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霍金     
正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英国牛津。小霍金从小就和别的小孩不同,常常望着书架的书默默发一阵子呆,这似乎比玩具更能吸引他的注意1959年,霍金入学牛津大学。1962年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并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21岁时霍金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相似文献   

2.
霍金打赌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因写《时间简史》而一举成名。此书向普通大众解释了宇宙的运行模式,深得广大科学爱好者的好评。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常常喜欢就自己研究的黑洞理论,与人进行打赌,而且往往是输多赢少。这不仅使得他在世界科坛上趣闻不断,同时也告诫人们,对专家和权威的话盲从不得。今年夏天,国际物理学界在爱尔兰召开了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大会。霍金教授在会上当众宣布了他对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认为,黑洞不会将进入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反而会将这些信息“撕碎”后释放出去。该假设的提…  相似文献   

3.
吾师霍金187     
正淡金色的夕阳斑驳了讲台,割了条条盘虬的树影,铺在地面。一切似乎都已死去,只剩下时间流逝的声响。手臂一阵刺痛,我叫了一声,撕破了这静谧的气氛。刚从刀光剑影中回到现实的我精神恍惚地环顾四周,一个宽大的身影逆着微光,勾勒出暗淡的轮廓。"玩脑控游戏超时了?"他转过头,棱角分明的侧脸笼罩在霞光中。"早啊,老师。"我尴尬地从耳后取出游戏芯片,万万没想到老师没有休眠,明明已经放学好久了。  相似文献   

4.
霍金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是现代理论物理的天才和奇人。我要感谢霍金 ,不是因为他在理论物理领域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而是有感于他对基因工程创造超人的担心转变为支持者。这个转变 ,实际上是霍金的现实主义态度的真实反映。作为一位科学家 ,他不能不面对现代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大碰撞。要么采取视而不见 ,要么考虑自己的态度。霍金面对现实 ,他终于转变成一位基因工程的支持者。当初他曾对用基因工程和生殖技术使人类能够创造出在体能和智力上远远高于其他人的“超人”表示担心。基因工程和现代生殖技术有这等魅力 ?可能许多人还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霍金教授访问杭州,是发生在去年夏秋之际的事。这位科学巨人的传奇经历和惊人成就,令人不胜惊愕;身居方寸之地,却在思考着浩渺无垠的太空问题。一个囚禁于轮椅上的人,竟然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在21岁时,他发现自己得了一种消耗肌肉的的疾病(卢伽雷氏症),预计只能存活几年。然而,这位对科学充满憧憬的有志青年,却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他在轮椅上写作了大量的科学论文和书籍,其中科普著作《时间简史》风靡全球。20世纪70年代,他又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共同获得了著名的1988年的…  相似文献   

6.
钱定平 《科学》2002,54(5):63-64
宇宙学家霍金和数学家纳什联翩访华,再一次掀起了中国人爱科学并且爱科学家的热浪.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上旬,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大师霍金,来杭参加一次国际性数学会议,同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因他的光临,杭城刮起了一阵科学热,他的科普新著《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也因抢购而脱销。8月15日,他在浙大邵逸夫礼堂作题为“膜的世界”的讲座,3000个座位座无虚席。不过许多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坦言,虽霍金作了通俗性的解释,但这些深奥的宇宙学概念还是难以听懂。其实这一点霍金早就知道,他曾说:“要完全看懂《时间简史》的人,须是理论物理学博士。”  相似文献   

8.
为霍金治病     
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非常难以治愈的病症,其特征是运动神经逐渐麻痹坏死,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的便是这种病症。不过日本科学家近采用肝细胞增殖因子,通过动物实验成功地控制了这一症状,使人们看到了攻克这种疾病的希望。据《读卖新闻》报道,大阪大学船越副教授、中村敏一教授和东北大学山泰人教授等人发现,肝细胞增殖因子不仅对于肝脏细胞有增殖作用,而且具有防止细胞死亡的功能,于是断定也有防止神经细胞死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忠超 《科学》2002,54(5):55-58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应邀出席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8月9日上午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先转道杭州参加关于弦理论的卫星会议并作公众演讲,再赴北京参加大会.此前,杭州接待单位浙江大学辗转找到我这个霍金的中国弟子,要我帮助接待霍金并为他的公众演讲当翻译.  相似文献   

10.
正史蒂芬·霍金出生的1942年1月8日,正好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这是许多有关霍金的传记文字都会提及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似乎这预示了某种科学使命或超人天赋的传承。在2013年出版的自传《我的简史》中,霍金也未能免"俗"。不过,开篇谈到此事时,他又写道:"我估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19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之前,江泽民主席会见了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的著名科学家霍金、丘成桐、威顿、格罗斯和斯特罗明格等人。会见期间,江泽民主席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霍金说,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要保持和发扬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3,(Z1):28
<正>史蒂芬·霍金,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及宇宙学家之一,再一次警告人类同胞:除非我们能找到在宇宙中生存的方法,否则人类在1000年内终将灭绝。这并非阴谋论,霍金的基本理论认为地球已过于脆弱,无法再继续承受人  相似文献   

13.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瘫痪的神经系统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剑桥大学的教授、畅销书《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就因患这种病在轮椅上渡过了近30年。最近美国麻省总医院以罗伯特·布朗为首的研究者们为一种新的可能的治疗方法打开了大门。他  相似文献   

14.
正"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举世闻名。他是英国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在宇宙学和黑洞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令各国科学家赞叹不已。传奇人生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国出生。他于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196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丹尼斯·西阿玛。21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认为还有2年时间,可他不仅活过28个2年,而且在理论物理和科普方面都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5.
要理解宇宙,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地开始——宇宙是怎样开始的?许多科学家都把这一问题当作是最深奥、最难解的问题之一。然而对于霍金(他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接近于回答这一问题)来说,这一问题实际上连答案都没有。以英国剑桥大学为基地的霍金和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CERN)粒子  相似文献   

16.
王甦菁出生时因难产而患脑瘫.父母为他起名时特意加了个“甦”字,意为死而复生。严重的病患致使王娃菁行动不便,发音也含糊不清。但他通过抓象棋子和玉米粒等方法锻炼握笔写字.长期在右膝下绑沙袋以防身体摇晃。尽管如此,双手依然颤抖不止。写字速度要比别人慢许多。每次考试那些题他都会,却因手抖写字慢而答不完。高考时,同样因此而落榜,他只得在老家江苏淮安市上电大。  相似文献   

17.
在牛顿和伽利略的世界中,空间和时间好比是一块平坦而又平凡的“画布”,在其上画着当时所知道的天体;而爱因斯坦的“画布”则是弯曲的——由于物质的存在而导致的凹凸不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们对于物理学定律和宇宙形成原因的探求,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形状、以及本性与亚原子粒子、黑洞以及超弦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画布”本身日益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牛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4年7月21日当众认输,推翻他1975年赖以成名的黑洞理论,承认黑洞并非可怕的物质“终结者”,由崩溃的星球形成的黑洞其实不会吞噬和消灭一切物质,而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细微痕迹,最后以残破的形式“吐”出来。霍金逢“赌”必输1997年,霍金同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尔打赌时坚持自己的“黑洞悖论”,黑洞会摧毁它们吞噬的一切信息,后者则认为黑洞不可能使其内部物质的信息丧失,赌注则是一本《棒球百科全书》。霍金于2004年7月21日当众表示输掉了这场科学史上著名的赌赛,并送给普雷斯基尔一套棒球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北青 《科学之友》2006,(8):36-37
中国又一次迎来了霍金。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智慧的大脑诞生了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那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德国纳粹的狂轰滥炸之中。霍金和他的  相似文献   

20.
李墨 《科学之友》2006,(8):39-39
2006年6月19日,“2006年北京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世界科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出席此次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你们听得见吗?”霍金教授以他招牌式的问候开始了45min的演讲——对他来说算是长的了。现场观众听到的是霍金教授利用电脑控制的语音合成器发出的具有金属质感的声音。霍金教授斜靠在轮椅上,像在安静地休息,不过讲述的话题,却是最吸引人的宇宙的起源和归宿。“宇宙有无起点?宇宙是否永恒?”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中的智者。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威尔逊山上用2.54m的望远镜观测天象后,情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