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是老年期常见的脑血管病,因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因其它原因而行头颅影像检查时才被发现。我们调查了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伴SCI的一些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止性脑梗死(SCI)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对血管性痴呆和非痴呆病人各126例进行CT或MRI检查,比较两组SCI的发生状况。结果 VD组中发现SCI 53例(42.1%),非痴呆组中发现SCI 22例(17.5%),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CI与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infarction,SCI)的临床、CT表现及其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经颅脑C T检查确诊为SCI患者60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其危险因素。结果 60例SCI经CT检查发现病灶81个,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灶55例,非腔隙性脑梗死5例。结论 CT检查是SCI诊断的主要方法和重要依据,对于SCI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多个危险因素并存的危害远大于其叠加。对SC I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合理、有效的临床干预是防止SCI发展为有症状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早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济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早期CT影像检查与MRI检查(磁共振),并分析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检出患者共42例,检出率为64.62%,MRI检出患者共58例,检出率为89.23%。采用MRI检查诊断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CT检查诊断的效果,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CT检查诊断脑梗死的精准率不及MRI检查,但CT检查具有扫描快速、价格低廉、应用普遍、禁忌证少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依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当患者疑似为脑梗死时,应先早期行CT检查,及时对病情进行确诊。在CT检查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再采用MRI等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以便于对脑梗死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现代社会人类饮食的不规律,运动量的缺乏,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长,且愈来愈年轻化,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最高。本文收集了我院64例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就其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范围为 0 .2~ 1.5cm居于脑深部的梗死 ,Fisher认为腔隙的最大限度为 1.5~ 2 .0cm。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 ,发现它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作者收集了 5 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资料 ,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9例 ,女性 2 1例 ,年龄为 3 4~ 84岁 ,其中 5 5岁以下 9例 ,5 5~ 70岁 3 3例 ,70~ 84岁 8例。高血压病 3 3例 ,糖尿病 9例 ,高血脂 19例 ,缺血性心脏病 8例 ,心律失常 2例。1.2 临床体征 构音不良 -手笨拙综合征 13例。感觉运动性障碍 12例 ,无面瘫型单…  相似文献   

7.
35例肺孤立性结节的高分辨螺旋CT表现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细微表现的价值.方法: 35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5例炎性包块中2例钙化,9例结核瘤中8例钙化,1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  相似文献   

8.
70岁以上静止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静止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特点。方法 将70岁以上静止性脑梗死与70岁以下静止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和CT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和心脏病是70岁以上组的主要危险因素:70岁以上组记忆下降,情绪低落、双下肢乏力及深反射不对称的病例明显高于70岁以下组,而头痛、头晕的发生率 明显低于70岁以下组;70岁以下级的大梗死,双侧梗死、多发梗死和脑萎缩的发生率较  相似文献   

9.
静息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息性脑梗死(SCI)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对72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颅脑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健康体检及无特异性症状者38例,以脑卒中入院而与此次发病无关的脑梗死34例。CT多表现为陈旧性低密度梗死灶,单发28例,多发44例,腔隙性脑梗死占88.89%,病变部位多位于大脑深部或非功能区。结论:对SCI应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治疗除按恢复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外,主要是采用脑卒中的二级或三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CT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与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中有26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2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124个,平均4.8个;30例非糖尿病有15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43个,平均2.8个,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其它CT特点基本一致,无差异性,结论:糖尿病脑梗死以及多发性腔隙梗死为主要特点,但非糖尿病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灶好发部位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老年S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SCI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hs-CRP和Hcy的关系.方法 对玉溪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50例,行头颅CT和(或)MRI扫描,根据MMSE及CDT评分分为认知障碍SCI组、无认知障碍SCI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患者分别测定Hcy和hs-CRP,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认知障碍SCI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非认知障碍SCI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非认知障碍SCI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认知障碍SCI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认知障碍SCI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非认知障碍SCI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Hcy升高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与SCI认知障碍和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代谢异常对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HCY及血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CHOL、TG以及HD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HCY、LDL水平分别为(11.38±6.46)和(3.61±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54)和(3.0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HCY及LDL升高是导致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当做好相关检测,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及MRI相关图像的区别及关系,寻找能够有效协助诊断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有价值的诊断资料.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初诊为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共显示病灶总数为131个,诊断115例脑梗死,71例有脑软化,59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共显示病灶数为305个,MRI诊断163例脑梗死,其中97例有脑软化,114例有脑缺血灶;11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对于脑梗死病灶的敏感率是CT的2.33倍,MRI检出率为93.6%,CT检出率为66.1%,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而且对颅内缺血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缺血灶CT影像显示不佳,MRI可清楚显像;梗死灶CT、MRI均能成功显像,MRI能清楚显示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68例患者头颅CT或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BI40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最常见(75%),病灶直径介于0.5~5.0cm;病灶多分布于基底节区、内囊和放射冠等部位。部分SBI患者表现为头晕、轻微头痛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均为SBI的危险因素。应充分认识SBI的临床特点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豫 《中外医疗》2014,(16):60-61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在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收治的3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CT检查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24 h复查检出脑梗死6例,24-48 h检出13例,3-6 d检出18例,大面积梗死21例,小灶性梗死16例;5例患者强化CT结果显示为大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狭窄、闭塞,后期复查出现梗死灶;预后良好率62.16%。结论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动脉致密血管征、岛带及基底核消失征等CT征象是早期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临床重视CT影像早期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脑梗塞是一种无对应神经系统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本文通过对58例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的调查分析。提示该病是一种老年常见病,男多于女,高发于60~69岁;梗塞区多见于基底节和额叶;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糖尿病为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高龄者的头晕、头痛、肢麻等不典型症状,条件允许时应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以期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早期及24小时后的2次头颅CT资料进行研究,评价其对早期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Xvision/GX型CT机,观察80例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头颅CT平扫表现,于24h后复查头颅CT,并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80例患者首次CT阴性者34例(占42.5),略低密度征13例(占16.3%),豆状核征19例(占23.8%),脑沟征22例(占27.5%),岛叶征24例(占30.0%),外侧裂征5例(占6.3%)。结论 早期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行头颅CT检查呈阴性或有早期改变征象,对临床治疗有较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说明了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病灶大小、分布、特点及CT表现。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组(n=50)和无静止性脑梗死组(n=114)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管腔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程度。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2.00%和82.00%,显著高于无静止性脑梗死组(64.91%和58.77%;P=0.000和P=0.004);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38.00%,亦显著高于无静止性脑梗死组(7.02%,P=0.000)。与脑梗死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69.84%,显著高于非梗死侧(35.1496,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发生率;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梗死病灶有同侧相关性。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及早期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