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折射方法提取反射资料的解释参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中,速度参数的准确提取一直是广大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多年来,广大物探工作者为了取得较好的解释效果,一般都采用钻孔资料反演或借用VSP资料来标定层位,但是由于浅层地质条件在横向上是千变万化的,这两种方法时常会张冠李戴,影响解释精度。利用地震折射方法在定量解释中能准确提取速度参数和反演界面深度的优势,在反射地震勘探剖面上(满足折射勘探前提)通过少量的地震折射排列提取反射资料的时深转换速度及层速度参数,对反射资料进行解释,可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应用实例说明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和经济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超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城市复杂环境下工程勘察目标的探测能力,在上海市某公路上对地下隧道进行超浅层三维地震探测试验.设计具有较高施工效率的密集炮点排列的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利用omeg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对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FX线性干扰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和叠加等处理,最后对超浅层三维地震叠加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结果表明,在地震叠加剖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超浅层地层界面的反射,由超浅层地震三维数据体能够推断出地下隧道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地震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和解释,作出了地震波探测解释剖面图、覆盖层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和基岩埋深等值线图,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工程物探——大桥桥基探查,第四系探查,厂矿区地基探查,水库电站坝基探查,浅海海底沉积及基底探查等水上和陆地工作实践,对瞬变电磁法的基础理论、应用条件、方法技术、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脉冲瞬变电磁法为主,辅以梳式电火花、浅层地震、声纳浅层剖面及常规电阻率法,适用于水上、陆地或水陆两栖工程物探的一套工作方法技术、数据处理系统和成果解释体系,使工程物探应用领域得以拓宽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在杭州湾天然气物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杭州湾大桥工程天然气物探研究为例,介绍地震综合解释过程中的理论依据,解释思路。给出了研究区的解释结果,并对研究区浅层气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杭州湾大桥工程天然气物探研究为例,介绍地震综合解释过程中的理论依据,解释思路.给出了研究区的解释结果,并对研究区浅层气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物探中,浅层异常体的探测通常采用单一方法,这就有可能导致勘探失误。为了避免由于单一物探方法可能造成的失误,利用地震映像、浅层反射波法、浅层折射波法和磁法勘探,对铺设在山东桃村中国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物理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地表附近的天然气管道进行探测。并且通过对地震数据和磁法勘探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联合分析,大致确定了天然气管道的位置,表明利用震磁联合的方法探测天然气管道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山东桃村水库回填区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桃村水库同填区地质状况的勘探需求利用浅层反射波法、浅层折射波法和地震映像法进行实地探测,对所获取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了反映浅层地质状况的有效信息.根据结果差异讨论各种方法在具体工程勘探中的应用局限性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地震勘探方法应用于工程物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尾矿与下层岩(土)层存在较大波速差异,为折射波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球物理条件。本次勘察采用折射波法的相遇追逐系统进行观测,探讨其在尾矿物探勘查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的可行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特有的高分辨率特性有利于确定地层界面、基岩起伏变化的形态。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野外观测方法,经过资料的解释、处理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某过江通道勘察中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