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发病部位感染的真菌菌丝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2个菌株中,11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1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引起红托竹荪腐烂病后期侵染导致二次病害的真菌主要是木霉属真菌,也是腐烂病发生后红托竹荪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的主要原因。因此,红托竹荪腐烂病防治措施中需针对木霉属真菌的生长特性,加强对木霉属真菌侵染的防治,降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后的二次病害。  相似文献   

2.
以鬼笔复膜孢酵母菌和红托竹荪为研究对象,进行腐烂病病原菌侵染试验、不同药物的抑菌试验、药物对红托竹荪菌丝的影响试验、高温和pH对病原菌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鬼笔复膜孢酵母菌对红托竹荪菌丝、菌棒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鬼笔复膜孢酵母菌生长适宜的pH为4~8,pH大于10不生长;鬼笔复膜孢酵母病原菌在55℃条件下2 h失活;丙环唑对鬼笔复膜孢酵母菌有强抑制作用,但对红托竹荪菌丝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且持效期长。研究结果可为红托竹荪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述红托竹荪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现状,研究目前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瓶颈。介绍了红托竹荪工厂栽培研究的一些进展,包括了工厂化品种选育、红托竹荪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菌棒配方优化、培养温度优化、覆土材料的研究、原基形成综合控制、工厂化生产常见病害的物理控制。结合研发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出工厂化培育红托竹荪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织金县和纳雍县的红托竹荪为研究对象,对其菌盖、菌柄、菌托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红托竹荪均含有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氨基酸和矿物质6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托竹荪各部位之间6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2个地区的红托竹荪相同部位中同种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2个地区红托竹荪的检测结果发现,糖类是红托竹荪各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含量为26.91 g·100-1g-1~60.61 g·100-1g-1;其次是蛋白质,含量为13.42 g·100-1g-1~27.08 g·100-1g-1。红托竹荪的菌托中均含有6种检测的营养成分,且菌托中的各营养成分含量与菌盖和菌柄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红托竹荪菌托亦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为试材,采用木屑培养的方法,以木屑菌丝总糖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液料比、振幅、超声总时间、超声波开启时间4个因素对红托竹荪木屑菌丝总糖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红托竹荪木屑菌丝总糖检测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液料比11∶1mL·g~(-1)、振幅41%、超声总时间22min、超声波开启时间2.7s时,红托竹荪菌丝总糖的得率达1.18%。  相似文献   

6.
竹荪球大面积腐烂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维钧  柴儒东 《食用菌》2000,22(5):40-41
1999年 6~ 8月,我省多个乡镇大面积严重发生竹荪球腐烂现象,前后两个月时间,大批正在结球出菇的竹荪腐烂在菇床,其发病面积之广、腐烂速度之快,杂菌为害之剧,经济损失之大均是这些年来前所未有的,给菇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我们对发病严重的地县进行调查取样,并对各地送来的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针对发病特点和致病原因,进行了现场防治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为菇农挽回了部分损失。为了避免和减少今后竹荪栽培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将初步研究结果总结于后,供广大菇农参考。1 病…  相似文献   

7.
陈翠翠  巩玉辉  宋雕  刘亚雯 《食用菌》2023,(4):10-13+21
为初步研究不同林果木屑浸出液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PDA平板培养法,考察贵州省地产桦槁木、杜仲木、青冈木、构树木、白杨木、樱桃木、核桃木以及硬杂木(对照)8种木屑的浸出液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冈木、杜仲木、构树木木屑浸出液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具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PDA培养基中添加27%桦槁木木屑浸出液、4%青冈木木屑浸出液、27%杜仲木木屑浸出液、27%构树木木屑浸出液为宜,红托竹荪菌丝浓密、生长均匀。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红托竹荪为试材,通过比较菌棒覆土法和木材覆土法处理下的红托竹荪产值相关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栽培方法对子实体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位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红托竹荪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棒覆土法与木材覆土法相比,红托竹荪的每公顷栽培投入成本下降39.18%,产值、利润分别提升26.15%、60.49%;子实体粗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5.90%、18.68%,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20.36%,其中废弃的菌托粗多糖含量提高42.23%;子实体的磷、钾、镁、钙、锰、锌含量提高,菌柄的砷、汞、镉含量降低。综合所有品质因素,菌棒覆土法处理的子实体3个部位的综合得分排名前三,所以该方法下的红托竹荪品质较优。与木材覆土法相比,菌棒覆土法投入成本低,收获的红托竹荪品质优、废弃物加工利用潜力大、产值和利润高。  相似文献   

9.
以织金红托竹荪为试材,采用菌棒覆土栽培的方法,分析菌棒摆放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红托竹荪生长、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红托竹荪栽培的菌棒摆放方式和密度。结果表明,菌棒采用双排竖直摆放的方式,栽培密度为18棒/m2时最合理,栽培3~4 d后,菌丝开始萌发,平均30 d形成原基,110 d出菇,菌蛋数量70~90个/m2,产量400~500 g·m-2,栽培周期短,产量可观,且对红托竹荪子实体的性状无显著影响。此方法可减少菌棒用量,降低投入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低海拔竹林下红托竹荪菌棒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1)
红托竹荪在低海拔竹林中,采用菌棒式栽培试验表明:在木屑麸皮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无水硫酸镁等速溶性小分子营养成分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土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影响;在浙江丽水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适宜的栽培季节是秋季,能取得高产,春季栽培易失败。该模式投入成本9000元/667 m~2左右,产出干红托竹荪约32 kg,产值19 200元,可获毛利10 200元,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国食用菌科研生产经营单位、专业户 :2 0 0 0年 9月 1日 ,中国贵州首届竹荪溶洞节暨丁宝桢诞辰一百八十周年纪念活动将在贵州省织金县举行。中国竹荪之乡———织金县 ,山川丰美、人杰地灵 ,特产的红托竹荪形态若仙 ,气息清香 ,味道鲜美 ,自古就是西南地区官吏对皇帝的贡品 ,建国以后也一直是国内外优质竹荪的主要供应地。特别是 1995年以来 ,织金县产清香型红托竹荪凭借其无与伦比的优秀品质 ,在海外市场全面淘汰了其他产地其他品种的竹荪 ,成为海外市场唯一需求的竹荪品种。在内地市场 ,织金竹荪才开始进入 ,消费者一旦得以食用 ,便赞赏…  相似文献   

12.
竹荪(Phallus spp.)是我国常见食用菌,部分物种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上销售的多数竹荪产品因外观与长裙竹荪(P. indusiatus)非常接近,被标注为“长裙竹荪”或“竹荪”。笔者采用形态鉴定方法,并基于ITS-LSU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多数市售竹荪产品为红托竹荪(P. rubrovolvatus)和棘托竹荪(P. echinovolvatus),有些为白赭竹荪(P. cremeo-ochraceus),而长裙竹荪很可能在我国无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13.
红托竹荪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笠、网纱菰、竹菌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云南已发现4个种,即长裙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短裙竹荪(D.duplicata)、红托竹荪(D.rubrovalvata)和黄裙竹荪(D.multicolor)。目前除黄裙竹荪外,其它三种均可食用,是云南传统出口商品。近几年来,由于对竹荪的需要量增加,各地都在引种驯化,有的地区已获得人工栽培的子实体。我所对主产于滇中地区的红托  相似文献   

14.
以雄性小白鼠为研究对象,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影响,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托竹荪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ALP含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减轻,红托竹荪菌柄水提液对CCl_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集贵州省部分分布区域内野生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Zang, Ji et Liou.)健壮子实体为育种亲本,经系统选育,贵定县石板村红托竹荪成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该菌株菌丝在5℃~28℃均能生长,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8℃~24℃;菌丝萌发后形成原基能力强;生长季节为3月到10月,平均单产量为0.15 kg·m-2,生物转化率为32%。采用阔叶木屑及腐殖土覆土栽培。该品种红托竹荪在不同海拔试验中产量稳定,菌株表现出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苹果腐烂病是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依据2018年气候及苹果生产情况,提出苹果腐烂病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7.
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形态优雅,菌柄顶端有一圈洁白的网状裙向下散开,被誉为"真菌之花"、"真菌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疗效;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可多日不变馊。竹荪有棘托、红托、长裙、短裙等品种,棘托竹荪属高温品种,易栽培、产量高、见效快,栽培模式有大豆套种、竹林套种、遮阳网大棚栽培等。遮阳网大棚栽培,加湿简单、采收方便,省工增效,为近年来常山棘托竹荪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19.
棘托竹荪的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根据相关检测标准,测定红托竹荪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重金属、有效活性成分、农残药残等的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高达23.2%和40.75%,脂肪含量仅为1.12%,是一种低脂、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矿物质和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钾元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达260 mg·100-1·g-1、117 mg·100-1·g-1,且多酚、多糖和三萜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食用安全性高。工厂化栽培的红托竹荪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的绿色安全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