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芍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白芍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收集白芍的化学成分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获得山奈酚、儿茶素、芍药苷、β-谷甾醇、苯甲酰芍药苷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及与其相关的94个靶点,关键靶点有AKT1、PTGS2、TNF、JUN、VCAM1、CASP3、ICAM1、IL-6、MAPK8、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正调节、细胞凋亡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增殖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关键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细胞肺癌、Ⅱ型糖尿病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芍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体现了白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白芍再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林彤  彭立生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06-1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机制。方法:选用TCMSP等数据库搜集肿节风的化学成分,并筛选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应用CTD匹配靶点对应的疾病;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络;采用STRING进行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应用GlueGO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22个肿节风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16个靶点治疗18类疾病。淫羊藿素、苯二甲酸等8种活性成分为肿节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ALB、EGFR、CASP3及MAPK8等为其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大部分关键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紧密结合;肿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其主要针对的疾病。靶点富集到92个GO条目和43个KEGG通路上,功能涉及激素相关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血小板功能等。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了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除湿解毒饮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为后期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除湿解毒饮中黄芩、苦参等有效成分和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等检索银屑病的相关基因;运用R软件将药物靶点与银屑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利用交集基因在Cytoscape中构建中药复方调控网络;在STRING数据库中在线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用插件CytoNCA查找调控网络核心基因;运用R软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Vina软件将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槲皮素、汉黄芩素、贯叶金丝桃素、柚皮素、山柰酚、甘草查尔酮A分别与靶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MAPK8、白细胞介素-8(Chemokine 8,CXCL8)、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  相似文献   

4.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黄柏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文献和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芩、黄柏中的化学成分,利用PharmMapper和UniProt数据库预测药物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相关靶点,再借助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银屑病靶点"网络和"化学成分-银屑病靶点"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网络中度值较高的化学成分与核心治疗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含有黄芩苷、汉黄芩苷、小檗碱、黄柏碱等88个化合物和30个靶点,主要涉及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neutrophil mediated immunity(GO:0002446)]、T细胞激活[T cell activation(GO:0042110)]等免疫学生物过程和细胞色素P450对异种生物的代谢[metabolism of xenobiotics by cytochrome P450(hsa00980)]、细胞凋亡[apoptosis(hsa04210)]、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sa0415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自发结合,其中46个成分与EGFR蛋白对接结合能小于-8 kcal·mol~(-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推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蛋白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关键靶点,黄芩苷、小檗碱等活性成分与EGFR蛋白均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芩-黄柏药对治疗银屑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该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预测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方法:建立药物分子-靶点相互作用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对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然后构建和分析银杏叶"成分-靶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复杂网络。结果:对银杏叶的34个化学成分预测出多个作用靶点,结果得到了文献验证;进一步网络分析的结果初步揭示了银杏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应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来检索黄芪、丹参两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的靶点。并在TTD、OMIM、Drugbank、Digsee等多种数据库查询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同时基于UniProt数据库分析出靶点多对应的基因,并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出黄芪-丹参的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黄芪-丹参治疗DN的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有效成分为85个,有效靶点861个,并因此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胰岛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并且STAT3、AKT1、PIK3CA、PIK3R1、JAK1、JUN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为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益糖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的科研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藿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获得藿香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OMIM、Pharm GKB、Gene Cards、TTD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将所有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主要化合物分别与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藿香有效化学成分16个,藿香防治COVID-19的关键靶点为TNF、IL6、GAPDH、CXCL8、PTPRC、MAPK3、IFNG、CCL2、CASP3、PTGS2,主要通过Toll、NOD、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朊病毒性疾病等途径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藿香中槲皮素、芫花素、槲皮素-7-O-β-D-葡糖苷等化合物与2019-nCoV 3CL水解酶的结合能较低。结论明确了藿香防治COVID-19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为中药对抗COVID-19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苷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IP、Swiss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黄芩苷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高血压疾病靶点;黄芩苷作用靶点与高血压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二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获取交集靶点网络数据,将数据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作用靶点PPI网络图,并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Vina 1.1.2软件进行黄芩苷与度值从大到小排名前5位的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取黄芩苷作用靶点415个、高血压疾病靶点4 352个,经过靶点映射获取黄芩苷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237个,进一步筛选出核心靶点60个;GO富集分析涉及信号转导、凋亡过程负调控等476个生物学过程,质膜、线粒体等61种细胞组分,蛋白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128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14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苷与核心靶点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进一步验证了...  相似文献   

9.
张国玉  燕树勋 《中成药》2023,(4):1358-136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桥本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获得雷公藤多苷活性成分,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桥本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集基因,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工具SYBYL X2.0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雷公藤多苷活性成分30种,成分靶点82个,疾病靶点1 373个,交集靶点38个,GO分析8个条目,KEGG分析46条通路,成分-靶点网络的重要靶点与成分-桥本病靶点-通路网络的重要靶点的交集是CASP3、EGFR、MAPK1、MAPK8,雷公藤弗定B1是唯一与4个靶点均有关联的化合物。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雷公藤弗定B1与交集靶点结合良好。结论 雷公藤多苷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NF-κB、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用于介导细胞凋亡的CASP3、EGFR等多个靶点来治疗桥本病。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9)
夏枯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物质基础和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查询的方法,整理了夏枯草所含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并利用KEGG Mapper富集得到夏枯草已知化学成分涉及的肿瘤通路,通过对夏枯草相关的重要肿瘤通路的分析,阐述了夏枯草各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明确了39种成分能作用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I3K-Akt(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22条肿瘤相关通路,不同化学成分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不仅协同调控单一通路产生抗肿瘤作用,还可以调控下游通路,协同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并根据各通路之间相同的关键靶点将肿瘤通路连接构建更加系统的夏枯草抗肿瘤协同作用网络,为今后在网络水平研究夏枯草抗肿瘤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