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昆虫将是气候变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热带昆虫而不是北极熊,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而灭绝的第一批物种之一. 热带昆虫一直生活在其承受温度范围的最高上限,任何温度的升高能对其柄息地造成影响而快速地杀死它们,而热带柄息地从植物授粉到废物处理等都依靠昆虫.科学家们发现,热带地区的平均温度仅仅上升1或2摄氏度,就足以能够对许多种重要昆虫的生存产生重大而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综述了影响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因素,小冰期的气候变化是气候系统系统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幅度与周期可为未来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提供参考。未来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深入研究了小冰期气候变化中的跃变、不同区域间气候变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其形成的机理,可以为未来气候的变化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林 《大自然探索》2012,(10):64-67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快速上升,世界各国的沿海城市,从纽约到曼谷,都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我们将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如何继续维持沿海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以下13个别出心裁的未来城市建设创意,包括将曼哈顿建筑物底部围起来的巨型保护膜,马尔代夫的人工岛,旧金山的防洪大堤,以及可以自产自足保证食物供给的漂浮城市,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远景,别出心裁的构想令我们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5.
<正>恋爱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相爱的两个人走到一起,留下很多共同的美好回忆。然而,能够一生只谈一段恋爱很难,绝大多数人都会遭遇失恋。失恋了应该怎么做?该如何走出失恋带来的阴影呢?说一个故事吧:失恋是吃亏了吗?最近,有一个高中男生来到我的咨询室,他因为近期失恋,情绪波动,对前女友提出分手耿耿于怀,忿忿不平地向我诉说。  相似文献   

6.
庄稼枯萎,牲畜死亡.2010年中国西南的春季大旱让科学家确信:不断变化的气候是影响古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由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导致的降雨和气温格局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很难预判这些改变会反过来怎样影响我们:地球的气候变化本身就很复杂,当它与生物系统、人类社会活动交互作用的时候,准确的预测就会显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会通过多条路径损害人群健康[1,2].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高温暴露造成的生理疾病,增加呼吸道、心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干旱、洪水、风暴、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伤亡等.气候变化也会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如粮食减产、增加气候敏感型传染病的传播,以及影响社  相似文献   

8.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7,(11):23-24
联合国一专家小组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破坏现今生存在地球上最寒冷地区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更持久的干旱,更猛烈的降雨和洪水灾害(季节性降雨和冰雪融化),以及由动物和昆虫传播的疾病突增等影响着世界上的各类生物群体,尤其对动植物种类的影响可能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9.
何勇  武永峰  刘秋峰 《科学通报》2013,58(9):833-839
基于IPCC的脆弱性定义,本文遴选了冰川覆盖率、冻土深度年变化率、积雪覆盖年变化率、地表径流年变化率、地温年变化率、植被生长年变化率以及人类发展指数年变化率7个指标,开展2001~2020年以及2001~2050年两个时段A1(高排放)和B1(低排放)情景下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未来中国冰冻圈变化影响区域的脆弱性自东向西呈逐渐增加的分布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和极强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部分地区.对1981~2000年、2001~2020年以及2001~2050年的脆弱性比较表明,上述3个时期脆弱性最强的是1981~2000年,其次为2001~2020年,脆弱性最小的是2001~2050年.从1981~2000年到2001~2050年,微度脆弱区面积逐渐增加,轻度脆弱区面积逐渐减小,强度脆弱区和极强度脆弱区则先增加再减小.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冻圈变化影响区域脆弱性减小是由于暴露度、敏感性减小,适应性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和时间节点,未来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区域气候-化学-生态耦合模型Reg CM-Chem-YIBs,基于代表性浓度途径气候情景RCP4.5,使用中国未来排放动态预测模型(Dynamic Projection model for Emissions in China,DPEC)2030年排放数据,模拟预测了考虑实现“双碳”目标的情景下,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2015年,在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2030年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二氧化碳(CO2)平均浓度相对2015年分别下降了36.8、19.8μg m-3和1.9 ppm(1 ppm=1μL L-1).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将有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在0.5~1.5 K之间,降水和云量分别减少了1~2 mm d-1和3%~6%;北方地区气温有所...  相似文献   

11.
德国朗道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手机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蜜蜂的导航系统,使其迷途难返,无法归巢.在此之前,德国学者已发出过蜜蜂对电磁波敏感的警告!因为蜜蜂飞到高压线、发射台、电线杆附近时,行为特别容易失常.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手机、电子产品用户所造成的电磁波辐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  相似文献   

12.
对于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打乱了科学家预报气候的计划——科学家了解到的北极气候变化要比预想的快——因此不能期望计算机程序根据今天的气候条件来预报明天的气候变化.4月中旬,<自然>杂志刊登了有关这一挑战的评论,而在这一评论中的样本就是格陵兰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未来气候变化情景(B2)下我国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情景排放特别报告》(SRES)所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中B2情景下的未来气候变化数据,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 对21世纪中国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模拟; 在已建立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 对中国21世纪自然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中国未来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并将随时间的推移有趋于严重的趋势; 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是生态系统本底比较脆弱的地区, 但部分生态系统本底较好的地区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极端气候的发生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开放灌丛和荒漠草原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则将严重影响到落叶阔叶林、有林草地和常绿针叶林;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都是负面影响, 近期的变化对寒冷的地区也可能有利, 但从中、远期的情况看,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15年末,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由200多个缔约方达成的《巴黎协定》将成为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纲领。这一协定实现了全球气候治理由争论到行动的转变,被认为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比肩的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预测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懋苍  高晓清 《科学》1994,46(6):43-47
  相似文献   

16.
<正>气候变化最糟糕的不确定性超出了气候模型的范围,但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思考—特别是从过往的气候中学习。地球未来的气候也许会——也许不会——出现像多米诺骨牌的一连串临界点,在尚不确定的多个世纪后,将地球气候系统转变为一座温室。海平面会上升大约70米,新的极端地表风暴很可能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这些最糟糕的情况很可能只是推测。但在气候科学和气候建模的当前状况下,我们无法自信满满地排除这些可能性。因此,在人类历史中从未有过比这更有力的理由来支持应用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7.
当2004年电影<后天>放映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仅仅是被一部新的"科幻片"所震撼,但现实灾难接踵而至.2005年"卡特利娜"摧毁新奥尔良,"麦莎"奔袭上海.2008年5月."纳尔吉斯"袭击缅甸,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许多媒体相继报道了一条很有趣的科技新闻:约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之间,世界范围内的干旱可能促成了中国唐代文明和墨西哥玛雅文明的衰落。有的媒体的报道更是直截了当:“罕见的季风期异常导致唐王朝统治晚期灾荒连连.进而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因素之一.加速唐朝灭亡。”这一结论是由德国、中国和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科学家们研究中国南方玛珥湖和委内瑞拉海岸附近卡里亚科Cariaco海盆的沉积物,以期寻找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其论文发表在2007年1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对于蠓虫,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这些纠缠不休的小不点,常常令人生厌。可是,你知道吗?有些蠓虫非但不叮咬人畜,还能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秘密呢!这类蠓虫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摇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