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演模拟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特征.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可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并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地质学家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本文介绍了利用交错网格差分思想求解波动方程的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并在碳酸盐地层中层位判断和相对低速薄灰岩储层中的两个实际地质模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波动理论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波动方程的照明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在确定的地震观测系统下地下介质中地震波能量的分布,但是难以深入分析弱照明区域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构造地区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利用波动方程照明技术定量评价不同观测系统在目标层的照明能量分布;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分析目标层位弱照明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模拟数据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优选最有利于成像处理的观测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ZB地区逆掩推覆构造模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8 km的排列长度最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在地面30.0~30.5 km进行炮点加密,并采用6 km的排列长度进行接收,可以明显改善弱照明区域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演模型将地震模型与地质模型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使地震反射特征既具有地球物理意义,又具有明确的地质含义,有效地减少地震解释的多解性。正演模拟技术在地质模型的模拟参数设计及选择,模拟数据的处理以及地震剖面的处理分析解释等过程中,需要多种知识的融合,结合叠后反演技术对于提高该地区的资料处理水平和地质解释反演水平、增强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深度域地震数据如何进行资料解释,以获得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也有待于更加深入研究以及更加广泛地试验。地震属性作为描述地层结构、构造异常的重要特征量,一直以来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主要围绕深度域地震属性分析展开探讨,并通过深度域属性与时间域属性对比分析,认为:(1)相干体属性、方差体属性、曲率体属性对于较大断层响应敏感,蚂蚁体属性对于小断层响应更加敏感;(2)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地震数据体对地下构造真实形态的反映,直接对深度域数据体进行属性分析相较于时间域属性分析具有更强的压噪能力,对断层反应更加精准,在构造复杂区域,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更加明显;(3)深度域多属性融合分析可以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信噪比,明显清晰复杂构造区域断层分布,有助于降低小断层漏解释的概率,减低小断层解释平面位置的偏离,有助于提高小断层解释的效率与精度。本次研究以淮南丁集矿某采区13-1煤为例,以巷道揭露资料为依据,验证了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属性分析的优势与可靠性,为今后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小构造解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演模拟技术在深水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水断裂地区的地震偏移剖面建立深水断裂结构地层地震地质模型;基于射线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计算不同偏移距范围内的覆盖次数及其反射波平均振幅,基于这些参数来确定靶区地震勘探最优采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靶区深水断面使得射线偏折得严重必须增加排列长度,才能使得断面波能得到较好的偏移成像,同时,指出在复...  相似文献   

6.
在海米罗斯工区勘探中,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地表沙山起伏剧烈和地下大倾角推覆构造。由此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发育和近地表静校正问题突出。由于浅层的强波阻抗界面屏蔽了下传能量,导致有效波较弱,对地震资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该地区原始资料特点,重点改善奥陶系主要目标层的反射品质及构造带轴部中深层反射信噪比为目标,开展静校正技术、叠前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等目标处理技术研究,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地表附近的下行波,经地震界面反射或折射上行至地表被接收后,其地震特征受到了地下介质的改造.地震记录上携带有大量有关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地质信息.在讨论计算机处理复杂地震资料算法实现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相干体技术,地震反演、全三维解释以及复杂条件下地质信息显示成像与解释反演等进行论述,阐明利用这些方法、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二次处理和解释,能提高地震信息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时移地震是在油田开发阶段,利用不同时间测量的地震波场的差异变化来研究油气藏变化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时期的地震属性的差异来预测储层的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本文基于正演模拟,优选出适合本工区的均方根振幅、振幅总量、振幅的峰态、振幅最小值、平均瞬时相位、反射强度斜率、能量半衰期、有效带宽及主频9种敏感属性,为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依据,为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电磁波层析成像(CT)技术是将一定频率电磁波作为发射源,利用接收机来获取地下地质体的物性参数的地球物理方法,在岩溶勘查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不同填充状态的空洞、破碎含泥沙溶洞及含水溶洞等,其对电磁波的吸收存在一定差异。电磁波CT技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吸收系数存在差异,造成在传播路径上其能量衰减的不均匀性,使用层析成像技术反演出介质的吸收系数分布,从而得到地下介质的精细结构和电性分布。本文通过构建溶洞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讨论并总结其响应特征与规律。结合某工程应用,并使用地质钻孔资料对比,对结果进行解释,验证了电磁波CT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傅氏有限差分法对江汉平原深层海相和鄂西渝东地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清楚,断层位置清晰,为江汉油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歧口凹陷陡坡扇地震地质模型正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歧口凹陷典型陆相沉积为主的沉积模式,结合储层纵向砂泥薄互层、横向砂体变化大及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的波阻抗差异小等特点,利用该区的实际井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一维、二维、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实际井简化一维模型正演分析,建立歧口典型陡坡扇沉积特征的地质模型进行二维正演模拟,总结陡坡扇沉积的地震响应特征,再利用三维模型正演能很好的反映砂体纵横向变化引起地震属性变化的优势,对三维正演数据体的各种平面属性及时间切片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优选出了适合该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为陡坡扇沉积砂体的地震资料剖面解释预测和地震相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含裂缝构造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发现,在裂缝带处,地震反射波场特征参数(振幅、衰减系数、频率和速度等)不但与地层中裂缝密度、裂缝中充填物的速度和密度有关,而且与裂缝的走向有关。含裂缝构造储层介质的各向异性对地震波场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对反射地震波能量的衰减影响大于对速度的影响。对于含裂缝介质来说,在研究含裂缝介质的各向异性时,利用地震波振幅变化比利用速度变化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当前油气地震勘探的热点和难点区域,陆架坡折区崎岖海底发育,水深急剧变化,常规的窄方位地震采集难以满足坡折变水深下的地震成像和目标评价的需要。以南海北部琼东南陵水某勘探区为例,针对该区地震地质特点,通过正演模拟和照明统计分析等技术综合分析了地下各目的层上有效覆盖次数和照明能量分布,开展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窄方位、双方位釆集观测系统评价对比分析,确定了一套适合于靶区的双方位采集设计方案和具体参数。采集应用结果表明,双方位采集有效提高了坡折中深层的地震成像品质,其结果可为其他深水海域勘探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原理,结合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研究了既具有故障诊断能力又具有对故障样本的连续学习功能的自适应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C618型车床齿轮箱的故障诊断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礁储层内部弱地震响应特征的地震解释,提出了一种利用波动方程正演优选地震属性达到对礁体内部复杂结构精细刻画的解释技术.该技术以频率-波数域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充分考虑地震解释多解性中多个解所对应的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出来的正演结果进行波场特征和反射机制分析,指导地震属性方法的选择,从而确定多解性中的唯一解,最终得到地质体的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多属性相干方法识别微小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小断层往往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对小断层解释的精度和合理性,本文介绍了基于地震子体的综合相干系数、倾角和方位角的多属性相干方法。在计算相干系数的同时,将倾角和方位角考虑进去,得到多属性的相干图件。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与常规的相干方法相比,多属性相干方法更能突出地震波形不相干的地方,提高对小断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塞油田运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对本油田的40余口抽油井进行二流量不停产试井进行测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具有测试时间短、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停产、产量损失量小,流压可录取,不需动力配合等特点,它所得到的油井油层中深地层压力与关井压力恢复后所得到的地层压力的误差率小于10%,解决了因测压而关井所带来的原油产量损失。不停产二流量试井技术是安塞油田试井技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