌喂饲毁损实验组 ,并使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乙酰胆碱能纤维的改变及可能的用药后保护和活化作用。结果 :何首乌喂饲组与非何首乌喂饲组相比 ,其投射到海马及大脑皮质的AChE纤维数目多 ,纤维形态无破坏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何首乌对大鼠脑胆碱能神经投射纤维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嗅球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法对大鼠嗅球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嗅球纤维不仅投射至基底嗅区,还至下丘脑外侧区、视前区和内梨状核。此外,还有更广泛的脑区发出纤维直接终止于嗅球。这些区域涉及前脑,间脑和脑干,其中某些核团与嗅球有往返的纤维联系,构成反馈环路。为解释由嗅刺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情绪和内脏反射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也阐明了边缘系统-中脑环路与嗅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和纤维在基底前脑的分布,方法 应用改进的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基底前脑内的NOS阳性结构。结果 NOS神经元除分布于尾壳核,腹侧苍白球Calleja岛、嗅结节,斜角带核外,还分布于梨状核和杏周皮质,NOS纤维密集分布于Calleja岛。结论 NOS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基底前脑,提示一氧化氮与基底前脑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免疫组化法观察了猫基底前脑内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细胞形态特征,并研究了在切断一侧伞一穹窿后,隔区胆碱能神经元消失情况。含有胆碱能神经元的核包括:内侧隔核、斜束带核、隔袱核、尾核、苍白球、下丘脑视前区和外侧区及冠状回邻近的皮质区。核中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梭形或三角形。以中型(20-25μm)和小型(<20μm)为常见,偶有大型的(>25μm)。切断一侧伞—穹窿后,术侧内侧隔核和斜束带垂直部胆碱能神经元比健侧的明显减少(P<0.01),说明此处胆碱能神经元发支经伞—穹窿投射至海马。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类型脑震荡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初步探讨脑震荡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36只,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模型,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标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光镜下计数,并捡测反映ChAT活性的荧度值。结果 单纯型、复杂型脑震荡与对照组相比,复杂型脑震荡组与单纯性脑震荡组相比,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ChAT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ChAT活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同类型的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程度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脑震荡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较。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m,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族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胸体以卵圆形,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胸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NB),占68.1%,胸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3月龄)、老年对照组(24月龄)和老年用药组(24月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其学习记忆能力,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老年用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自第3d起较老年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用药组基底前脑ChAT阳性细胞数目与老年对照组相比,MSN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NBM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DB内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与其保护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增强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扬子鳄嗅球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和亚铁氰化铜法,观察扬子鳄嗅球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特征,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扬子鳄嗅球内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布,神经元主要集中分布在嗅球的僧帽细胞层,形态为中小型细胞,胞体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梭形,突起较短。结论:扬子鳄嗅球内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均有分布,提示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在扬子鳄嗅觉信息的传导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BSA)对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形态、生存率、凋亡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在体外水平研究AGE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缺失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观察细胞生长变化,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用300μg/mLAGE BSA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中和抗体阻断处理原代培养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作用不同时间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经比色法检测ChAT和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 AGE-BSA干预胆碱能神经元72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损伤性变化,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增高,ChAT活性明显下降,AchE活性明显升高;RAGE中和抗体阻断组72h较之AGE-BSA组,细胞形态损伤变化较轻,生存率偏高,凋亡率较低,ChAT活性较高,AchE活性偏低,但比空白对照组生存率降低,凋亡率增高,ChAT活性明显下降,AchE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72h可以引起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并造成ChAT活性下降和AchE活性明显升高,部分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减弱其损伤作用,提示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其受体参与了对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荧光金逆行追踪法研究大鼠屏状核的传入投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峡  黄绍明  陈婷婷  潘剑 《广西医学》2009,31(5):633-635
目的研究荧光金(FG)逆行追踪法研究大鼠屏状核的传入神经纤维联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通过立体定位,插入吸有荧光金的微玻管,用微电流将荧光金导入屏状核以追踪传入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大脑嗅球、前嗅核、躯体感觉皮质、运动皮质、额叶联络皮质、眶外侧、内侧皮质及扣带皮质、边缘皮质、丘脑、岛叶皮质等区域发现有阳性标记FG细胞。结论屏状核与大脑各部有广泛的纤维联系,接受来自嗅球、大脑皮质、丘脑及边缘系统等处的神经纤维传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联合使用时对鼠胚基义离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成NGF、BDNF、NGF+BDNF和对照4组。采用细胞培养和脑内移植手段及AChE组化染色、显微测量和图象分析等技术。检测各组胚基底前脑培养4天和8天时的AChE阳性神经元数、胞体直径、胞体发出的突直数及最长突起长度以及胚基底前脑移植至脑内4.5个月时移植区内AChE阳性元数、细胞面积和纤维密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cholinergic neurons in the basal nucleus magnocellularis (N BM) and the medial septum are affected in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human a 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770 (APP770).
Methods
Eight age groups, from 3 months old to 10 months old, of either heterozygous tra nsgenic or non-transgenic mice were used for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 s taining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number of ChAT-positive neurons was co unted on the MCID Image Analysis System. Neur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are a CA1 of hippocampus were also stained with cresyl violet and counted using opti cal dissector technique.
Results
There is no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forebrain cholinergic neurons in the transge nic mice up to 9 months of age. A loss of these cholinergic neurons starts in 9 months old transgenic mice, with a further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BM and me dial septum neurons in 10-month-old transgenic mi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n umber of neur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al area CA1 remained unchanged.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elective loss of basal forebrain cholinergic neuron s in APP770 transgenic mi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NGF组、NGF+神经节苷脂GM1组和单纯对照组.取孕20 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子24孔培养板中,按分组加入NGF、NGF+神经节苷脂GMI和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DMEM培养液,分别于体外培养12、18、24、30 d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显微镜下计数各孔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数,每孔随机测量和计数20个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胞体直径、发出的突起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数据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培养的4个时期,NGF组和联合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单纯对照组,神经节苷脂GM1+NGF组的各项数据,特别是最长突起长度优于单独使用NGF组.结论 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及NGF单独应用不仅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可延缓体外长期培养的人鼠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原代培养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各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细胞毒性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并进行鉴定, 用2μmmol/L的Aβ1-42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干预, 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印记观察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为0, 24, 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Kir6.1、Kir6.2和SUR1、SUR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24h后, KATP通道亚基Kir6.1及SUR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亚基Kir6.2及SUR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Aβ1-42作用时间达72h后, KATP通道各个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Aβ1-42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不同的时间段(24h和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增加速度不一致。可能由此改变KATP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Aβ1-42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