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胀感消失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水平、生长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的胃瘫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7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健脾汤胃管滴入及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瘫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胃瘫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留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饮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加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饮食、胃瘫、肠鸣音恢复时间,减少留置管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的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病例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47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动力及进食,通过对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液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尤明辉 《河南中医》2014,(9):1818-18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9.6%,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可缩短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灌肠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drome,PGS)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中西结合组为常规治疗配合针刺与中药灌肠,针刺1次/d,一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灌肠配方采用自拟攻里通下汤加减,2次/d,每次75 m L,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与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上消化道造影剂(泛影葡胺)排空时间、恶心呕吐、腹胀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与中药灌肠,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自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8.5±3.1)h与(18.7±8.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30.8±12.4)h与(66.5±19.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调胃汤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103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中药煎剂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腹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经营养管打入促胃动力药(加斯清、吗丁琳、胃复安等);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温针灸、中药保留灌肠、口服中药、足三里封闭等中医特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胃肠负压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能够明显缩短胃动力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吻合口愈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有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源性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海栋 《四川中医》2010,(11):85-8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置十二指肠营养液注入中药治疗。结果:23例均痊愈,治疗时间7~3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强 《光明中医》2015,30(2):348-34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70例上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性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88.6%相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治疗时间,效果明显,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部电针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电针配合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酚酞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便秘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便秘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排便时间与腹胀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便秘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3%和92.5%,对照组分别为40.0%和78.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电针配合中药敷脐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5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21例;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以自拟调胃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吗叮啉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调胃汤配合针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病人均予心理治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物、中药及针灸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从胃管注入和胃理气汤,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6.67%(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肠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前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体质量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小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脐疗治疗组与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中药、中药制剂静滴、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加用辨证选方之中药散剂敷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地达到整体排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同时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对照组单予针刺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法对于腹部手术术后胃瘫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症状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随机分组,每组14例,治疗组采用中西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对两组疗效、各项术后指标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全部痊愈,痊愈率为100.00%,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患者的胃功能恢复时间、胃管留置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中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为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症状的患者施治,可以有效地改善胃瘫症状,促进胃功能恢复,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陈茜  黎耀东  李凯利 《中成药》2011,33(2):208-211
目的:探讨中药糖胃贴敷方(白芥子、法半夏、苍术、丁香、生姜、细辛、甘遂、延胡索)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糖胃贴敷方,对照组(35例)予以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胃排空时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胃肠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1%(P<0.05);治疗组胃排窄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TL、GAS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糖胃贴敷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显著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动力,缩短胃排空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