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在最为关键的两岸关系与经济民生问题上没有任何积极努力与建树,内政处理也一塌糊涂,反而在政治改革问题上大下功夫,高举"转型正义"大旗,将推动"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与"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作为首要政治目标,并以绿营在"立法院"的多数优势强势推动,将"转型正义"作为施政主轴。那么,什么是民进党的"转型正义"?蔡英文、民进党推动"转型正义"的真正目的何在?《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是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即将到来的台湾"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蔡英文在4月9日民进党举行的2015年首次"中国事务委员会"上通过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转述了其讲话与立场:"她充分理解各界关切,也体认民进党重返执政在两岸关系上必须承担责任,‘我们有信心可以处理好两岸关系,避免意外,更不会挑起矛盾、冲突和对立’。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两岸现状’,即维系台海和平及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其根本原因是民进党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执意挑衅两岸关系,推行"事实台独"路线,欲图在海峡制造紧张局势,获取政治利益。特别是在今年台湾"双十节"上,蔡英文利用执政当局领导人之位和"中华民国庆典"之机,发表了所谓的"双十讲话",公然对两岸关系进行挑衅,更加恶化了两岸关系。种种迹象显示,由于两岸关系的紧张,台湾出现了经济停滞、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进行的局面,民进党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台湾"九合一"选举落幕,民进党多个地方执政县市"绿地变蓝天",蔡英文引咎辞去党主席职务,接踵而至的党主席补选牵动着党内派系角力。1月6日,民进党主席补选结果出炉,前"行政院秘书长"卓荣泰获民进党跨派系中生代"加持"而胜出,高呼"反蔡"口号的"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败选。然而,卓荣泰受自身政治体质孱弱、民进党派系结构等因素制约,其党主席身份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接下来  相似文献   

5.
<正>民进党上台执政已经一周年了。有民调显示,民众对蔡英文执政的满意度仅为18.4%,不满意度却有76.4%。大失光彩的数据显示了民心向背;停滞不前的两岸关系,台湾国际经济环境日渐增加的压力,被视为民进党第二次执政遇到的重大瓶颈。近日,国民党新当选主席吴敦义提出,蔡英文在陈水扁时期担任陆委会主委时,曾经承认"九二共识"。吴敦义的言下之意,是要奉劝民进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台湾202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美国一改以往低调支持某个政党或特定候选人的做法,频频向民进党和蔡英文抛出"关爱的眼神"。近期,美国还直接走上前台,借助对台军售、向蔡提供"高规格过境礼遇"等动作,全面配合民进党"抗中"选举主轴,企图拉抬其选情。美国"用心良苦",强势且深度介入台湾选举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扶持"代理人",实现所谓"以台制华"战略图谋,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7.
正8月27日,即蔡英文上任百日,台湾各方民调显示,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的满意度大幅下降,不满意度急升,已经出现"死亡交叉"。民众对"行政院长"林全不满意度暴增,"独派"大老吴澧培点名让他下台。刚刚过去的花莲市长补选,蓝绿双方重军压境。民进党有意借拿下花莲市,缓解执政后状况频出的压力,国民党更是势在必得,把补选视为对蔡英文执政百日信任度的投票。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月16日,台湾"大选"和"立委"选举画上了句号。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689万余票、56%得2016.0票率当选"总统"。在总席次113席"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获得68席、国民党35席、"时代力量"5席、亲民党3席。经过本次选举,台湾的政治结构彻底"绿化",民进党开启了第一次全面执政,"时代力量"进入"立法院",改变了"立法院"的政治生态。"太阳花学运"后,台湾政治进入年轻化的快车道,以"首投族"为代表的青年选民成为左右选举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这部分选民从小受西方价值观的教育,加上常年受"台独史观"的熏陶,因此在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观察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岛内政经发展主线,"新南向"无疑成为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南向政策"并非蔡英文当局首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李登辉及陈水扁在执政时期就曾先后竭力推动,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南向"至今仍是当年呼应当局政策前往东南亚等地投资但最终铩羽而归的台商挥之不去的阴霾。基于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规避"南向"似乎应成为蔡英文当局的理性选择。但现实是,蔡当局又再次扛起"南向政策"的大旗,并冠之为"新南向政策"。  相似文献   

10.
谢楠 《世界知识》2016,(6):65-67
正2016年岛内政局出现重大变化,民进党第一次实现了完全执政(同时获得最高行政权和民意代表机构多数席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但摆在民进党和蔡英文面前的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烂摊子":台湾社会各类矛盾长期累积,公权力部门治理绩效低下,社会氛围沉闷却又焦躁。其中台湾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极为突出,或将成为民进党执政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3日,台湾2020地方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内初选民调揭晓,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大胜对手——前"行政院长"赖清德8.2个百分点强势出线,确定将代表民进党角逐2020选举,争取连任。这个结果和两个多月前很多人的预测大相径庭。在岛内舆论看来,民进党党内初选就是一出蔡英文"耍赖"的大戏,而民进党所谓的"民主招牌"也被彻底证明不过是谎言而已。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大获全胜,一举攻下22个县市中的15个,民进党的执政县市则由上届的13席缩减至6席。选后,以高雄市长当选人韩国瑜为代表的国民党县市长当选人纷纷表态认同"九二共识",呼吁两岸加强交流合作,"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成为岛内热词。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虽然口头上表态"尊重新民意",但实质上既不愿放弃"台独"主张,也不愿意  相似文献   

13.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经济出现明显逆转,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双双下滑,经济增长创下历史新低,失业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开始担心台湾会不会成为战后的“第二个菲律宾”?台湾当局在担忧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思维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错误定位与“防堵性”大陆经贸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经济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蔡英文上台执政近一年,虽然致力于政治经济社会改革,谋求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由于受其政治思维、意识形态的影响,结果是政治改革变为清算斗争,经济与社会改革混乱,争议不断,民怨升高。曾被外界视为"蓝皮绿骨"的前"立法院长"王金平也直批蔡英文当局上任至今,不仅没有实现台湾大团结,反而让台湾更加分崩离析。政治改革变成清算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并没有将她原本期待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放在  相似文献   

15.
正蔡英文执政已经过半,即将于11月举行的"九合一"选举是对蔡执政团队的"期中考",目前总体形势不利于民进党。"九合一"选举一过,台湾政治将进入围绕202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博弈的阶段。在蔡英文执政声望低迷、民意支持度不断探底的大环境之下,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被各界视为影响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重大事件。国民党在2016年跌入谷底之后,仍然处于艰难爬坡的过程中,泛蓝阵营寄希望在"九合一"选举中打一场翻身仗,一吐被蔡当局政治追杀的怨气,为2020年选举累积资本和鼓舞士气。目前,从国民党内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就职满两周年。执政时间过半,岛内各种民调均显示,蔡英文交出的"期中考卷"严重不及格,民调数字不断探底。两年间,民进党当局不但使得两岸关系大倒退,导致台湾竞争力进一步下滑,更在岛内强推种种劣政,燃起"遍地烽火"。蔡英文沉迷于立威弄权,施政荒腔走板,在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争议不断,造成台湾社会撕裂、民怨沸腾。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5日凌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在"韩流旋风"的冲击下,蔡英文的"期中考"彻底被判不及格。这场几乎可称作台湾史上最"漫长"的地方选举以民进党的惨败告终。在22个县市长席位中,国民党夺下15席,民进党仅存6席,无党籍1席。选后,国、民两党都面临政党生态与权力结构的重整,而在台湾社情民意发生重大变化、各方势力围绕2020地区领导人选举展开博弈的背景下,未来岛内政局将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8.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4,(16):62-63
<正>不管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如何走,都将受到三大结构的制约。7月20日,民进党举行了第16届第一次全体党员代表大会(简称"全代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权力结构,党主席蔡英文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其主导民进党发展转型的能力增强。今明两年是民进党推动政策路线转型的关键期,今年年底"七合一"选举不仅是对蔡英文领导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且将对民进党下一步为2016年"大选"推出新的两岸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9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蔡英文在接受其专访的时候,正式宣布将投入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于蔡英文来说,在过去执政的近三年间,不仅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台湾经济也步入困境,其民调始终徘徊在谷底。2020年,蔡英文将迎来也许是她人生的最后一场选举。既然没办法让台湾"货出去"——通过改善经济和民生赢得连任,蔡英文只能"豁出去",放手一搏,试图从谷底翻身,赢得2020选举。  相似文献   

20.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0,(21):48-49
<正>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压力下,民进党一直在尝试调整两岸政策,然其结构性矛盾未除,任何细节变化的效果都将十分有限。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新北市长参选人蔡英文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称,"两岸政策稳定性很重要,民进党若再重返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闽南话,意指蛮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