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安平  许海彬 《中外医疗》2009,28(23):65-65
目前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调节血脂,笔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抗血栓等作用。且本文就他丁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疗效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价值在CARE、LIPID、4S等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4S试验中辛伐他汀每日20-40mg治疗组病人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30%(P=0.0003),这一效果在随访8年后仍然保持,其他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如冠脉事件、新发生或加重的心绞痛、需再次血管重建)也相比对照组有显降低(>25%,P=0.0003),这一效果在随访8年后仍然保持,其他主要症状终点事件(如冠脉事件、新发生或加重的心绞痛、需再次血管重建)也相比对照组有显降低(>25%,P<0.01)。  相似文献   

3.
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立红  朱建华 《浙江医学》2004,26(4):315-3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茹 《医学综述》2005,11(6):542-54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本原因,其发生与发展同内皮功能紊乱,严整与黏附因子的释放,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紊乱等病理过程相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动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目前上海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上海市16所二、三级医院的1143例ACS患者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观察两组病死率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者占65.2%(745/1143例),发病24h内应用他汀类药物者占62.8%(468/745例),提示本组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较高;他汀组的病死率(3.48%)显著低于非他汀组(8.29%,P=0.001)。结论 目前,上海地区大多数患者能得到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而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的和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施仲伟 《中国医药导刊》2002,4(2):125-126,128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最近两年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讨论这一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机制。1.为什么这一课题最近才提上议事日程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长期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率、中风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然而过去的临床试验,仅选择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研究。例如4S、CARE和LIPID三项试验的观察对象,都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心绞痛等急性事件发生3~6个月以后才开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调脂药物只能通过调整血脂水平发挥作用,起效较慢;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MI或不稳定心绞痛)早期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不稳定斑块破裂所引起的冠心病死亡或心肌梗死,他汀类药物不可能产生有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件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除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反应、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依据和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侃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8):23-2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损伤破裂,并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即引起ACS。对ACS患者,应在收治后立即或24小时内进行血脂测定,并以此作为治疗的参考值。只要低密度脂蛋白(LDL)>3.4mmol/L,就给予降 脂 治 疗 ; 若 LDL为 2.6~3.4mmol/L,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ST段抬高MI,是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ACS患者有效治疗开始越早就越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研究发现,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复发事件(再缺血、再梗死)危险性快速减少,早、中期死亡率降低,且能增加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达到他汀类治疗的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这一组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他汀类药物对急症冠脉事件的预防至少部分地依赖其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1)观察ACS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类药物的选择.方法:招募2014年1月~2016年3月以冠心病为主要诊断就诊于我院的合并T2DM的ACS征患者104名,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药物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再此基础上,52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归为A组,余下52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  相似文献   

12.
翁伟进 《中外医疗》2011,30(20):108-108,110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我院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以上,并对2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进行对比显示治疗组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戴春梅  王文志  倪红 《吉林医学》2005,26(4):365-36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TC、HDL-C、LDL-C、T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的平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S-CRP浓度的降低与血浆TC浓度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血浆HDL-C浓度的升高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RP是ACS的炎性标志物,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可作为评价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指标。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炎症、hs-CRP、他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事件不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重要的是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这一点早已经被临床病理证实有好几年了。研究还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一系列的改变:裂纹、腐蚀、溃疡和斑块表面的破裂。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涉及到内皮的损伤和斑块表面下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72h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他汀组(4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8周,对照组(16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他汀组各指标显著降低,面对照组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他汀类药物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程度与其降脂作用无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可能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并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已成为当今社会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心肌梗死(MI)及有Q波心肌梗死。UA提示了稳定的冠脉病变已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即病人面临进展为MI或死亡的危险。UA通常是指:(1)首次出现的心绞痛:在最近4~8周内出现的首次缺血性胸痛,至少为加拿大心绞痛分级Ⅲ级;(2)逐渐加重的心绞痛:即心绞痛发作较前更频繁、更严重或时间更长,或对硝酸甘油不敏感;(3)休息时心绞痛:即休息时出现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8.
刘彦华  陆竹  唐元升 《医学综述》2005,11(8):718-719
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如LIPID、CARE、4S等)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减少冠脉事件发生率和总病死率,但这些试验均不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近年来随着对ACS机制和他汀类药物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提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ACS的设想,随后进  相似文献   

19.
20.
张丽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70-9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近5年收治的冠心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2例,选用阿托伐他汀钙10~40mg/d,口服,强化治疗以达到LDL-C小于70mg/dl(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LDL-C下降30%~40%的标准。一般治疗组(对照组)60例,治疗选用不同的他汀类药。治疗指南依照1997《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即危险因子( )、冠心病( ):TC<4.68mmol/L、LDL-C<2.60mmol/L。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DL-C、TG、TC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强化治疗组LDL-C、TG、T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缓解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每天剂量10~3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