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是一种可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感染的酵母样真菌。目前认为该菌是播散性毛孢子菌病主要致病菌。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阿萨希毛孢子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可引起皮肤局限性及系统性感染。近年来国外有关该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中引起播散性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1,2],但也有报道由该菌所致的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无免疫性或肿瘤疾患存在[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10(IL-10)是单核细胞抗感染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毛孢子菌及其分型,以及毛孢子菌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对毛孢子菌与深部播散性感染的关系以及毛孢子菌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毛孢子菌及其分型,以及毛孢子菌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毛孢子菌是毛孢子菌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病菌。对毛孢子菌与深部播散性感染的关系以及毛孢子菌所致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脓癣是相对少见的儿童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由亲动物性或亲人性的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感染,如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1-3],此类皮肤癣菌感染可引起宿主强烈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皮脱发和毛囊性脓疱,可融合成痈状脓肿,愈合后可形成瘢痕及永久性脱发,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我们报告1例由患体癣的宠物兔引起的儿童脓癣,并进行菌种分型鉴定及临床诊治,随访。  相似文献   

6.
巢式PCR检测阿萨希丝孢酵母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是引起毛孢子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我们在2000年报道了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其后在另一家医院也发现肺部T.asahii感染.该病不仅可有广泛的皮肤损害,还可引起肝、脾、肾、肺等内脏损害,死亡率高达80%以上.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医生很少将皮损活检标本及肝穿组织直接送做真菌培养,而多首选普通病理检查.在患者需要补充检查和回顾性诊断时,蜡块组织往往是惟一可以得到的标本.因此,如能通过蜡块组织扩增T.asahiiDNA特异性片段来诊断T.asahii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们在国内报道了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并对其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DNA测序等,证实该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2].该菌是一种可致白毛结节病及甲真菌病的酵母样真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可致皮肤或脏器感染[3].我们曾对该菌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其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报道[4].根据Medline(1966-2002)、CBMdisc(1981-2002)、CMCC(2002-)、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等数据库检索,有关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超微结构研究,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有报道.现将该菌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超微形态结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由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所致,该病为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临床上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和皮肤外型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类型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和淋巴管,皮肤外型罕见,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者,常累及肺、脑膜、骨关节和眼等,治疗困难,可危及生命.目前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外科手术等可作为补充疗法. 一、常用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孢子丝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是深部真菌病。在巴西人群中发病率高,尤其是组织胞浆菌病会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甚至死亡。这两种病在家畜中有过报导。但有关其流行病学资料尚不足。也未进行过用免疫学方法研究野生动物的发病率。本文用迟发性超敏反应研究组织胞浆菌病和孢子丝菌病在野生动物中的流行病学。选96只健康的野生动物分为两组:树上组49只(灵长类);地上组47只[豿(nasua)属和猫科]。皮试以孢子丝菌素及组织胞浆素为抗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所致的少见的系统性感染,如不经治疗,常可致死.用二性霉素B适当治疗,一般能痊愈.但常易复发,剂量小时更为明显.二性霉素B需要长期胃肠道外给药,且常有一些副作用.因而,需要有一个毒性低、疗效高和给药方便的药物用于治疗进行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及其他一些系统性真菌病.酮康唑(Ketoconazole)是一种新的咪唑类的药物,在体外具有抗某些真菌的活性,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与双氯苯咪唑(miconazole)不同,由于酮康唑水中的溶解度、口服吸收好,产生有效的血清浓度(给药200mg~400mg后2~4小时达2~4μg/ml).初步的经验说明:本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和副球孢子菌病.因而可认为本药是"治疗真菌病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