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化学式生物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很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用于生物传感器是其新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包括PVC膜的替代材料,离子交换聚合物膜,有机导电聚合物和氧化还原聚合物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使生物传感器出现新颖的设想和概念,包括氧化还原酶的电子导通,超薄组成膜和化学敏感微电化学装置及离子通道传感器与膦酯膜电极。电子鼻和组电极以及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都是生物传感器的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传感器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茂铁是一类具有夹心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有良好的氧化 还原特性,可有效改善传感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效率。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酶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和离子传感器上的研究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新型导电聚合物-聚吡咯溴离子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把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修饰在玻碳(GC)电极上, 研究了Br^-离子的掺杂效应和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研制一种新型Br^-离子选择电极, 电极的响应机制是基于导电聚合物中阴离子的掺杂效应, 详细研究了聚合条件对电极电位响应性能的影响, 电极具有内阻小、响应快、抗毒化能力强、制备简便等优点, 电极对1x10^-^1-x10^-^4MBr^-呈能斯特响应, 检测下限7x10^-^5M, 斜率61mV/PBr^-。本文结果是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应用的有意义的尝试, 薄膜的良好导电性质使之更易于制备离子敏感电子学器件和生物电子学器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交流阻抗谱技术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高灵敏核酸适体传感器用于胶质瘤细胞的检测。该传感器通过巯基在金表面的混合自组装,将腱肽蛋白c的核酸适体探针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基于腱肽蛋白在胶质瘤细胞表面的高表达,利用细胞与电极表面核酸适体探针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对铁氰化物电化学阻抗的抑制,建立了胶质瘤细胞检测的核酸适体传感器。考察并优化了核酸适体/巯基丙酸混合自组装比例、反应时间、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对传感器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阻抗响应与胶质瘤细胞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0~50 000 cell/mL,其检出限可达50 cell/mL。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抑制作用的新型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二价汞离子。其工作原理是汞离子对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分子的抑制作用引起响应电流的下降而产生一可测定信号。详细探讨了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及测试性能。该传感器对汞离子的检出限是0.49ng/mL,抑制率和汞离子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在0.49~783.21ng/mL和783.21ng/mL-25.55μg/mL范围内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酶电极在抑制后可以完全恢复活性。考察了铅(Ⅱ)、铜(Ⅱ)、镉(Ⅱ)和铬(Ⅲ)离子对汞离子测定的干扰。测定了汞离子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回收率,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三聚氰胺常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以提高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但是,三聚氰胺一旦进入体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十分必要。为了弥补传统仪器检测法和免疫检测法的不足,基于核酸适配体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生物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按照与三聚氰胺的不同识别机制,把这些新的生物传感器分成了四类,分别为基于多聚胸腺嘧啶DNA链和三聚氰胺识别的生物传感器、基于无嘌呤位点的三链DNA结构和三聚氰胺识别的生物传感器、基于核酸适配体和三聚氰胺识别的生物传感器、基于三聚氰胺和汞离子/铜离子等配位识别的生物传感器。本文按照上述四类方法逐个展开,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三聚氰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钴卟啉修饰电极为基底的葡萄糖酶电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是目前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流式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传统的电流式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基础电极采用的是能检测氧气和过氧化氢的贵金属电极。本文采用四苯基钴卟啉化学修饰电极代替  相似文献   

8.
酶直接电化学与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池其金  董绍俊 《分析化学》1994,22(10):1065-1072
本文详细地评述并展望了酶直接电化学与第三代生物传感器这个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主要内容涉及生物电催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实现酶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方法和相应机理、以及第三代酶传感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对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现状,主要对1996-2006年期间的工作作了评述。内容涉及此类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DNA修饰电极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还对此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引用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电极是生物传感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电极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并按生物膜材料、固定方法、换能器、应用及理论研究五部分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由于氧化还原可逆性好,不溶于水,因此可利用其作介体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电子转移介体。但该类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差。本文首次提出以含(C_6H_5)_4·(CH_3)_4离子缔合物的碳糊电极为基础电极,以二茂铁(FeCp_2)为电子转移介体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重现性、稳定性好,响应迅速,测量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合成、纯化、功能化、分散及基于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电极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发酵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秀玲  吴坚  应义斌 《分析化学》2008,36(12):1749-1755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发酵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首先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对发酵领域中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酶电极以及微生物电极传感器进行了分类描述,并重点介绍和归纳了葡萄糖、乳酸、酒精以及甘油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集中探讨了两类传感器的抗干扰性与选择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即时检测(POCT)是在病人旁边或现场进行的检测,因其简单、快速、便携且不受场所限制已成为目前体外分子诊断技术发展的一支风向标。而生物传感器以其快速、灵敏、高效、便携及易于自动化、微型化等优点在发展现场即时检测技术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POCT技术和方法得到了实质性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生物传感器在POCT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各类生物传感器在面向POCT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生物传感器根据类型主要分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传感器、基于纸的生物传感器、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基于手机检测平台的生物传感器及集成的生物传感器等,并对这些传感器平台在POCT检测方面的应用做了阐述,最后对生物传感器在POCT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詹天荣  陈慧  侯万国 《化学通报》2011,(11):1033-1040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开放的二维平面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适合于将生物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用于生物传感器的主体材料。本文介绍了酶在LDHs材料上的固定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这类二维层状材料的各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类型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电子传递机理,并对LDH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  相似文献   

17.
建立基于核酸酶安培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纺织品中铅的含量。信号探针集成的核酸酶17E DNAzyme铅离子识别体系组装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基底电极上,同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元件。采用三电极体系,以0.1 mol/kg的NaClO_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调整时间为50 ms,间隔时间为0.5 s,调制振幅为50mV,阶跃电势为5 mV,扫描范围为0.15~0.55 V,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铅离子。铅离子的质量浓度c在0.020~2.0μg/kg范围内,其对数lgc与电极峰电流信号的变化率(I_0–I)/I_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 4,方法检出限(S/N=3)为1.3μ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4.0%(n=6),加标回收率为91.4%~105.3%。该方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传感器对铅离子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实现了对溶液中铅离子的无试剂化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纺织品铅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的生物催化材料作传感器已越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有用植物的叶、果、花等研制植物组织电极的报道。 香蕉皮中含有草酸盐氧化酶,苹果中含有L-天冬酸脱羧酶。我们选择了香蕉皮和苹果作为生物催化材料,以二氧化碳气敏电极为基础电极,研制了两种植物组织电极。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的电分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生命现象的许多过程皆伴随着电子传递反应,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生物体系的电子传递及其相关过程是揭示生命本质的较好途径。本文从酶生物传感器、蛋白质修饰电极和免疫传感器3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的电分析化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体型乙醇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电流型乙醇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该传感器以健合型耐尔蓝修饰浸蜡石墨电极为基体电极,将乙醇脱氢酶及NAD^+固定在人造丝网上,成为一种无试剂的乙醇生物传感器。在pH8.8的Tris/HCl介质中,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乙醇浓度在0.10-1.0m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